现在很多企业日子不好过,就把目光放在了员工的身上,想要减少支出,这样做往往可能也伤害了员工的利益。
最近,税务局的一纸通知让不少企业慌了神——某公司因未按员工实际工资缴纳社保被勒令整改,要求自用工之日起30日内补足全员社保。
这可不是个例,现实中,很多企业变相压榨员工,都在用最低基数"偷工减料",但你知道吗?这种看似"省成本"的操作,实则把员工推向"社保裸奔"的险境。
社保缴费基数被恶意压低,影响的不仅仅是当下的工资单,更是未来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一系列保障。一旦企业被查,员工不仅可能面临补缴的风险,甚至还会因为社保记录不全而影响购房、落户、子女教育等人生大事。
先看一个血淋淋的现实:当企业按5000元工资却只以3000元基数缴社保时,你未来养老金直接缩水30%左右,医保报销额度、失业金、工伤赔偿全都会打折。

更可怕的是,一旦被税务稽查(现在社保已由税务征收),企业不仅要补缴欠款+滞纳金,员工已到手的"社保折现"也得吐出来——因为法律明确规定,社保折现协议无效!
福建税务局最近就明确回复:必须按工资总额缴费,最低基数违法。这意味着,企业如果长期按最低标准缴纳社保,不仅面临罚款,还可能被列入失信名单,影响企业信用。而员工如果配合企业签订虚假协议,未来在申请贷款、办理退休时,都可能因为社保记录异常而遭遇麻烦。
但有人要问了:为什么这么多企业敢顶风作案?根源在于"违法成本低+员工妥协"。
部分公司会把社保差额折现给员工,看似每月多拿几百块,实则埋下巨雷。举个例子:小王月薪1万,公司按3000元基数缴社保,每月多给他500元现金。表面上看,小王到手的钱多了,但一旦发生工伤,原本该按1万元基数计算的伤残补助金,现在只能按3000元算,直接损失数万元。
更别说养老金账户长期"注水",退休后每月少领千八百都是常态。此外,医保个人账户打进来的钱也得缩水。看不见的,其他的隐形损失还不知道多少呢。这种"捡了芝麻丢西瓜"的做法,最终吃亏的还是员工自己。

现在税务部门怎么查?主要靠三大杀招:一是比对个税申报工资与社保基数,差异超过20%自动预警;二是抽查劳动合同、工资流水;三是员工举报(现在手机就能匿名举报)。最近广东某制造企业就被员工集体举报,补缴了五年社保差额+罚款总计超100万。
所以千万别信老板"大家都这么干"的鬼话,你配合公司做低基数,等于签了份"坑自己"的卖身契。税务部门的稽查手段越来越精准,大数据系统可以轻松发现企业工资与社保缴费的异常匹配。一旦被查,企业不仅要补缴欠款,还可能面临罚款,严重的甚至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那遇到公司拒缴、少缴怎么办?记住这三步自救法:第一,保留工资条、劳动合同、考勤记录等证据;第二,先通过公司内部渠道协商(书面的!);第三,果断向当地社保局或12333热线举报。法律给你撑腰——《社会保险法》第63条明文规定,社保部门有权查封企业账户强制划扣。
更聪明的人会这么做:入职前直接问HR"社保按什么基数缴纳",如果对方支支吾吾,这家公司八成有问题。此外,员工还可以通过个人所得税APP查询自己的社保缴费记录,发现异常及时维权。记住,社保是法律赋予你的权利,不是企业可以随意克扣的"福利"。

最后划重点:这10类人确实可以不缴社保(如退休返聘、实习生、劳务派遣等),但普通上班族必须警惕!特别是公司让你签"自愿放弃社保协议"或给现金补贴的,都是坑。
转发给身边人,下次听到HR说"按最低基数缴对你有好处",请把本文甩给他看——你的养老钱、救命钱,一分都不能少!社保不仅是当下的保障,更是未来的安全感。企业违法操作,最终损害的是员工的切身利益。只有每个人都提高警惕,才能倒逼企业规范缴费,让社保制度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