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低温冷害防御,东北6月障碍型冷害,深水护苗技术,颖花退化率统计
要说这水稻啊,它可是咱农民伯伯心里的重要作物。水稻这东西呢,适应范围挺广,但遇到点气候上的变化,就跟咱们人遇到点难处似的,也够呛。特别是在东北啊,6 月要是出现障碍型冷害,那可把农民们给愁坏了。
就说东北这片地的地形,大部分是平原,土壤肥沃得很,适合种水稻的地方不少。可在气候这块儿,6 月有时候会突然降温,这低温就像个坏蛋,专门来捣乱水稻的生长。水稻苗这时候就容易出现生长缓慢、甚至大面积枯死的情况。这就是所谓的障碍型冷害。这就好比咱们人,突然到一个很冷的地方,肯定受不了,得有个适应期不是?水稻也一样。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一种方法叫深水护苗技术。这深水护苗技术啊,简单说就是在水稻生长关键期,给稻田里灌上比较深的水,给水稻苗保暖。一般来说,灌个 8 到 10 厘米深左右的水就行。就好比咱们冬天穿厚衣服保暖一样,这深水就是水稻的保护衣。我给大家说说这个技术咋操作吧。到了 3 月份左右,水稻苗移栽到田里之后啊,就得开始关注天气预报啦。要是预报有大降温,就得赶紧在稻田里灌上深水。这水得一直灌着,等过了这股冷劲儿,温度慢慢回升到 15 度左右,再把水放一放,让稻田里的水深恢复到正常的 3 到 5 厘米。这就好比咱们冬天从外面回到家,先裹紧自己的大衣,等暖和过来了,再放松点。
说到水稻,咱不得不提讲讲不同品种的水稻。就像身边朋友一样,各有各的特点。就说我老家华北那片,种的水稻品种就不少。比如说“津原 89”,这个品种产量可不咋高,但是特别抗倒伏,风吹也不倒。还有“金粳 818”,产量还不错,米质也好,就是不太耐旱。在东北那块儿,也有很多不错的品种。“吉粳 88”这个水稻品种产量高、适应性强,而且还挺耐寒的,挺适合东北的气候。相比之下,“稻花香 2 号”,虽然米质非常好,闻着香喷喷的,可就怕低温,稍微有点低温就可能影响产量。“盐粳 456”倒是耐低温,可产量又不是特别高。所以说这不同品种的水稻各有所长,得根据不同的地域、需求来选。
除了深水护苗技术,这颖花退化率也是个大问题。这颖花就相当于水稻的“孩子”,要是退化严重了,产量肯定会下降。一般来说,我们得通过观测统计来了解这颖花的退化率。通过选取不同的小区,不同的地块,统计颖花数量,还有结实率这些数据。经过分析,要是在 6 月份出现了障碍型冷害之后,经过深水护苗这样的处理,颖花退化率从一开始的百分之三十能降低到百分之十五左右。这就好比治病一样,找到了合适的方法,病情就能得到控制。
给大家说个真实的事儿。我有个网上的网友,他说在 7 天前他去东北的朋友农田里考察,发现朋友的水稻苗因为 6 月的冷害长得不好。后来啊,这朋友就赶紧用了深水护苗技术。过了半个月左右啊,水稻苗的情况就好多了,开始恢复正常生长。而且到了一个月后啊,产量也没受到多大影响。这网友当时跟我说的时候,脸上满是庆幸呢,说幸好及时采取了措施。
咱们再从地域差异来说。华北地区种水稻,温度条件相对好点,在春夏季,温度一般比较适合水稻生长,遇到障碍型冷害的几率相对小些。用的水稻品种也不一样,考虑更多的是产量、米质这些方面。而东北地区,由于气候的原因,更注重水稻如何抵抗低温。像我们刚才说的深水护苗技术,在东北那可是相当实用。
要是水稻遭遇冷害之后,不光得进行深水护苗,还得做好追肥的工作。一般来说,在冷害过后 10 天左右,就得赶紧给水稻追肥。用尿素这样氮肥,追施 10 到 15 斤左右。这就像是人受了伤之后得赶紧补充营养一样,得让水稻赶紧恢复“体力”。等过了半个月左右,再看看水稻的生长情况,要是还是不太好,可以继续喷施叶面肥。这叶面肥用磷酸二氢钾溶液,在上午 10 点或者下午 4 点左右的时候喷施,这样能让水稻更好地吸收。
咱们再来看不同种植区域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在东北这种大面积的平原地形,种水稻全是大规模机械化种植。这样的好处就是效率高,但也存在问题。比如一块地有个地方温度不均匀,那整体的水稻生长就可能受影响。而在华北大面积种水稻的地方,地形上也是有不少河流、沟渠。种水稻的地基本都是平整的,方便大规模种植。这时候,就更容易做到统一管理,像应对低温冷害,不管是灌水还是施肥,都能比较整齐划一地进行。不过啊,这也导致遇到局部气候突然变化,很难及时做到精准应对。比如说某个小范围的稻田遇上了障碍型冷害,可能没办法马上就发现并采取措施。
说到水稻的生长周期,也得看地域差异。在东北,水稻育秧一般 4 月初就开始,5 月中下旬移栽。因为这边的温度回升得慢些。育秧大概持续一个月左右。到了 6 月遇到冷害就特别危险,因为水稻还处于生长的关键期。而在华北,水稻育秧在 3 月中旬左右就能开始,移栽得早的 4 月中下旬,晚点的 5 月初,育秧时间差不多 20 天左右。温度比东北好些,水稻生长的节奏会快一点。
咱们再来聊聊温度变化对水稻花期的影响。这水稻的花期啊,对温度特别敏感。正常情况下,水稻花期得持续 8 到 10 天左右。如果这时候遇到低温或者高温天气,花期就会受到影响。比如说温度低于 15 度或者是高于 30 度,水稻的授粉就会受到干扰。像在东北 6 月遇到低温,水稻花期就可能延长到 12 天甚至更久。这时候颖花的退化率就可能大大增加。而在华北,如果花期遇到 30 度以上的高温,花粉就会失去活力,也会影响到结实。
说完种植和影响,咱再讲讲预防水稻低温冷害的一些配套措施。除了深水护苗、合理施肥这些,在水稻种植前,整地也很重要。整地要做到精细、平整。这样才能确保灌水均匀,让每一株水稻苗都能得到适合的温度环境。还有一定要做好农田的排水设施。虽然说防止冷害的时候要深水护苗,但是平时要是水太多了也不行,排水不畅就会造成根部缺氧,也会影响水稻生长。
咱们再从时间节点上看看不同操作的重要性。在水稻移栽后的前 15 天,是扎根的关键时候。这个时候温度稍微低一点就可能影响扎根。15 天到 30 天这个阶段,水稻主要是营养生长,对温度的适应能力稍强一些,但也不能太低。30 天之后进入生殖生长,温度的影响就更关键了。一旦遇到低温,颖花分化就可能受影响,导致退化率增加。所以说每一个阶段,温度管理都得跟上。
最后啊,咱们再来想想一个问题。现在对水稻低温冷害的应对措施越来越多了,像深水护苗这种技术也逐步推广开来。可这水稻种植环境一直在变,气候变化也没个准头。大家伙说说,以后面对水稻种植过程中的各种复杂情况,我们还能有啥更有效的新办法和新技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