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高考6分,却被名校破格录取,导师宁愿辞职也不教他,为啥?

陪宝宝写日记 2024-10-09 15:27:08

每年高考结束,除了那些考出惊人成绩的状元外,总会出现一些特别的考生引起社会的热议。

2009年,一个叫黄蛉的高考生因用甲骨文写作文,一时成为大众焦点。尽管他总成绩并不理想,但因为这篇充满个性的作文和对古文字的深入研究,黄蛉成功获得了四川大学的破格录取。

这本应是一个“奇才逆袭”的励志故事,但时隔多年,黄蛉并没有如人们所期望的那样成为古文字研究的翘楚,反而消失在大众的视野中。

从高考一举成名,到最后“泯然众人”,黄蛉的故事究竟告诉了我们什么?天赋到底能走多远?成功是否仅仅靠一次大胆的创意就能实现?今天,我们不妨回顾黄蛉的成长历程,探讨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从高考奇才到轰动全国:黄蛉的出奇制胜之路

2009年高考,黄蛉的甲骨文作文成为了全国媒体争相报道的焦点。

当年语文高考作文题并未限制考生使用的文体,而黄蛉独辟蹊径,利用自己对甲骨文的热爱与研究,用古文字完成了一篇短小的高考作文。

作为冷门学问,甲骨文历来被认为是艰深晦涩的古文字体系,而黄蛉竟能将其运用于高考作文,这一举动迅速让他成为大众关注的“奇才”。

当时的阅卷老师面对这篇特殊的作文十分惊讶,由于古文字晦涩难懂,老师们无法直接给出评判,便将这篇作文上报。经过专家翻译后,大家才意识到,黄蛉的确对甲骨文有着相当深入的研究,文中的甲骨文用法精准规范,不是一般的“噱头”,而是真正的学术功底。

尽管黄蛉的作文因字数少且偏离题目主旨,最后只拿到了6分的低分,但他的“甲骨文作文”迅速在网络上走红,引发热议。

许多人认为,尽管他的高考成绩不算理想,但他对甲骨文的精通展现出了独特的天赋,是一位“怪才”。

随后,四川大学破格录取了黄蛉,并将他安置在了古文字专业,希望培养出一位未来的学术新星。

黄蛉的甲骨文作文不仅让他从普通的考生中脱颖而出,也使他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命运。无数媒体争相报道,社会各界都期待他能在古文字研究领域中大放异彩。

然而,故事并没有朝着大家期望的方向发展。时隔多年,黄蛉逐渐淡出大众视野,甚至被当时负责培养他的教授放弃,他没有成为人们所期待的“天才学者”。

黄蛉为何从“奇才”走向“平凡”?

黄蛉的起点很高,凭借甲骨文一举成名,他获得了破格进入四川大学的机会,甚至有退休教授亲自带教。然而,尽管他的起点看似顺利,最终的结果却让人感到唏嘘。这一切究竟是为什么?

1. 天赋不足以支撑长远发展

不可否认,黄蛉确实有天赋,能在高中阶段掌握甲骨文并运用于高考作文,绝对是一项不凡的技能。但天赋只是通往成功的起点,不能代替长期的学习与实践。古文字研究是一个艰深且需要极大耐心和持之以恒的领域,不仅需要学术天赋,更需要极高的自律性和研究精神。

黄蛉的表现却恰恰相反。据当时四川大学为他特别聘请的古文字教授何崝透露,黄蛉虽然才气初露,但心浮气躁,难以沉下心来学习。

他不仅在课上表现出自傲,甚至夸口自己可以读懂《文心雕龙》这样的经典著作,但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他却无法按时完成简单的作业。教授多次批评他,但黄蛉似乎并不在意,反而表现出骄傲与懒散。

因此在教了他几个月后何教授向学校提出辞职,表示自己无法再教他。

天赋可以让人赢在起跑线,但只有长期的努力和刻苦钻研,才能让人跑到终点。

2. 破格录取带来的心理负担

黄蛉的破格录取是一次“逆袭”,但它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心理负担。面对大众的期待和特殊待遇,黄蛉似乎感受到了无形的压力,导致他在学习过程中难以保持原有的平静心态。媒体和社会的过度关注,以及学校为他提供的特殊待遇,反而成了一种束缚,让他在学习中更加浮躁,难以静心沉淀。

破格录取往往会让人产生“特权感”,这种感觉可能让人放松对自己的要求。黄蛉在被四川大学破格录取后,似乎没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而是将一时的成名视为永久的优势,忽视了在学术道路上持续努力的重要性。

3. 缺乏清晰的自我认知

黄蛉最大的失败或许在于缺乏清晰的自我认知。

在面对古文字这样复杂而严谨的学科时,他显然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他对自己的能力过度自信,但没有清楚认识到自己在学术研究上的薄弱之处。正因为没有认清自己,他才无法做出真正的努力去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

何崝教授对他进行了长达两个月的专门辅导,最后无奈辞职,并留下了八个字:“沉不下心,不愿再教”。

这背后的原因正是黄蛉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轻浮与不踏实。他没有充分意识到,成就一位学者需要极大的耐心、毅力和踏实钻研,而这些特质恰恰是他所缺乏的。

从黄蛉的故事中,我们能学到什么?

黄蛉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天才陨落”的案例,更是一面镜子,反映了天赋与努力之间的微妙关系。无论你有多么出众的天赋,如果缺乏持续的努力和正确的心态,成功的果实可能会在你眼前化为泡影。那么,如何避免成为像黄蛉一样昙花一现的天才呢?

1. 天赋只是起点,持之以恒是成功的关键

天赋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但它远远不足以支持你走完成功的道路。真正的成功来自于长期的积累和持续的努力。学术研究、技术提升、职业发展,所有这些领域都需要你在拥有天赋的同时,具备刻苦钻研的精神。黄蛉的天赋确实让他在起点上领先,但他却没有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保持足够的学习动力,最终导致天赋成了空谈。

2. 保持谦虚,正确对待外界的期待

在面对外界的赞誉时,保持谦虚至关重要。过度的自信和自负,往往会让人放松警惕,忽视自身的不足。黄蛉在高考时的创意固然精彩,但他没有意识到,这只是漫长学习之路上的一小步,而不是终点。面对外界的期待,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对待别人的夸奖,继续脚踏实地努力,才能真正走向成功。

3. 制定清晰的目标,找准方向并坚持不懈

黄蛉的失败还在于缺乏长远的学术规划。他没有为自己的未来制定清晰的目标,导致他在被破格录取后陷入了迷茫。无论在哪个领域,要想走得远,必须有一个清晰的目标和计划。

通过合理的规划,你可以明确自己的优势与短板,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并一步一步实现目标。没有方向的努力,终将迷失在前行的路上。

如何在人生的关键节点做出正确的选择?

黄蛉的故事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教训:天赋和成就并不是一次机会的把握,成功需要长期的规划、清晰的目标和持续的努力。那么,如何避免成为黄蛉式的“天才陨落”,在人生的重要关口做出正确的选择呢?

1. 找准兴趣和方向,不被外界评价左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选择适合自己的领域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方向,并在这个领域深耕细作,才能激发你内心的动力。不要因为外界的光环或暂时的成功而放弃对自我的追求,真正的成功往往来自于你对自己兴趣的坚持。

2. 持续学习,永不停止对知识的渴求

知识的积累没有终点。无论你处于什么阶段,持续学习都是保持竞争力的唯一途径。即便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依然要保持学习的习惯,尤其是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里,永远不要停下前进的步伐。黄蛉的失败,部分原因在于他停止了对知识的渴求。

3. 面对失败,及时调整心态

没有人能一帆风顺地走向成功。面对失败时,能否迅速调整心态、汲取教训,是成功者与失败者的分水岭。黄蛉在学术过程中受挫,但他没有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反而被失败打击到失去斗志。遇到挫折时,要学会从失败中总结经验,调整计划并继续前进。

结语:天赋是起点,努力才是终点

黄蛉的故事是一场现实的警钟,提醒我们:天赋只能帮助你赢在起点,但真正的成功,靠的是长期的努力与坚持。天赋固然重要,但不论你拥有多么出众的才华,如果缺乏持续的努力,成功的果实可能随时从指尖溜走。我们从黄蛉的经历中可以学到的是,保持谦逊、脚踏实地,拥有清晰的目标和持续的动力,才能真正走得更远,取得最终的胜利。

高考可以决定你一时的命运,但决定你一生的,是你对努力的态度和对未来的坚持。

作者:等风来

两个孩子的职场妈妈,左手执笔右手带娃,喜欢读书、写作、画画、坚信即便生活一地鸡毛,内心也要拥有自己向往的诗和远方,关注我,持续给您提供更多育儿干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24

陪宝宝写日记

简介:今日头条签约作者,多平台育儿原创,专注育儿知识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