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企鹅吃喝指南
这年快要过完了,但广东人的餐桌上,大概还有一堆吃的要消化。
例如,省盘上的白切鸡,从年初一吃到年初七: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3fcbeb75ec010b0eef75e29456f9a2f.gif)
但要用更漫长时间消化的,还有那一堆堆以金红色组成的年货矩阵——煎堆、笑口枣、年糕、萝卜糕、芋头糕、马蹄糕、发菜、蚝豉、盆菜……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588a3b6e550096d8abba54db421b0dc.jpg)
细细打量这些年货,会发现广东人的年货置办逻辑,总要高频地使用谐音意头,将吉祥话注入食物之中,是广东人用声韵织出的独特年味。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fa6805fe937c5dfda25d39fb1bec252.jpg)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85823cb4798cfed162d3ef8bfc153f3.jpg)
· 掌握着年货命脉的意头谐音
不知道除了广东人,还有哪里会如此热衷地,在年货上投注这么多与意头相通的谐音。
过年期间,广东人的一切年货消费,必伴着一串意头话:
买一株年桔,会说「大吉大利」,买一斤柑会说「金银满屋」(粤语里柑与金同音),买一篮苹果会说「平平安安」。买生菜是「生财」,芹菜是「勤财」、茨菰是「多子多孙」,支竹(腐竹)是「知足常乐」。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730fa12b108920da8a9b7f1eeca0a8f.jpg)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acb2f7b51e1136dc20f6c485292ef6e.jpg)
粤语里会把男娃称作「茨菰腚」
马蹄糕是「马到功成」,芋头糕是「护佑平安」(粤语里芋与护同音),年糕、萝卜糕、发糕一律代表「步步高升」。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98b595caf879716e2dafe6d62d9b8d0.jpg)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0b9894d5a01dd9c56560bdafb0d99e1.jpg)
顺带提一嘴,今年买到的年货糕饼里,最好吃的马蹄糕是容月的「春风得意马蹄糕」,把原句「春风得意马蹄疾」切换一下字眼,是广东人刻在血脉里的食字执念了。这个马蹄高妙在有高雅清馨的马蹄香气,纯粹得感动,就是年前就卖光了,大家随意想象一下风味吧。
干货海味更是必不可少,鲍鱼和鱼类意旨「年年有余」,冬菇是「东成西就」,虾就代表「笑哈哈」(粤语里虾与哈同音),发菜必须与蚝豉一起买组成「发财好市」,就连葱、蒜这般朴素的常物,广东人也要在过年给它们安上「聪明伶俐」和「精打细算」的寓意……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3a3c2b841ca9b5827f785d954fe3bac.jpg)
一大家子人的年夜饭餐桌,必有这一盘蒸腊味
甚至还听到一些水果摊推销柚子,会喜庆地说句「碌柚碌柚,碌极都有」,路过听到都会噗嗤一笑,心情大好。(广东人会把沙田柚这类柚子称为碌柚,碌在粤语里是一个动词,常会将刷卡称为碌卡,所以碌极都有就有卡里的钱刷也刷不完的意思)。
如果有些食物,名字没能沾上任何意头谐音,广东人也会从制作手法或形态特征上套出一些意头声韵。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dc15820404e54c2aae578e69c59cd5b.jpg)
例如煎堆,就是过年属性最强油器,代表「煎堆碌碌,金银满屋」。
这个「碌」字在粤语里是「滚动」意思,因为煎堆的制作手法就是在油面不断滚动才能发大成型,延伸出的意头话既押韵又形象。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77c546f03c86c8c454e2019af319242.jpg)
在广州,大家相对认可的年货油器店是「英记食店」,位于同福中路龙导尾市场内,是经营超过40年老字号,能买到不同种类的煎堆,例如九江煎堆、龙江煎堆,还有蛋散和各种酥角、糕类。
煎堆也有分类,日常糕饼铺能买到的多是空心煎堆 ,主要吃的糯叽叽口感。而到过年吃的煎堆嘛,就是填入一堆馅料的九江煎堆,如花生、爆谷、砂糖,这些小料也是一串意头指代着子孙满堂、合家团圆、发财发生等等……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605f59707f37de3caa84fa697496670.jpg)
九江煎堆。图源:美食在家
还有莲藕,总被说成藕断丝连,但在广东人眼里莲藕切片后有一个个孔洞,意旨「路路亨通」,过年长辈煲上一大煲莲藕汤,也是带着这些朴素祝愿。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f01f819cd558c85cac81560632e41be.jpg)
这些年货里也有个“异类”,就是蛋散,后来演变成一个骂人的词汇,但这又是另一个典故了,以后有机会再说:)
传统广东家庭也会在过年翻出一期一会的「全盒」(也有称为八宝盒),里面会填上开心果、金桔、糖冬瓜、糖莲藕、瓜子、坚果等,有带着甜甜蜜蜜、多子多福的意头。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966ea1ff2a55c074d471204f7abecb3.jpg)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705d2d7a171160a9ac2a272d337ede9.jpg)
连同印着招财进宝的金币巧克力一起,这八个格子的食盒,更综合深化了八八发发的寓意。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d911f726e116c085ddaa034d18d8167.jpg)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ce189bbec8459df73f5019e46f2f848.jpg)
不要觉得这些喜庆话土气,广东人对粤语声韵编织出的年味深有执念,不把这些意头谐音整到位了,分分钟影响年货经济。
就连这种以谐音或近音改动词句的手法,粤语里也称为「食字」(广东人日常用语里很少“谐音梗”这个说法)。多有兴味的说法,仿佛连字都是拿来吃的。
也许,对于广东人来说,这些放在口头上的意头,会化作真正的祈福,是广东人舌尖上的吉祥密码。
· 这些意头谐音 甚至激发了广东人对食材的应用
广东人对这些意头声韵的执念,直接拓宽了食材的应用,甚至借此研发菜式,成为一些菜单组合的底层逻辑。
最显著的例子,是发菜。
早于清乾隆年间,就有广州十三行商人创造了发菜与蚝豉的谐音组合,带出"发财好市"的意头,自此,这个原产于戈壁沙漠上的植物,便穿越数千公里,来到岭南人的餐桌上,和广东土产蚝豉组成一对绝世CP,每到节庆,必不缺席,担起了助广东人发财的大任。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fa613757d1eb198dfcaa64341aa16ac.png)
此后,广州酒家还创作了一道经典粤菜「发财猪手」,就是将发菜与猪前蹄共煮,更要求每只猪前蹄必须保留完整五趾,暗合"五指抓财、横财就手"的商帮密语。
还有一道如今已式微的老菜,做法是将南瓜蓉染金与发菜搭配,组成「金银发菜羹」,从观感与名字上,都是为了彰显意头。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848d831543f7bd58e3eff6902c9919f.jpg)
发菜过去消耗严重,早在2000年被重点保护起来,直至近年有养殖发菜在市场流通,不知道广东人要不要背这个锅。
由此也引出,这些谐音与意头的结合,最早正是根植于源远流长的岭南商贸文化,广东商人非常注重讨口彩,自古就将语言符号直接关联财富寓意,这些语言习惯深深地融入到市井生活之中,方有了这些年货的意头属性。
诸如此类的例子,其实还有许多,广东人喜欢把猪肝叫猪润(因为润比干动听),猪舌叫猪利(因为舌在粤语里读音同蚀,也就是吃亏的意思,所以要化亏为利)。甚至逢年过节必翻阅的黄历,广东人称为「通胜」,也是因为古称为「通书」,而书与输同音,故反输为胜。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73aa7f4f153070d3581f03c522bd922.jpg)
而把这些意头来个大集萃的食物,还是要数「盆菜」。
传统的盆菜,从摆盘就深讲究,食材按次序一层一层的由下至上叠放进大盆中,一般安排堆叠约六层:
最底的第六层为萝卜、猪皮;第五层枝竹、鱿鱼;第四层炆猪肉;第三层冬菇;第二层炸门鳝、鲮鱼丸;第一层,头位是鸡、煎虾碌等。进餐时还讲礼仪,筷子不要胡乱挑拨,要从第一层往下夹,逐层顺序由上至下吃下去,味道一环扣一环。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5521ab2c2ef5af6297340ea949835e0.jpg)
在旧时,讲究的盆菜还需用三钱发菜编织成铜钱状,从表及里地将意头拉满。
如今的盆菜大小组合各异,虽已鲜见旧时的讲究,但常见的还有发菜、蚝豉、五花腩、猪皮、冬菇、虾、炸鱼等,依然是一堆各有节庆意头的食物,堆叠得满满当当,也将「盆满钵满」的寓意传续下来。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f73d967271915fe519b3040245d2208.jpg)
· 广东人对意头的讲究还表现在年夜饭菜单上
对食物由表及里地以意头谐音穿透的,还有广东人的年夜饭菜单 。
让我们随便翻一翻广东各餐厅年夜饭菜单:风生水起(捞起三文鱼)、鸿运当头(鸿运金猪烧味盘)、财源滚滚(菜心发财鲮鱼球)、恭喜发财(发财海参扣鲜鲍)、金鸡报喜(福禄玫瑰鸳鸯鸡)、花开富贵(原只椰皇炖花胶)……简直是意头谐音的民俗表演艺术。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828ffef78b1822424a4393d18daf4e6.jpg)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e08fa37572410b2e0edb05359dbcffc.jpg)
就连广东的日料餐厅也得入乡随俗,过年期间都菜单都得套点意头上去。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5557d7e2200c073cf64549a3a1f0c36.jpg)
其实在过去,这些意头菜名后面是不会跟随菜单明细的,很多时候只能硬猜吃的是什么,闹出过不少笑料。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8486cbad94a7ab9200701228ff3f4e2.jpg)
旧时还有一道菜叫龙凤呈祥,就是将鸡与蛇合煮的菜式,只是疫情后,再也没有见过了……
而广东人对这一纸意头菜单有多讲究呢?
甚至在旧时的酒楼,还有一个名为「师爷」的职位,除了负责酒楼的门面运营,还有一重要职责是根据宴席主题设计菜式,由师爷拟定意头菜的菜名,并用毛笔以「龙头豹身猪仔尾」的独特字体书写菜单,被称为「师爷书法」。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452c040139cac091d5626bd41e3b410.jpg)
师爷亲自用毛笔写的意头菜单,广东省博物馆藏。
这个职位不仅需写得一手好字,有一定文化基础,还要有粤菜烹饪的功底,通晓筵席礼俗,是在粤菜中独有的角色,所以2022年被列入广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c19dcc2770de4b97f2b419bcbc26eec.jpg)
可惜的是,如今在广东,还会写师爷书法的人已经不多了,如果想见识的话,可以去中国大酒店(是老广称为「中酒」的老牌酒店),里面的中餐经理在旧时就是师爷,如有客人要求,还是会提笔挥毫,写下一张龙头豹身猪仔尾的意头菜单,书法的表达,确能传达更深的期许。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65ba1d41555e50ecf25ea8f8a2b70c9.jpg)
关于广东人的“食物语言学”,我们之前也写过相关文章,包括广东人如何活用食物生动指代日常用语《广 东 人 鸡 言 鸡 语 词 典》,还有广东菜单的解读《这才是最被低估的美食文学流派。》,可点击阅读~
最后,祝大家~
油角弯弯,家财千万年糕高升,步步登顶萝卜糕到,好彩头到笑口枣开,福气常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