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作为山东队问鼎首届全国青少年三大球运动会男足金牌的夺冠功臣,曹州武校的贾伟伟吸引了众多关注目光。这一体教结合的成功范例,也让菏泽再度走到聚光灯下。
从年初的“春晚熊猫”,到“菏泽牡丹”“曹县汉服”“宇宙曹县不是梗”等,一个个网络热词,将菏泽一次次推向聚光灯下。
聚灯光下,不少人惊喜地发现,经过多年的发展,菏泽已经实现了精彩蝶变——改革闯出“新天地”、发展提升“新位次”、民生达到“新水平”、干部焕发“新面貌”。
无疑,菏泽已经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这份答卷,写在责任在肩、不忘初心的担当里,写在拥抱变革、持续创新的勇气上,也写在直面挑战、百折不挠的坚持中。不断地“出圈”,是菏泽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铿锵步伐的回响。“出圈”,源自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菏泽视察,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希望菏泽能实现“后来居上”。这一重要历史事件,深刻改变了菏泽发展进程。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菏泽重要讲话精神,成为菏泽推动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主线,努力实现“后来居上”殷切嘱托,成为菏泽儿女为之不懈奋斗的方向。
锚定“后来居上”不动摇,菏泽开启了一段波澜壮阔的跨越赶超路——
市委十二届十次全会确定了“科学赶超、后来居上”目标;市第十三次党代会进一步提出了“决胜全面小康、实现后来居上”的奋斗目标和一系列举措;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明确,全市上下必须紧紧围绕早日实现“后来居上”目标,推动产业发展大崛起、城乡面貌大变样、发展活力大释放、民生福祉大改善……
这些施工图,思路一脉相承,体现出的是“一张蓝图绘到底、久久为功抓落实”的坚定信念。
日前召开的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提出,聚力打造鲁西崛起增长极、四省交界中心城、向西开放桥头堡、黄河文化新高地,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菏泽篇章。
科学的“四个定位”,源自对形势大局的深刻把握。
纵观全国,丰富的人口资源、牵东联西的区位开放优势为菏泽加速发展、弯道超车提供了有利契机。着眼山东,各市发展竞争日益激烈,既为菏泽高质量发展增加了压力,也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立足自身,菏泽区位条件优越、产业基础坚实、交通体系完善、开放优势明显,随着一系列重大规划、战略平台、政策举措交汇叠加,正处于乘势而上、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
宏伟目标和蓝图,激发重塑辉煌之志。
菏泽是个英雄辈出、历史璀璨的城市,在一个个不断被刷新的发展起点上,一次次重拾斗志,昂扬向上,踏着前辈的拼搏之路、奋斗之路、光荣之路,披荆斩棘、筚路蓝缕。时间和汗水没有辜负任何一位奋斗者。
这是一段浓墨重彩的发展华章——2013年至2021年,22项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菏泽有11项居全省第1位,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分别从全省第13位、第12位跃居第8位,成为全省发展速度最快、综合实力提升最明显的地市之一。
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656亿元,可比增长6.1%,增幅高于全省平均0.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位。今天,菏泽儿女可以自豪地说,“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实现‘后来居上’”。
蓝图已经绘就,菏泽发展可期。时代赋予的重任落在肩上,跨越赶超的力量蓬勃涌动。
“出圈”,源自积跬步以至千里的积累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和肯努力的人,那些看起来毫不费力的成功,轻描淡写的幸运,背后都是万全的准备和百般的努力。
黄河国家战略、省级新区战略全面赋能,“突破菏泽、鲁西崛起”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区位人口资源优势更加彰显,当下的菏泽,迎来了强势崛起的黄金机遇时期。牢记“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准确把握形势,善于把握大势,积极应对挑战,是菏泽近年来高质量发展的鲜明特征。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战胜别人只能算是有力量,而能克服自身弱点,才是真正的强大。破除发展中的体制机制弊端,充分释放各种发展机遇效能,菏泽持续用好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一招”。
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菏泽视察时,勉励我们“大胆干、坚决改、勇于试”。
十一年来,菏泽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创新探索建立“改革+”工作联动机制,谋划实施了一批具有菏泽特色优势的改革事项,系统推动一批关乎当前、影响长远的务实举措,解决了大量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全面深化改革厚积成势、成效不断凸显、红利加速释放,推动菏泽经济社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
依能优典大健康饮品项目是鲁西新区新落地的重点项目之一,由于项目刚落地,需要办理众多手续。为了让项目加快建设运行,鲁西新区陈集镇行政审批办工作人员第一时间与项目方进行沟通,详细了解项目发展规划,根据项目特点“量身定制”审批流程,仅用1天时间,就让企业就拿到了营业执照。
这是我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成效体现。近年来,我市创新实施一系列举措,奏响了领导包保、吹哨报到、“三亮”行动“三步曲”,有效提升服务效能和执法规范化水平,市场主体活力充分释放。据“企查查”大数据研究院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截至2023年8月)有6595家省外企业净迁入山东,其中有1130家落户菏泽、居全省第1位。外来企业在菏泽找到了发展机遇,也为菏泽带来了高质量发展的机遇。
当前,高质量发展面临各种新的战略机遇、战略任务,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机遇抓住了就是良机,错失了就是挑战。
这两年,我市一刻不停地抓城市更新、抓营商环境、抓产业重塑。如今,各方面主动性创造性因素全面激发,汇聚起推动发展的磅礴力量。
机遇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从不等待不思进取、坐享其成者。擦亮发现机遇的眼睛,增强把握机遇的智慧、捕捉机遇的果敢、乘势而上的胆识,奋发有为、只争朝夕,就能不断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出圈”,源自不待扬鞭自奋蹄的干劲实现“后来居上”奋斗目标,不是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不仅需要有“一锤接着一锤敲”的韧劲,更需要比铁还硬的“体魄”,比火还热的“干劲”。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菏泽时,勉励菏泽广大党员干部扛牢责任、担好使命,这些话情真意切、用意深长。怎么才能扛牢责任、担好使命?菏泽广大党员干部给出了答案——坚定“铁”的信念、练就“铁”的本领、打造“铁”的作风。
坚定“铁”的信念,就要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
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中,我市引导全市1.77万个党组织、41.6万余名党员全面行动、深学实做。一次次涤荡心灵的思想教育,一场场热气腾腾的宣讲活动,一桩桩筑初心、解民忧、聚民心的民生实事,生动反映了全市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在深学笃用中,思想不断升华、共识不断增进、力量不断凝聚。
练就“铁”的本领,意味着要不断提升谋发展、抓发展的能力水平,时刻保持本领恐慌的危机感、本领养成的紧迫感,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群众、防范化解风险上,诠释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赤诚。
为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更好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落地落实,市委创新开展了领导干部综合能力提升工程暨“四学四转四提高”活动,引导广大干部在学习上下苦功夫,不断补齐能力短板、填补知识弱项、消除经验盲区,全面提高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打牢了担当作为的能力基础。
作风是干部形象的直接体现,也是干部能否赢得群众信任和支持的关键因素。近年来,我市一些工作实现由全省跟跑到全省领跑,靠的就是更硬朗的作风和更艰辛的付出。
为打造“铁”的作风,引导推动全市广大干部讲政治、强宗旨、重实效、争一流,市委又出台了提升干部队伍能力作风的20条意见。广大党员干部以过硬作风回应群众关切,变被动服务为主动出击,为群众解决了一批又一批操心事、揪心事;以务实作风破难题、解民忧,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急难愁盼放在心上,暖民心、聚民心,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幸福感。
看当下的菏泽,广大干部把初心落在行动上、把使命担在肩膀上,在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中勇当先锋、善于作为,正不断把事业发展推向新境界。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业绩和奇迹都是干出来的。无论是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还是战洪水、抗地震、防疫情,我们党正是因为始终坚持实干为要,始终把落实放在重要位置,才带领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赢得人民最广泛的支持和拥护。
这些年,菏泽与时代同频合拍,善于把握机遇、牢牢抓住机遇,“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以“精感石没羽,岂云惮险艰”的昂扬斗志,“于道各努力,千里自同风”的协作精神,“功成不必有我,建功必定有我”的胸襟气度,“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奋力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回首过往,取得的发展成绩,让菏泽儿女备受鼓舞,特别是,干成了很多曾经想干而没有干成的大事要事,一大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难题得到有效解决。
过去,一些人认为,菏泽是欠发达地区,基础差、底子薄,工作难度大。实践充分证明,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菏泽重要讲话精神的科学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只要广大干部群众众志成城、苦干实干,完全可以把菏泽的工作做好,完全可以实现赶超进位。
立足当下,现实挑战催人奋进。过去取得的成绩虽然骄人,但面对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依然需要保持清醒头脑。只有保持战略清醒、战略定力,切实增强加快高质量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知难而进、奋发有为,方能在新一轮竞争中赢得主动、占得先机。
一个地方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人,是人的精神状态,立下愚公志、树立自信心至关重要。
今天的菏泽,行进到实现“后来居上”的关键时期,处在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越是在乱云飞渡的复杂环境中前行,菏泽儿女越是要坚定信心、凝心聚力,拿出“要登绝顶莫辞劳”的劲头,奋力打开改革发展新天地。
骄人的业绩,从来都是在战胜挑战中书写、在风雨洗礼中成长、在历经考验中壮大。闯过一道道难关、攻克一个个难题,菏泽正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奋力向新而行、向上攀登。
“出圈”的菏泽,将奋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不断展现新作为、创造新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