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娃哈哈要转让“娃哈哈”商标,这是怎么回事呢?最近,有关媒体爆料,娃哈哈集团正在申请将387件“娃哈哈”系列商标转手。娃哈哈的核心资产就是商标权,据说价值高达900亿。现如今说转就转吗?而且到底转给谁?谁才是背后最大受益者?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这桩商业大案,看看这背后到底藏着怎样的交易。
在面对公众的疑问时,娃哈哈集团回复得倒是很快,大致意思就是,大家莫慌,这只是内部转让,就是从集团公司转到食品公司,算是个历史遗留问题。当初娃哈哈食品公司成立的时候,娃哈哈集团就把商标作为出资给了食品公司,只是因为过去和外资达能的纠纷,商标转让的事儿就搁置了。我们现在就是补个手续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

听起来似乎合情合理,但细思极恐,绝没那么简单。不了解娃哈哈背景的,我先来给大家解释下,娃哈哈集团和食品公司,这俩公司虽然名字差不多,但背后的利益关系可复杂了。宗家有两套体系,娃哈哈集团是国资控股,食品公司是宗馥莉控股。但经股权穿透后发现,食品公司背后的宏胜饮料集团,由宗馥莉100%控股,是一家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的离岸公司。
那问题来了,国有资产能不能随便转移?杭州娃哈哈集团是母公司,第一大股东是杭州市上城区国资,本质上是个大国企。娃哈哈商标价值900亿,按照国资46%的股份,杭州上城区国资应该有412亿的权益。结果呢?宗馥莉控股51%的食品公司,直接就可以拿走商标所有权。更值得一提的是,上城区国资占近一半股份,但近两年从娃哈哈拿到的股权分红是0!国资委投那么多钱,却连一分钱都拿不到,扔个石头也得听个响吧?
娃哈哈集团解释说,这次转让商标其实是为了补办1992年的出资手续。可要知道早在1996年,国家商标局就否了商标转让,并在2007年终审裁决时明确表示商标归集团所有!现在一句“历史遗留问题”就把412亿国资送到宗馥莉控股的公司,有没有问过国资的意见?有没有问过员工的意见?更离奇的是,我们也没看到什么公开竞价程序!《企业国有资产交易监督管理办法》明文规定,国资转让必须公开评估,可这次连个公告都没有。

当年宗老誓死守护不能给外资的民族品牌,如今可以这么明目张胆的给私人控制公司了吗?即使宗老在世,恐怕也不敢如此逾矩吧?
娃哈哈集团的声明里,有些自相矛盾的地方,也是让人想不通。第一,先说“食品公司一直是商标主人”,又说因历史纠纷没办过户。食品公司自1992年成立就开始用“娃哈哈”商标,一用就是30年,先上车后补手续,这也能行?用了就用了,那有没有给过商标使用费,还是多年来一直空手套白狼?第二,当年娃哈哈和达能闹矛盾,不就是因为商标归属的问题吗?达能说商标应该归合资公司,娃哈哈说还在集团公司,最后闹到对簿公堂。现在娃哈哈又说,因为纠纷没完成商标转让,这因果关系不是颠倒了吗?到底是先有纠纷,还是先没完成转让呢?
自从宗馥莉接班后,可谓是风波不断。一是,娃哈哈的员工维权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员工们反映,公司让他们把劳动合同从集团转签到宗馥莉控制的宏胜系集团,不然就 取消干股分红,降薪,年终奖腰斩。这不是逼迫员工站队吗?

二是宗馥莉开始倡导要打破娃哈哈的“大锅饭,还成立了宏宸、宏胜等销售公司,并把娃哈哈的渠道资源转移到这些公司。三、经销商开始”叛变“了,2025年将与娃哈哈集团分手,而是转头和宏胜饮料集团合作。这一切所做所为,不得不让人怀疑,到底是优化资源配置的战略举措,还是在损害国资和员工的利益?宏胜就像被偏爱的儿子,业务越做越大,实力越来越强,那老母亲娃哈哈日后会不会被架空成为空壳?员工的利益谁来保障?
我们不以任何恶意揣测人,我也不反对民企传承。但国资不是唐僧肉,员工不是垫脚石!商标是一家公司最核心的资产,一旦商标转移成功后,食品公司+宏胜体系形成闭环利益链,后果不堪设想,据爆料,宗氏及宗馥莉的大量表外公司,最终都流入了八家境外公司。公转私,国资外流,这就不得不让人警惕了,而国资持股的集团将仅剩品牌空壳和债务风险,到时宗馥莉算是完完全全掌控了娃哈哈,不受任何股东的牵制,也不需要再靠宗老余留的威望来管理公司,她可以彻底放开手脚了。娃哈哈的员工呢?他们的权益谁来保障?2024年在娃哈哈盈利非常好的情况下,员工年终奖砍半,国资分红停发,相关利益有没有导入个人公司,背后真相到底是什么?

如果宗馥莉真有心改革,就该公开评估商标价值,让国资按比例持股食品公司;就该给员工股权激励,而不是逼人签卖身契!现在这波操作,分明是把国家、员工、消费者当韭菜割!
中国民营企业要赢得尊重,靠的不是“去国资化”,而是“现代化治理”!李嘉诚跑路英国被骂成狗,宗馥莉掏空国资就能成英雄?此次事件若未被叫停,可能成为民营企业掏空国有资产的标准操作模板。“娃哈哈”作为国民品牌,我们从小就是喝着娃哈哈AD钙奶长大,这种情感价值远超商业估值。希望娃哈哈能给我们一个明白的交代,也希望相关部门能好好调查一下,别让国有资产在我们眼皮子底下悄无声息地流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