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亚城市街景
17世纪俄国的殖民者迅速跨过乌拉尔山,几乎是不费力气的击败了多个西伯利亚的土著政权。直到碰到清王朝在东北的戍边部队才停手。
这片土地成了俄国遗存至今最大的宝库。
17世纪,仅仅50年俄国人从乌拉尔山走到了太平洋
向东翻越了欧亚大陆分界线——并不高耸的乌拉尔山就开始进去茫茫的西伯利亚原野。这里以东有13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却只有不到4000万人口。从西往东有3条大河注入北冰洋分别是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
自西向东依次流入北冰洋的三条大河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
在大河和西伯利亚铁路的交汇处必然有一座重要的城市。在分布着大量冻土和沼泽的地区,河流和铁路是人们能扩张生存空间的基地。
老工业区从乌拉尔山向东,会遇到一条大河鄂毕河,河的上游支流是我国的额尔齐斯河,这也是我国唯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
鄂木茨克、新西伯利亚、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伊尔库茨克都是西伯利亚地区的重要城市
鄂毕河(上游为我国额尔齐斯河)最大的港口是鄂木茨克,这里是大河与西伯利亚大铁路交汇点。有运河与叶尼塞河相连,人口有100多万。
鄂毕河(来自 地图帝)
不过早期对俄国人来说过了乌拉尔山就是无边无际的流放之地、早期的鄂木茨克也是一个流放地,最有名的流放者就是文学家陀思妥耶夫斯基。
俄国文学家,陀思妥耶夫斯基
到了苏联时期这里成了重要的军工基地,也是苏联五大坦克制造基地。目前还保留主要的工业部门有机器制造和仪表制造业、石油加工和石化工业、森林和木材加工业。
俄国防部长视察鄂木茨克的坦克工厂,目前该工厂只能翻新坦克
鄂毕河往上游走一点就是西伯利亚最大的城市——新西伯利亚。西伯利亚地区经济、科技、文化中心,位于西西伯利亚平原的东南部,鄂毕河上游,人口140万(2010年),为俄罗斯第三大城市。
新西伯利亚以南30公里由科学院建立的小城市。在这座科学城里居住着6500名科研人员和他们的家人,是俄罗斯平均学历最高的地区。这里在苏联时代是禁区,如今有限开放了,但依然有很多军事科学的研究项目在此地展开。
新西伯利亚城市历史不长,市容市貌很有“东北风格”
新西伯利亚诞生在西伯利亚铁路大干线上,它建于1893年,随着西伯利亚大铁路的修建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和鄂木茨克类似他也处在铁路干线和鄂毕河上交汇处。
整个西伯利亚和我国东北在工业布局、气候、和人文气质上很相似,除了俄国人比较冷峻而东北老乡比较活泼这一点大相径庭。
如果有东北老乡走在这里的街头,就能发现很熟悉的东北生活气息。城市以工厂和铁路为中心,分散在工厂四周的5到7层家属楼。冬天路上被一遍遍压实压黑的积雪。还有冬天吃冷饮的路人。
游行博主在西伯利亚城市街拍(B站 唧唧歪歪的平行世界)
毕竟极寒地带搞工业化鼻祖就是俄国人,东北国企在建设之初受到俄国人影响很大。
苏联时期留下的“宿舍”在新西伯利亚很常见(来自 百家号 珊珊三丫头)
沿着西伯利亚铁路再往东是一座名字很绕口的城市——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不用猜测这里也是大河和西伯利亚铁路的交汇处,这条大河就是叶尼塞河。
一路向东
叶尼塞河(地图帝)
一路向东的殖民者
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最早是俄国殖民者的军事据点。1628年7月,以Andrey Dubenskoy为首的拓荒者到达了叶尼塞河和Kacha河的交汇处,并就地修建防御工事和堡垒。
西伯利亚铁路修好后,随着苏联当局迁入了大量人口。这里的现代化工业快速发展起来。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水电资源丰富,各级水电站一年的发电量是三峡的两倍多。甚至吸引了不少国内挖矿公司去那里挖矿。
卢布上的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水电站
叶尼塞河可利用的水能资源集中,因为靠近贝加尔湖,叶尼塞河干流及其主要支流径流量都不错。苏联时代大搞基建在安加拉河、中通古斯卡河、下通古斯卡河等河上这些支流上,建设容量在250万千瓦以上的水电站有10座,总装机容量6782万千瓦,总年发电量2560亿度,占了俄罗斯总发电量1/5。让这个内陆地区的能源非常充沛,可以搞不少耗能的产业。
伊尔库茨克附近规模庞大的电解铝工厂
中国博主开电车游西伯利亚,发现这里有国标充电头
而且这么冷的地区都有国标的充电桩了,而且电费折合人民币3毛6,挺便宜的。
列车在贝加尔湖畔经过
叶尼塞河支流安加拉河还有一座重要的工业城市——伊尔库茨克。伊尔库茨克市位于贝加尔湖南端,是离贝加尔湖最近的城市,安加拉河与伊尔库特河的交汇处。伊尔库茨克也是随着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开发发展起来的,建立于1937年。
俄罗斯最大的飞机制造厂——伊尔库茨克飞机制造厂位于该市(另一个生产工厂在阿穆尔河畔共青城)。这里生产了苏27、苏30战斗机是我们中国军迷最熟悉的飞机型号。
苏27
这里能源便宜,所以伊尔库茨克有规模很大的电解铝工厂。
西伯利亚铁路再往东就到了和中国边境的赤塔。
俄罗斯越往东,则远离大西洋暖流,再往东的勒拿河条件远不如鄂毕河和叶尼塞河。这里一年冰封长达200~240天。19世纪西伯利亚铁路没有再向东北连接勒拿河,这里实在是太冷了,即使在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亚也是最严寒的地区。
勒拿河(地图帝)
处于内陆腹地的勒拿河流域一年只有100天的通航时间
雅库茨克
勒拿河上也有一座城市——雅库茨克,俄罗斯萨哈共和国的首府。冬季极寒气温零下71度,一年只有4个月化冻能出门干活,铁路、公路修到这里真的太难了。
19世纪与天斗其乐无穷的筑路工人也拿这里没办法了。苏联国力高峰时期才补充了一条支线——贝阿铁路。
贝阿铁路(图片最北面)
不过雅库茨克西部地区是俄罗斯一个非常重要的矿产资源区,除了矿产外,还有全球最大的钻石矿场。
兴起与衰落广阔的西伯利亚其实是几条大河+西伯利亚铁路连接起来的。大河和铁路交汇的节点城市是俄罗斯在这里的钉子。他们曾经一度兴起,苏联解体后后又持续衰落,如今又来到了新的历史节点。
苏联时期为了二战和冷战的需求,苏联发动了全国各地的青年来到这片原野,建设了众多工业城市。
战争结束,年轻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西伯利亚20世纪80年代一度汇聚了接近6000万人口,要知道19世纪初沙俄统计这里俄国人+土著只有125万人。二战时这远离前线,当地的工业飞速的发展起来,成了苏联工业产业链上重要的一环。
持续多年的人口流失
90年代苏联解体,原来按照计划分配的上下游工厂和市场一下子就找不到了。西伯利亚内陆很多小城的工厂没有订单纷纷倒闭,大批家庭全家都失去工作。同时期的中国东北也在经历改革阵痛。
西伯利亚小城市大量荒废
人类离开,北极熊占领当地
和咱们东北的年轻人“孔雀东南飞”一样,西伯利亚的年轻人也成批的向欧洲部分迁移。大量的中小城镇荒废。地区的总人口也下降3000多万。这些小城都是二战后响应苏联号召建设边疆而成立的共青城。这些城市在苏联时拔地而起,经历了自己的青春,在中年时经历国家解体,30年的去工业化后在70岁的人生暮年变成废土荒地。
比如鄂木斯克70年代曾规划地铁,但没钱修成,地铁站入口已经变成了地下通道。只能在通道两旁的壁画上调侃自己当年的地铁规划。
鄂木斯克没修成地铁站的走廊(B站 唧唧歪歪的平行世界)
西伯利亚第一次工业大爆发是二战时期,因为西部国土被纳粹占领,大量的工业企业搬迁到东部。这片冻土上短时间矗立了大量工厂。
虽然在战时这给予了前线大量支持。但是从财务角度说这里的很多工业是划不来的。苏联时期有国家统筹的生产和销售,大家也用着几乎免费的能源和物资,负面因素显现不出来。一旦俄罗斯也融入国际大分工,内陆地区工业劣势就显现出来了,俄罗斯自己西部的工业区都招架不了更何况西伯利亚的工业。
新的希望俄乌战争后,这里又迎来了一波小阳春,由于俄乌战场的持续进行,俄罗斯高层开始重新审视东部领土。虽然这里偏远,人口不多,搞工业成本高,物流成本更是吓人(靠西伯利亚铁路那点运输量和一年一半时间不能通航的水运,不可能成本低),还远离消费地区。但是这有个天然优势就是远离欧洲核心区,安全,能源成本低(在俄罗斯内部都是偏低的)。
而且这里直接往南卖能源,销售稳定后期维护也少。是难得的双赢买卖。前几年俄罗斯顾忌中国影响力深入西伯利亚(那会俄罗斯能源也不愁买家)卖的还有点扭捏。
西伯利亚2号管道,俄罗斯既想链接西伯利亚主要城市(黄线方案),又想走蒙古。这些规划中方并不接受
中俄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道(年输气量380亿立方米,占我国总用气量的10.5%),当初中国希望俄国加快建设,俄国人不紧不慢的干活。现在向西的天然气卖不动了,俄国人突然发现。南下的管道建少了,输气量也保守了。现在轮到俄国人拉我们去建立西伯利亚力量2号。
除了卖气俄罗斯也在重新评估,要重启鄂木茨克的坦克工厂。因为乌拉尔厂一年的产量顶不住俄乌战场的消耗,即使翻新苏联老坦克也有一天会用完。
西伯利亚的高耗能产业,电解铝还是有优势的
军工产品要求皮实耐操,天然的对成本不敏感,西伯利亚能源矿产丰富。南面就是能源需求大国,一条管道过去就能坐着分钱了。除了天然气,这里的煤炭、木材、矿产都能往中国运。比如坎斯克—阿钦斯克煤田为俄罗斯资源量和产量最大的褐煤煤田。煤炭资源量6380亿吨,,储量1160亿吨,年产5000万吨。
俄罗斯最大坎斯克—阿钦斯克褐煤煤田,在尔姆茨克和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之间
本来西伯利亚人少,能源便宜像电解铝厂就能开下去。按这个思路保住一部分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做点简单的轻工工业,靠着能源管道和俄联邦的支付转移可以维持下去。尽管西伯利亚小城市会继续消亡,但这几座大城市估计还能保持一定的经济活力和生活水准。
在伊尔库茨克生活up主(贝加尔阿楠 和他俄罗斯媳妇)
估计普京等俄罗斯领导人也会想通,未来西伯利亚还是抓住铁路和水路节点的这些城市,小城市就随他去吧。
俄国人几百年的努力,将现代工业像繁星一样铺满了整个西伯利亚。现在看来这些“繁星”终将尘归尘土归土。有几颗“恒星”亮着也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