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紫荆》杂志
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在2025年全国两会即将召开之际,回顾2024年取得的巨大成就、展望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找准并回应广大人民群众的期待,是做好今年各项工作的根本指引。对此,我们全面梳理各类舆情反映、深度分析与人民群众生活的联系程度,系统研判出2025年两会的十大热点问题。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aefd69b96a72301b48cc8720ba3ba62.png)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7895亿元,比2023年增长3.5%,消费市场实现平稳增长。图为人们在河北省正定县小商品夜市品尝美食(图:新华社)
热点1:经济增速目标是否继续确定在5%左右?
经济增速反映的不仅仅是宏观经济的发展水平,也是就业质量、工资水平、创业活力、发展信心的综合体现,更是影响甚至决定老百姓生活水平的关键因素。没有一定的经济增速作为支撑,很多社会民生目标都难以实现。2024年,我国积极应对国内外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出台一系列政策“组合拳”,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经济持续回暖向好,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1349084亿元,经济规模稳居全球第二位,经济增量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一年的经济体量,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顺利完成2024年两会确定的全年经济增速5%左右的发展目标。然而也要看到,5%的经济增速来之不易。面对更为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能否采取更加有效和更为有力的政策举措,继续将2025年的经济增速留在“5”区间,是我国各项经济工作的重要发力点。
热点2:是否针对大学生群体出台更加有力的就业政策?
尽管面临挑战,由于2024年国民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经济规模不断扩大,服务业就业容量大的作用继续发挥,一些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的就业带动力也在增强。与此同时,就业优先政策持续发力。这些因素共同支撑了2024年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2024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外来农业户籍劳动力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6%,比2023年下降0.3个百分点。农民工总量增加220万人,同比增长0.7%,就业形势总体保持稳定。当然,也要看到部分重点群体尤其是大学生就业仍面临严峻挑战。2021-2024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总体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毕业人数分别为909万、1076万、1158万、1179万,如此庞大的高校毕业生群体,给我国就业市场带来较大压力。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发展活力和普通家庭切身利益的重要因素,能否采取更为有利的政策举措,创造更多高质量的就业岗位,为大学生群体走好“人生第一步”提供机会,也是大家对2025年两会的重要期待。
热点3:财政赤字率是否会进一步提高?
从过去几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看,2022年我国财政赤字率为2.8%,2023年和2024年财政赤字率上升至3%,有力支撑了我国各项经济政策的实施。2024年以来,学术界呼吁通过提高财政赤字率从而进一步发挥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托底作用的意见越来越多。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5年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提高财政赤字率,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2024年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也强调要提高财政赤字率。与此同时,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是国内需求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群众就业增收面临压力、风险隐患仍然较多等。为有效应对这些问题,特别是国内需求不足、群众就业增收面临压力等问题,专家普遍认为应该通过提高赤字率扩大支出力度,既有助于更好地防风险、惠民生、稳增长,也能够更清晰地传递政策意图,释放中央稳经济的坚定决心从而稳定预期。因此,2025年全国两会的重要看点之一就是财政赤字率是否会进一步提高至3.5%甚至4%。
热点4:是否采取更大力度的扩大内需政策?
2024年,我国实施了较大力度的扩大内需政策,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5%。其中,仅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全年带动相关产品销售额就超过1.3万亿元,汽车以旧换新超过680万辆,超3600万名消费者购买8大类家电以旧换新产品超过5600万台,家装厨卫“焕新”补贴产品约6000万件,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超过138万辆,这些都为我国内需的持续扩大提供了坚实支撑。然而,与我国经济体量相比,内需的规模及其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没有被完全满足。2024年全国各地此起彼伏的文旅消费热潮、频频占据网络热搜头条的各类文化产品,都充分表明扩大内需潜力巨大。如何采取更大力度的政策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也是2025年两会值得关注的热点问题。
热点5:“十四五”规划能否高质量收官?
在我国的发展治理体系中,五年规划是影响国家发展方向、经济社会生态发展质量、人民生活就业水平的重要工具。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规划目标的完成情况将备受关注。与过往五年规划不同,“十四五”规划没有就国内生产总值增速设定具体目标,指向更注重经济发展质量而非总量,同时锚定了2035年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中长期目标,并将其置于五年目标之前。从具体工作看,在“十四五”规划实施的五年内,我们克服了新冠疫情冲击和部分国家挑起的脱钩断链、科技封锁等风险挑战,各项规划目标稳步推进,2025年将顺利完成多数五年规划发展目标。与此同时,当前国家相关部委和各地方都在紧锣密鼓地谋划新一轮五年规划。如何将过去五年的发展经验更好延续、如何更加精准破解新的发展难题、如何更加有效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是2025年全国两会关注的重要问题。
热点6: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否会出台更大力度的政策?
2024年是我国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一年,全国实有民营经济主体的总量已超过1.8亿户,10余年间增长超4倍,充分展现了中国经济的强大活力。回望过去的一年,我国民营经济发展迎来连番利好,一连串支持便利企业发展的措施陆续出台,微观主体信心正在增强。在法治保障层面,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并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在政策支持层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推出八方面31条举措,从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有效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然而也要看到,当前依然存在部分制约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难题,比如少数地方对民营企业还存在趋利性执法、拖欠账款、服务不到位的情形,在给民营企业发展带来较大困扰的同时,也持续引发社会关注。2025年全国两会能否为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出台更大力度的支持政策同样广受关注。
热点7:人口政策是否会有更大力度的突破?
自2022年以来,我国的人口总数开始进入负增长区间,人口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结婚率与生育率持续下降,对我国人口工作和人口政策提出了全新挑战。为了应对人口形势新变化,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以应对老龄化、少子化为重点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健全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务体系,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为缓解人口问题提供了重要支撑。2025年全国两会能否继续出台更加明确、更大力度的人口政策,受到亿万家庭深度关切。
热点8: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是否会有更大力度的支持政策?
2024年,我国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动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上升到第11位,是十年来创新力提升最快的经济体之一。研发投入持续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68%。产业体系的新支柱正在逐步形成,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2023年增长8.9%、智能消费设备制造行业增加值比2023年增长10.9%,各类新技术的商业应用如无人驾驶、人工智能、低空经济、商业航天、人形机器人等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极大提振全社会经济发展信心。2025年全国两会能否制定更加系统、更为精准、更加有力的政策举措,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同样值得关注。
热点9:加速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是否会有更大力度的支持政策?
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是我国应对各类风险挑战的最大底气,加快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是确保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顺利发挥作用的前提。2024年8月1日,《公平竞争审查条例》正式施行。2025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总体来看,我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制度体系已初步建立,发力方向已基本明确,重点领域工作推进顺利,为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的持续发挥奠定了坚实基础。在这一情形下,2025年全国两会是否会继续采取更有力度的政策,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突破,也是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
热点10:发挥“经济大省挑大梁”的作用是否有更具体的支持政策?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支持经济大省挑大梁”。从重要性看,GDP排名前六的经济大省占我国GDP总量的比重超过40%,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经济大省的增速很大程度上决定国家经济的增长态势。因此,经济大省在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都非常重要。从2024年的经济成绩单来看,排名靠前的经济大省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比如,广东省经济总量首次超过14万亿元,是全国第一个跨进14万亿元大关的经济大省;上海市经济总量首次超过5万亿元,也是第一个经济总量超过5万亿元的直辖市。2025年,立足更高的发展起点,要顺利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经济大省需发挥更大作用。但经济大省也不同程度地面临发展压力,如何针对难点、精准施策、靶向发力,给经济大省提供更大的支持,让经济大省“挑大梁”的作用发挥得更多、更强、更好,也是2025年全国两会受人关注的重要内容。
(蔡之兵,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