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后,消灭教师的不是AI,而是AI培养出的学生

如是者有为 2025-02-22 17:49:21

AI并非未来教师的掘墓人,真正的威胁却是未来的学生本身。20年后,学生们依靠AI成长,反而会逐渐丧失对人类教师的尊重与需要,甚至主动推动教师这一职业的消亡。最终教师的“饭碗”不是被AI砸碎的,而是被AI养大的新世代学生亲手打翻的。

我认识的一位教师曾说过一句话,听来令人心惊:“我们都以为自己在喂养AI,其实我们是在喂养自己未来的敌人。”他疲惫地望着那些堆积如山的电子教案、视频课件、题库,像望着一头被逐渐喂养壮大的怪兽——可那头怪兽,并不是冰冷的人工智能,而是20年后即将长大成人的学生们。如今学校狂热地推动教师向网络上传课程、习题、PPT,却不知道这一步步的数字化,其实是在为未来的一场人类教育悲剧埋下祸根。

AI并不可怕,可怕的是AI培育出的新一代学生。他们将成为教师真正的掘墓人——因为这些学生从小浸润于AI的教育环境中,习惯了瞬间反馈、完美的知识讲解、没有情绪波动的理性答疑,甚至还精通于如何操纵和调用庞大的AI知识库。这样的学生,成长在AI的完美喂养之下,已经习惯了AI般的高效与精准,习惯了瞬时满足的知识消费方式。渐渐地,他们开始对人类教师产生深深的厌倦与不耐烦——因为教师是人,人会疲惫、会犯错、会有情绪波动,讲课没有AI精准,也无法随叫随到,无法做到24小时无间隙地随时辅导、评测、陪伴。

于是,这些AI时代的新学生,开始主动远离教师,甚至产生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冷漠与排斥。在他们看来,教师所具备的人类特质,非但不再是优点,反而是缺陷:教师的亲切被视为浪费时间,教师的鼓励被视为多余的情感负担,教师的关怀甚至被视为一种落后的情感绑架。他们相信AI是完美的教育者,因为AI不会“打扰”他们的生活,不会在他们只想获得冷静答案时喋喋不休地讲些“无用”的人生大道理。久而久之,他们开始抵触人类教师的存在,甚至开始反问学校:为什么还要保留这些“低效”的人类?

20年后,这一代依靠AI成长起来的学生开始步入社会,开始进入教育界,甚至成为教育政策制定者。他们带着对AI教育的狂热与人类教师的偏见,迫切推动教育模式的彻底转型,积极鼓吹废除“低效”的教师岗位,转而提倡更极致的AI教育模式。学校被迫顺应学生需求,原本用以辅助教学的AI,逐渐上升为主导者。教师职位被一批批裁撤,而裁撤的理由并非因为AI抢了饭碗,而是因为新生代学生、家长,甚至社会舆论一致认为,人类教师已成阻碍教育进步的绊脚石。

荒谬吗?听来或许荒谬,但历史上发生过多少次由受益者亲手推翻施恩者的故事?工业革命带来了机器,也培养出厌恶传统手工艺的人;互联网带来了便捷,也培养出不再敬重老一辈传统智慧的年轻人。教育界也会如此,教师用心提供的电子化教育资源,终究培养出一代不再需要教师的年轻人。学校以为自己在追赶潮流,却不知是在亲手培养一群砸掉教师饭碗的冷漠继承者。

于是,最终,教师们并非输给AI,而是输给了自己所培养的未来。20年后,当教师们走进空荡荡的教室,看着满屋屏幕前独自学习的学生时,他们会悲哀地发现:他们不是输给了科技,而是输给了被科技塑造的人。真正可怕的,不是无情的AI,而是那些已丧失人类情感需求的学生。他们亲手掀翻了教育的牌桌,只剩下一群被AI彻底孤立的教师,望着人类教育的一片废墟,心中满是哀伤与自责,却再也无人倾听。

0 阅读:5

如是者有为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