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最大的无奈不是援乌的失败,而是科技的大溃败
当全球top50的科技公司只剩下阿斯麦尔这一家欧洲公司时,欧洲国家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那就是他们在科技方面的大溃败,这让曾经诞生诺基亚和爱立信的大洲无比落寞。
2023年《财富》杂志评选的全球500强企业中,欧洲的科技企业营收只占3.8%,而美国和中国分别占比41%和38%(欧盟统计局统计)。
自从诺基亚在智能手机竞争失败以后,欧洲在科技方面就无所作为,最近十年,与中美层出不穷的科技公司出现不同,老欧洲似乎在科技方面出现了停滞,就跟美国的军工一样,任由中美科技公司肆虐,反而欧洲在深耕他们的传统优势企业,在燃油车以及机电产品上有些突出,但电动车的出现,让欧洲在燃油车时代所积攒的优势荡然无存,电动车不需要变速箱这些东西依然跑得很快,而且电动车相比燃油车还有一个最大的优势,那就是它可以智能化,这对传统燃油车几乎是降维打击,这无异于智能手机对传统手机的降维打击,只是汽车是大件,涉及到太多民生相关了,欧洲暂时用关税阻挡了来自中国的冲击,但未来呢?毕竟电动车是未来趋势。
他们本州还可以用关税壁垒来限制竞争,那么在欧洲以外的地方,欧洲企业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中国电动车无论是在南美还是在中东亦或是在东南亚甚至是在非洲都冲击着德国的车企,导致德国的企业只能以价换量,这样的结果就是欧洲的汽车巨头们利润锐减,不得不全球大裁员。
这只是欧洲科技发展的一个缩影,面对激烈的科技竞争,欧洲似乎掉队了,在这次ai智能竞争中,欧洲的声音几乎忽略不计,并不是欧洲不重视,而是面对日益激烈的科技竞争,欧洲总是在行动上慢上一步,像个蹒跚的老人。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在《21世纪资本论》中警示:“失去科技话语权的经济体,终将沦为全球化的配角。”这样的情况,欧洲似乎正在发生。
欧洲正在经历经济转型的阵痛,但未来出路在哪里,欧洲似乎很迷茫,也变得恐慌,加上美国领头的逆全球化,导致孤立主义的盛行,在未来的科技竞争中,欧洲越发没有出路。
欧洲的前途早就被美国阉割了。作为世界第二,躺赢了很多年,现在该还债了。
欧洲现在最大的问题是黑化斯坦化屙三化。
自残讨好美国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