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总理拉宾遇刺,为何是因为思想不够极端?

历史微鉴时事 2023-10-22 01:04:00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以色列国防军的创始成员,指挥多次中东战争的以色列将军,铁血镇压巴勒斯坦人起义的国防部长

这样一个角色在巴勒斯坦人眼里,可以说和恶魔无异,然而谁能想到这几个标签背后,却是一位拿到了诺贝尔和平奖的以色列总理?

此人便是以色列前总理拉宾,他在任内积极推动巴以和解的原因,其实仅仅是想让以色列在中东立足

然而就在《奥斯陆协议》签订后两年,拉宾便死在了自己人的枪口下,拉宾遇刺的真实原因,则是因为他在犹太复国主义者眼中,不够极端

巴以世纪和解

以色列将军

第五任以色列总理伊扎克·拉宾的人生轨迹,同以色列国内的两大组织,以色列国防军与以色列工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拉宾的第一个身份,就是闻名天下的以色列国防军的创始成员,1941年,年仅19岁的拉宾,就加入了当时的犹太人准军事组织“哈迦那”

该组织是以色列国防军的前身,在当时属于英国巴勒斯坦托管地的一部分,拉宾在加入“哈迦那”后

被分配到了刚刚成立的“帕尔玛赫”分部,他在这一组织中很快展露出自己的军事天赋

在领导了几次小规模军事行动后,1947年10月,年仅25岁的拉宾就成为“帕尔玛赫”分部的首席参谋,并在次年爆发的第一次中东战争中,亲自指挥了耶路撒冷保卫战

第一次中东战争中的拉宾是不折不扣的狠角色,他不仅长期活跃在巴以前线,还亲自授意了,多次对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驱逐

阿拉法特与曼德拉

有鉴于他在战争中的功劳,当以色列成功建国之后,拉宾被委任为刚刚建立的以色列国防军北方司令部司令,并于1964年荣升为以色列国防军参谋长

在当时没有任何一个以色列人,会认为这位从中东战争中杀出来的以色列将军,会是一个妥协派,而当时的拉宾也完美地回应了以色列人的期待

在1967年爆发的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国防军在拉宾的指挥下,于短短六天内击溃阿拉伯联军,取得了以色列历史上最辉煌的一次胜利

他在攻克耶路撒冷老城区后,亲自登上斯科普斯山山顶,代表以色列人发表了针对阿拉伯世界的强硬演讲

在第三次中东战争结束以后,已晋升至中将军衔的拉宾在军队中的声望达到顶峰,此时他清楚地意识到

继续留在军队中也不可能获得更多成就,是时候进入政界,为自己创造更加广阔的平台了

在这种想法的指引下,拉宾于1968年进入以色列政坛,而他所属的党派,则是相对不那么激进的以色列工党

耶路撒冷

工党党员

在以色列的政治版图中,以色列工党属于中间偏左的那一派,然而以色列工党在今天之所以看上去像一个左翼党派

其根源在于,他们的主要对手,也就是如今主政的利库德集团,其右翼程度在任何一个视角来看,都右翼得离谱

譬如在犹太复国与巴以问题上,无论是工党还是利库德集团,都支持犹太复国主义

但是在对待巴勒斯坦人这一方面,工党相对于利库德集团,多少要温和那么一点,在以色列工党看来,他们可以接受“两国方案”

允许巴勒斯坦人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一个“国中之国”,但是这个巴勒斯坦国只被允许拥有有限主权,不可以在军事上反对以色列

以巴勒斯坦人的眼光来看,以色列工党的提案其实已经是欺人太甚了,然而我们再去看看利库德集团的政治理念,能发现这才是真正的“不给巴勒斯坦人活路”

在利库德集团看来,整个巴勒斯坦地区乃至整个地中海东岸,都应该是以色列国的合法领土,他们强烈反对巴勒斯坦建国,同时希望以武力控制整个巴勒斯坦地区

利库德集团前领袖沙龙

正因为利库德集团把路走绝了,以色列工党才显得“不是那么右翼”,两种方案孰对孰错,我们在这里暂不讨论

但是在活跃于中东战争前线的拉宾眼里,极端的行事作风,只会激化阿以之间的矛盾,并最终把以色列带到邪路

正因为如此,拉宾作为一名以色列名将,才会在转入政坛之后,选择当时已经执政以色列二十余年的工党,而不是正在筹备建立的利库德集团

拉宾的判断并没有错,在第三次中东战争结束之后,占据了戈兰高地与西奈半岛的以色列,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矛盾已经激化到不可调和的程度

在常规军事力量暂时无法打破以色列的优势之后,阿拉伯国家开始逐渐极端化,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

针对以色列的恐怖袭击的次数大大增加,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虽然以色列在前三次中东战争中,全都取得了军事上的全面胜利

然而无休止的恐怖袭击令以色列意识到,如果再不寻求同阿拉伯世界的和解,那么犹太人的国家早晚有一天会在中东消失

慕尼黑惨案照片

于是拉宾一方面继续着对巴勒斯坦人的高压政策,另一方面也开始寻求突破口,希望同巴勒斯坦达成有限和解,以给以色列这个危险的国家,寻找一个泄压阀

奥斯陆协议

拉宾在日后同阿拉法特一起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然而无论是拉宾还是阿拉法特,都不是什么和平人士

他们只不过是激进派中相对温和的一部分,他们的温和也不是出自于善心,而是来自于对形势的准确判断

在第三次中东战争结束以后,巴勒斯坦人就开始接受这样一个现实:在以色列人眼中,他们与巴勒斯坦之间的问题不是领土划分上的争议

而是以色列根本不希望巴勒斯坦人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一个“国中之国”

当巴勒斯坦人接受了这个观点之后,他们绝望的发现,如果无法以武力压迫以色列人,那么不要说公平建国,就连巴勒斯坦人自身的生存,都无法得到保证

1974年,巴勒斯坦解放组织被阿拉伯国家承认为唯一能代表巴勒斯坦人的合法政府,同年,联合国赋予巴解组织常驻观察员身份

巴勒斯坦游击队

当巴解组织在巴勒斯坦人的绝望中登上历史舞台后,以色列便不仅要应付外部的阿拉伯国家,同时还要应付巴勒斯坦地区内愈演愈烈的动乱

1977年,拉宾结束了第一次总理任期,而更加极端的利库德集团,成功在拉宾辞职后第一次主政以色列

利库德集团自成立之初就视巴解组织为心腹大患,在他们看来,以色列想实现犹太复国主义的梦想,那么首先应该清除内部的所有巴勒斯坦人

然而在经历第四次中东战争后,以色列人也意识到他们无法同时应对来自内外两部分的敌人,于是利库德集团一方面积极同埃及达成和解

另一方面则增强了对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攻击,在以西奈半岛为价码换取了同埃及的和平之后

利库德集团领导的以色列在1982年悍然发动新一轮中东战争,而目标正是活跃在以色列与黎巴嫩边境的巴解组织

地五次中东战争

以色列人毫无意外地获得了第五次中东战争的胜利,巴解组织被基本驱赶出了黎巴嫩,然而此时以色列人突然发现

虽然他们获得了战争的胜利,可是活跃在巴勒斯坦地区的巴解组织成员不减反增,因为巴解之所以会产生

原因正是在于以色列不给巴勒斯坦人活路的极限压迫,只要巴勒斯坦人还没有被以色列人屠戮殆尽,那么以色列获得的胜利越多,巴解组织反而会越壮大

利库德集团察觉强硬手段无法奏效之后,不得不于1984年同工党组织联合政府,而拉宾也在此时再次出山,担任以色列国防部长一职

第五次中东战争极大地伤害了巴勒斯坦人的民族感情,并引发了1987年第一次巴勒斯坦人的全面起义

面对火烧眉毛的局势,拉宾命令军队残酷地镇压了巴勒斯坦暴动者,并放言“我们必须敲断他们的手足”

但拉宾很清楚,巴勒斯坦人起义的原因,在于以色列人定下的不公平政策,这种不公平一日无法得到消除,那么巴勒斯坦人的怒火便随时会重燃

以色列总理拉宾

1992年,拉宾成功再任以色列总理,而他这一次上台的目标,便是寻求同巴勒斯坦人的和解

上任次年,他与巴解组织的灵魂人物阿拉法特在挪威秘密会面,并达成以色列接受巴勒斯坦有条件建国的《奥斯陆协议》

这份协议为拉宾带来了诺贝尔和平奖,但在拉宾看来,同巴解组织的握手言和,其实只是让以色列站稳中东,而不得不做出的选择而已

可是拉宾自己都没想到,这份协议在带来巴以之间的和平之前,会首先终结,自己的生命

尾声

在《奥斯陆协议》传回中东时,不管是以色列人还是对巴勒斯坦人,对这份协议都极不满意

在相当一部分以色列人看来,巴勒斯坦人根本没有权力建立国中之国,拉宾此举就是赤裸裸地背叛自己的国家与事业

而在许多巴勒斯坦人看来,他们追求的最高目标是整个巴勒斯坦地区,而以色列的存在是完全不被允许的

如今同以色列妥协并建立一个傀儡性质的政府,实际上就是向以色列低头

哈马斯在此阶段崛起

协议签订之后,巴以内部的极端势力,都开始了对双方签订者的刺杀行动,阿拉法特因为常年混迹于各种极端组织当中,对这些做法早已有所预料,因此侥幸地躲过了许多次来自内部的刺杀

而已经远离军队许多年的拉宾就没这么好运了,1995年11月,一名以色列极右翼分子于拉宾在首都集会之机,使用自制开花弹向总理连开四枪

彻底带走了这位以色列右翼眼中的卖国贼,而在拉宾死后,不仅巴以和解彻底成为泡影,在工党式微后利库德集团的彻底上台,也令巴以问题在新世纪之后,不断极端化

利库德集团如何从幕后走上前台,并最终以极右翼的身份成为以色列的执剑人?这,将是我们下一个要讲述的故事

0 阅读:52

历史微鉴时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