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哎呀妈。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一种感受,好多妈妈,在带孩子这件事上,越努力越心累。
我表姐就是个典型例子。
她辞了工作在家带娃,每天照着育儿书养孩子:
几点喝奶、几点早教、连玩具怎么摆都按专家说的来。
结果上个月幼儿园测试,她家孩子跑步倒数,搭积木手抖,老师还说孩子一遇到困难就哭。
表姐哭着问我:“我掏心掏肺带娃,怎么还不如隔壁老王家放养的娃?”
后来我发现,隔壁老王家的秘诀就一条:孩子主要是爸爸带。
心理学研究早说了:爸爸带大的孩子,脑子更活、胆子更大、人缘更好。

不是妈妈不会带,而是爸爸带娃的路子,歪打正着踩中了孩子聪明的开关。
当妈的都怕孩子磕着碰着,但把孩子护得太严实,就像把花养在温室里。
看着安全,其实憋坏了。
爸爸带娃虽然粗糙,但那些“放养”“胡闹”的带法,反而在不经意间激活了孩子的大脑潜能,给孩子开智。
一、爸爸敢放手,孩子才敢闯
妈妈带娃像捧鸡蛋,爸爸带娃像玩泥巴。
妈妈看见孩子爬高,第一反应是“快下来别摔着”;
爸爸多半会说“试试看,我在下面接着”。
孩子从沙发上往下跳、把积木搭得歪七扭八、甚至拆了遥控器装不回去。
这些在妈妈看来要阻止的事,爸爸反而觉得是好事。

孩子的大脑就是在冒险中长大的。
跳沙发能练平衡感,搭歪积木能学物理常识,拆东西能搞懂内部结构。
爸爸的“心大”,其实是给孩子创造了试错的机会。
就像学骑车,总扶着车后座的孩子,永远学不会自己把握方向。
从今天起,不妨每天让孩子做一件“有点危险但能hold住”的事,比如自己切香蕉、踩水坑、从台阶往下跳。
妈妈别急着喊停,爸爸记得在旁边护着就行。
二、爸爸的“不靠谱”,专治死脑筋
妈妈教孩子像上课,爸爸教孩子像说相声。
妈妈教画画会说:“太阳要画圆的,小草涂绿色。”
爸爸可能拿着紫色笔说:“咱画个外星草原呗!”
妈妈教数学掰着手指算,爸爸直接抓一把糖:“算对了全归你!”

死记硬背只能教出书呆子,耍小聪明才能练出活脑子。
爸爸那些天马行空的问题,比如“如果鱼长了腿会怎样”“怎么用三块积木搭大桥”,逼着孩子打破常规想问题。
这种训练比刷题管用多了,现在学校就爱考这种活学活用的题。
每周至少一次,让孩子随便折腾点“不按套路出牌”的事。
用奶粉罐当鼓敲,拿床单搭帐篷,把故事书倒着讲。
别纠正“对不对”,就问“还能怎么玩”。
三、爸爸的厚脸皮,练出孩子高情商
妈妈带孩子像新闻联播,爸爸带孩子像小品现场。
妈妈教孩子见人要说“叔叔好阿姨好”,爸爸可能教孩子和大爷斗嘴:
“您这头发比我爸还少嘿!”
妈妈怕孩子丢脸,爸爸敢让孩子当众唱跑调的歌。

社会不需要乖宝宝,需要的是接得住玩笑、经得起打击的厚脸皮。
爸爸的插科打诨,其实在教孩子怎么化解尴尬、怎么自嘲、怎么和不同的人打交道。
这些本事课本上可没有,但进了社会比考试成绩还重要。
平时在家里,经常开开玩笑,比如故意把孩子的画说成“四不像”,再教他怎么怼回来。
被嘲笑不可怕,不敢面对才要命。
写在结尾:
教育专家说过:“妈妈给孩子安全感,爸爸给孩子探索欲,合起来才是完整的翅膀。”
别再争论谁带娃更好。
妈妈教孩子守规矩,爸爸带孩子闯世界;
妈妈给的是避风港,爸爸给的是航海图。
两口子带娃风格越不一样,孩子越能学到全套本事。
给所有爸妈的真心话,别把自己累成超人,妈妈偶尔偷偷懒,让爸爸带着孩子疯玩。
那些弄脏的衣服、摔破的膝盖、搞怪的鬼脸,都会变成孩子将来闯世界的底气。
愿每个孩子都能吃着妈妈做的热乎饭,听着爸爸讲的荒唐话,长得聪明又皮实!
不知道今天的话题,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评论区分享。
我是哎呀妈,各大平台签约作者,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心理咨询师,爱写作,爱看书,爱看电影电视剧。育儿这条路,我们一起携手同行,遇见更好的自己❤
注:图片来源网络截图,侵权联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