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深夜,安徽铜陵德上高速一声巨响划破天际——价值21.59万元的小米SU7撞上护栏后瞬间爆燃,车内3人被困火海遇难。网友拍摄的现场画面中,车身被烈焰吞噬,仅剩扭曲金属骨架,触目惊心的场景迅速引爆舆论。
事故回顾
3月29日21时许:车辆撞击护栏后自燃,目击者称"火势蔓延极快"
4月1日官方确认:枞阳县政府证实3人死亡,事故管辖移交铜陵市交警应急管理局定性:单方道路交通事故,排除安全生产责任家属控诉:"车门锁死+电池爆燃"致无法逃生,家属账号现已被删小米紧急行动:专项工作组赶赴现场,承诺配合调查但未披露技术细节
SU7搭载的宁德时代麒麟电池是否存设计缺陷?据公开资料,事故车型电池包采用"定向泄压+双大面液冷"技术,理论上可延缓热失控。然而家属指控"电池爆燃",若属实将颠覆技术宣传。
隐藏式门把手成"死亡陷阱"?现场视频显示车辆撞击后门体严重变形,而SU7采用的电动弹出式门把手在断电时是否具备机械应急开启功能,成为逃生关键谜题。
车企危机应对模式遭质疑小米虽迅速成立工作组,但未主动披露碰撞速度、电池状态等核心数据,被指"回应过于程式化"。有业内人士透露:"新势力车企事故处理预案普遍薄弱。
"刚提车就出事"、"电动车烧起来比油车快10倍"等话题冲上热搜。网友@科技车迷 评论:"支持国货不等于接受用命填技术坑!" 数据显示,小米SU7上市72小时狂揽10万订单,此次事故恐引发退单潮。
1.电池安全国标是否滞后于技术迭代?2.隐藏式门把手是否需强制配备机械备用?3.车企事故数据披露该建立何种规范?4.新能源汽车应急救援体系存在哪些漏洞?
5.资本狂飙下的造车新势力,是否将用户当作"小白鼠"?
当流量狂欢撞上血色现实,这场事故撕开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光鲜外衣。我们期待真相,更呼吁建立全链条安全监管体系——毕竟,任何酷炫的智能配置,都不该以牺牲最基础的生命权为代价。
事故鉴定报告何时公布?小米会否启动召回?点击关注,第一时间获取独家深度解析。
这三个人实际上是被国内自媒体各路大V吹逼自动驾驶吹死的,我来说说啥是自动驾驶吧:看到自动驾驶四个字就想笑,你到底是闭眼让它自动还是盯着它自动?盯着它更紧张更累还自动个屁么?闭眼让它自动吧,要命[鼓掌][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