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主肺,肺为娇脏,喜润恶燥,立秋养生“润”为核心

北京德胜门中医院 2024-08-13 10:49:11

随着秋风渐起,立秋悄然而至,这不仅标志着自然界的季节更迭,也是人体养生的重要转折点。在中医理论中,秋季主肺,肺为娇脏,喜润恶燥。因此,立秋养生,精髓在于一个“润”字。

润肺为先,顺应时节

立秋后,虽然白天的暑热尚未完全退去,但夜晚已能感受到丝丝凉意,空气湿度也逐渐下降,燥邪开始侵袭人体。中医认为,肺为华盖,与外界相通,最易受外邪侵袭。燥邪伤肺,易导致干咳少痰、咽干喉痛、皮肤干燥等症状。因此,立秋养生首先要润肺。

饮食调养:多吃具有润肺生津作用的食物,如梨、百合、银耳、蜂蜜、芝麻等。这些食物不仅能滋养肺脏,还能缓解秋燥带来的不适感。当然,为了益胃生津,再煮些药粥更好,比如百合莲子粥、银耳冰糖糯米粥、黑芝麻粥等。

中药调理:可适量饮用润肺茶,如菊花茶、罗汉果茶等,或服用一些具有润肺止咳功效的中药,如麦冬、沙参、玉竹等。

滋阴润燥,平衡阴阳

秋季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人体也应顺应这一自然规律,注重滋阴润燥,以维持体内阴阳平衡。中医认为,阴液是滋润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的重要物质,阴液不足则会导致各种干燥症状。

饮食均衡:除了多吃润肺食物外,还应注意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以补充身体所需营养,增强免疫力。

避免辛辣:减少辛辣、煎炸等刺激性食物的摄入,以免耗伤阴液,加重秋燥。

适量补水:保持体内水分充足,每天饮水量不少于1500毫升,并根据活动量适当调整。

调畅情志,宁心除烦

立秋以后,有些人容易出现沮丧、抑郁等情绪,被称为“秋雨病”,专业上叫做“季节性情感障碍”,情绪随季节变化而大起大落。中医强调情志与健康密切相关,情志不畅会影响脏腑功能,导致疾病发生。因此,立秋养生还需注重调畅情志。

保持乐观: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多参与户外活动,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培养兴趣:通过阅读、听音乐、书法、绘画等方式陶冶情操,转移注意力,缓解压力。

社交互动:与家人朋友多交流,分享快乐与烦恼,增强情感联系和社会支持。

适度运动,增强体质

立秋后,天气逐渐凉爽宜人,是运动锻炼的好时节。适度运动不仅能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还能调节情绪、缓解秋乏。

选择适宜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瑜伽等轻松柔和的运动方式,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大汗淋漓而耗伤阳气和津液。

注意时间选择:避开早晨和傍晚气温较低时段进行运动,以免受凉感冒。

运动前热身:运动前要做好热身活动,以免因关节僵硬而受伤。

立秋养生,精髓在“润”。通过润肺养阴、滋阴润燥、调畅情志和适度运动等综合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适应秋季的气候变化,保持身心的健康与平衡。让我们以“润”为核心,滋养身心迎金秋吧!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