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万解放军一半都是俘虏,毛主席如何对待这些隐患?招数太高明

晨晰看历史 2024-08-11 04:31:17

1948年秋,华北平原。炮火声渐息,尘埃初定。一位身着灰色中山装的中年男子站在临时指挥部的窗前,凝视着远方。他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此刻,数十万国民党俘虏的命运正掌握在他手中。如何处置这些俘虏?这个决定将影响整个解放战争的走向。

【国共两党的军力悬殊】

抗日战争刚结束那会儿,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实力差距可不是一般的大。国民党那边兵强马壮,足足有400多万大军。共产党这边?才100来万人。从数量上看,国民党军队是共产党的4倍还多。

更要命的是,国民党军队里不少人还装备着美国大兵用剩下的洋枪洋炮。共产党这边?大部分还在用从鬼子手里缴获的二手货。怎一个"寒酸"了得。

要是按常理来说,这仗还没开打就该分出胜负了。可历史偏偏不按常理出牌。短短几年过去,形势来了个180度大转弯。

【战局逆转的秘密武器】

共产党是怎么做到的?秘诀就在于他们对待俘虏的态度。

国民党那边一贯的做法是:"要么死,要么继续给老子卖命。"可共产党不一样。他们跟俘虏说:"兄弟,你要是想回家,现在就可以走人。要是想留下来继续当兵,我们也欢迎。"

这么一来,原本心不甘情不愿被拉壮丁的农民兵,反倒有不少主动选择留下了。毕竟共产党的条件听起来确实更人性化不是?

但问题来了。这帮刚投诚的"新同志",真能指望得上吗?万一里面有二五仔?

【化解隐患的高招】

毛泽东对这个问题早就想好了对策。他的法子说起来也不复杂,就是"分、散、诉"三板斧。

第一板斧是"分"。把会用洋枪洋炮的挑出来,分成小组。然后?

第二板斧就来了,那就是"散"。把这些小组分散到各部队里去。一来教咱们的同志用新武器,二来也防止他们扎堆搞事情。

最后一板斧是"诉"。组织大伙儿开诉苦大会,让这些新加入的同志倒倒苦水。一来解开心结,二来增进感情。这招真可谓是一石三鸟。

就这样,共产党不声不响地把队伍扩大到了500万人。而且这500万人里,起码有一半是原来的国民党士兵。

【高潮:军心所向】

1948年秋天,辽沈战役打响。国民党东北野战军总司令卫立煌向毛泽东发来密电,表示愿意率部"起义"。

这可是60万大军啊!要是换了以前,共产党肯定得犯嘀咕:这么多"敌人"突然投诚,会不会有诈?

可这会儿,毛泽东连眉头都没皱一下,直接拍板同意了。为啥?因为他知道,经过这几年的操作,解放军里早就混进去不少原国民党士兵了。这帮人不但没搞事,反而成了解放军的骨干。

事实证明,毛泽东的判断很准。卫立煌率部投诚后,解放军如虎添翼,很快就把东北全境收入囊中。

这一仗之后,国民党军心涣散,士气全无。而共产党这边却是军心凝聚,士气高涨。胜负已定。

回头看看,毛泽东这招"化敌为友"玩得可溜。不费一枪一弹就把敌人变成了自己人,还高!

现在再看周围,其实处处都能用得上这招。单位里有不对付的同事?生活中遇到看不顺眼的人?与其剑拔弩张,不如化干戈为玉帛。

说到底,世界上哪有什么一成不变的敌人?关键看你怎么对待人家。善意总能换来善意,仇恨只会加深仇恨。这个道理,放在哪儿都是通用的。

0 阅读:123

晨晰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