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9月的一天,周总理正坐在西花厅里对着电话机那一端好一阵批评:“我让你陪同蒙哥马利参观的,不是让你和他辩论的,你为啥要和他辩输赢?”

电话那一端挨批的人正是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熊向辉。
原来,蒙哥马利访华,熊向辉负责接待工作。当时,我方安排的有一项文艺演出节目:观看豫剧《穆桂英挂帅》。
熊向辉作为负责接待人员,在一旁陪同充当翻译,当熊向辉向蒙哥马利介绍穆桂英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女英雄时,蒙哥马利直接不高兴了,说:“这戏不好,怎么能让女人当元帅。你们中国男人怎么爱看女人当元帅的故事,这不是真正的男人。”
对熊向辉,心中满是对女英雄的赞美。怎么到了蒙哥马利眼里就成了不好的事情了。他就当场就和蒙哥马利辩论开了:“蒙哥马利将军,女人怎么就不能当元帅了?在你们大英国,不是也有很多女强人吗,比如你们的女王,不是吗?”

只说的蒙哥马利无言以对。
这事很报告到了周总理这里。周总理抓住熊向辉就是一顿训斥:熊向辉,我让你陪同蒙哥马利,不是让你和他去辩论的,你为啥要和他辩输赢?
蒙哥马利不赞成女人挂帅参军,这是东西方文化差异,在西方国家,女人是不能参与战争的,更不能参与授勋。
熊向辉说的也没有错啊!

一向从不输外交的周总理,为什么批评熊向辉,不让他和蒙哥马利辩输赢呢?
这就要从当时的中国外交大环境说起。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正是中国外交陷入孤立无援的时候,北面和苏联老大哥关系交恶,西面的印度对我们窥视已久,和美国援朝战争的阴云还没有完全消散......说是四面受敌都不为过。
正是在这个时候,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提出访问中国的请求。这绝对是一个打破外交僵局和向西方展示中国的绝佳机会。
对蒙哥马利来访毛主席表示了热烈欢迎,并给予了最高礼遇的接待。
蒙哥马利也展示了对中国的友好,他于1960年5月和1961年9月先后两次访问中国。和熊向辉的争辩就发生在1961年9月。

要知道,蒙哥马利是西方国家的代表人物,中国要打开外交局面,让西方国家来了解中国,就是要借蒙哥马利的眼睛,把一个最真实的中国带给西方。而熊向晖接待蒙哥马利,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的是中国,他的言行也代表着国家态度。一句争辩虽然占了上风,但失了待客之道,东西方文化认知上产生了碰撞。这就叫赢了口舌,输了外交,因小失大。
所以,周总理抓住熊向辉就是一顿批,说他不该和蒙哥马利辩输赢?
后来,周总理还对蒙哥马利的行程进行了重新审阅,当周总理看到蒙克马利下面的行程安排里有一出折子戏《木兰从军》,马上安排外交部礼宾司撤去,并换上蒙克马利最喜欢看的西方节目。他还特别交代熊向辉“蒙哥马利无论任何地方都可以看,让他近距离了解中国。”

果然,蒙哥马利也不走寻常路,在延安参观时,蒙哥马利看到一处公共澡堂,就向熊向晖要求:“我可以进去看看吗?”
“可以。”熊向辉就带他进了男澡堂。
进得澡堂,蒙哥马利看的很认真。
在大家窃窃议论“这有什么好看的”时候,蒙哥马利说话了:“都说中国人吃不饱,看来都是假的。”
大家这才明白,蒙哥马利是担心自己看到的都是假象,所以选择进澡堂看看,这里是最做不了假的地方。
后来,蒙哥马利把自己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全部带了回去,并整理成访华记录公开发表。
对蒙哥马利而言,这是一次破冰之旅,他了解到了一个全新的中国。对新中国而言,其建设成果通过蒙克马利第一次向欧洲进行了全面展示。

正式开启了中国同世界各国的外交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