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网消息,近期欧洲议会发言人证实,欧洲议会撤销了限制议员与部分中国官方人员会晤的规定。这一消息引发广泛关注,背后与中方一系列行动及国际局势变化紧密相关。此前,中国驻欧盟使团就欧盟第16轮对俄制裁列单中涉及中国企业和个人一事,向欧方提出严正交涉。中方明确表示,一贯反对没有国际法依据、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单边制裁,欧方做法毫无道理,中方对此强烈不满并坚决反对。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始终秉持客观公正立场,在俄乌冲突中保持中立,未向任何一方直接出售武器,同时维持与俄乌双方的经贸往来。这一公正立场在国际社会赢得广泛认可,也让更多国家看到中国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的决心。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方针对美国的一些不合理行径采取了有力措施。比如,应国内企业诉求,对从美国进口的丙酸展开反倾销调查。经调查确认,美国进口丙酸价格低于国内企业价格,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
冯莱德恩(资料图)
中方此举是在维护国内企业合法权益,也是向世界表明,中国不会任由他国不合理竞争破坏自身市场环境,坚决运用法律武器捍卫国家利益。这一针对美国的行动,起到了“杀鸡儆猴”的效果,让其他国家看到中国在维护自身权益方面的坚定决心。随着国际形势变化,尤其是美国现任总统特朗普上台后,美欧关系出现诸多变数。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对欧盟形成巨大压力,且在处理俄乌冲突等问题上与欧洲立场不一致,甚至威胁对欧盟发起贸易战。在这种情况下,欧盟内部开始反思对华政策。
一直以来,欧盟在中美之间试图寻求平衡,但美国的一系列举动让欧盟意识到,过度依赖美国并跟随其对华强硬政策,可能给自身带来不利影响。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的态度转变尤为明显。去年7月,她还在公开场合批评中国,使用“侵略性经济政策”“不公平竞争”等火药味十足的措辞。然而在近期达沃斯论坛上,她却表示希望加强与中国的合作,提出要培养和深化双边关系。不仅如此,有消息称欧盟贸易专员将于3月底访华,商讨新的经贸协议,且这一消息已得到欧盟发言人确认。
特朗普(资料图)
欧洲议会此次撤销限制议员与中方人员会晤的规定,更是欧盟对华政策调整的一个重要体现。2021年欧盟以所谓“新疆人权问题”为由对中国实施单边制裁,中方随即对相关欧洲议会议员和委员会进行反制。2023年4月,欧洲议会进一步出台限制措施,规定只要欧洲议会议员在中方制裁名单上,就不邀请中国人大代表访问,也不派出官方代表团访华,仅允许有限双边接触。
如今,这一限制措施被撤销,欧洲议会发言人解释称,该措施是在特定时间和背景下发布的,随着欧洲议会对内部规则全面改革,之前的指导方针已多余。从种种迹象来看,欧盟在权衡国际局势及自身利益后,开始调整对华态度。中方此前对美国的反制行动,让欧盟看到中国维护自身权益的坚定决心,也促使欧盟反思自身在国际经济格局中的位置和策略。欧盟内部本身存在不同声音,部分成员国希望与中国保持良好合作关系,以促进自身经济发展,如德国、西班牙等。
欧盟会议(资料图)
西班牙首相桑切斯访华后,就要求欧盟重新考虑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问题。此次欧洲议会撤销限制规定,以及冯德莱恩态度转变,或许是欧盟整体向务实对华合作方向迈出的重要一步。但未来中欧关系走向仍需关注欧盟后续实际行动,中方一直秉持合作共赢原则,希望与欧盟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开展广泛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推动世界经济稳定发展,而欧盟能否真正落实友好合作举措,还需时间验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