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能否企稳?3招把握不变机遇!

以交易为生的宝 2025-03-25 16:44:46

新的交易周聊聊全球市场的变与不变

今天A股又将迎来新的交易周,咱们来聊聊近期市场的几个关键变量。上周五A股的单边下挫想必让不少朋友心头一紧。

AI

不过技术面的分析我在周五晚间已经详细拆解过,这里想用更宏观的视角,和大家聊聊全球市场的"变"与"不变"。

一、A股的"稳定器"作用还在吗?

先把时间轴拉长来看。自2023年9月"924新政"以来,上证指数始终在3200-3500点区间构筑平台。这个震荡箱体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暗含深意:

政策底与市场底的共振:2024年监管层密集发布退市新规、鼓励分红回购等举措,全年退市公司达52家创历史新高,同时现金分红总额突破2.35万亿,这些都在夯实市场基础。

交易结构的变化:沪深两市连续66个交易日交易额破万亿,2024年总交易额达254万亿,散户持仓占比虽仍超60%,但外资通过沪港通净流入超5000亿,机构化进程明显加速。

需要警惕的是,技术面存在"二次探底"的临界值:若上证指数再次跌破3300点支撑,可能引发止损盘踩踏,但如果在3200-3300点区间形成双底结构,反而可能成为中线布局的黄金坑。

股民

这正是我反复强调"不能连续两次出现周五式下跌"的核心逻辑。

二、港股为何能走出单独牛市?

相较于A股的"稳"和美股的"忧",港股的表现堪称亮眼:恒生指数自2024年底以来涨幅超20%,南下资金连续18周净买入,科技龙头屡创新高。

这种强势背后有三重逻辑:

估值洼地的恢复:2023年底恒生指数PE仅8倍,处于近十年10%分位,相较于美股科技股30倍PE,存在明显折价。

政策红利的释放:港股通机制优化、中概股回流加速,2024年港股IPO募资额同比增长35%,新经济公司占比超70%。

地缘风险的缓释:中米关系边际缓和,外资对港股的风险偏好回升,2025年2月MSCI香港指数外资持仓比例回升至62%。

需要注意的是,当前港股PE已回升至12倍(近十年均值),部分热门板块存在短期过热。

头部券商建议采用"杠铃策略":左侧布局高股息的公用事业、银行股,右侧关注AI算力、生物科技等成长主线。

三、操作策略:以"不变"应"万变"

在全球市场的复杂博弈中,我们需要抓住核心矛盾:

不变的锚:A股的政策底(3200点附近)、港股的估值优势、美元的核心地位 。

变化的因子:美联储政策转向时点、国内稳增长政策力度、科技变革的产业落地。

具体操作上:

1. A股:3300点以下分批布局,关注券商(市场回暖直接受益)、高精尖制造(政策扶持方向)、消费蓝筹 。

2. 港股:回调即是上车机会,科技龙头与高股息股兼具攻防 。

科技

投资如冲浪,既要看到浪潮的方向,也要把握好自己的节奏。短期的波动终将被时间抚平,真的机会往往孕育在市场的分歧之中。

祝大家新的一周操作顺利,我们明天盘中见!

0 阅读:0

以交易为生的宝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