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在消亡的8个民间手艺,见过3种以上,说明你已经老了!

能臣大仕 2025-02-19 11:47:59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编辑:Y

“天干三年,饿不死手艺人。”

在曾经物资匮乏的时代,诞生了太多的民间手艺人。

时过变迁,“饿不死的手艺人”却成为散落民间的“遗珠”。

科技飞速发展,我们已然来到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这些民间工艺,被时代遗落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这8个民间手艺,见过3个以上的应该都当爷爷奶奶了吧。

补锅匠和修鞋匠

在曾经的年代,东西坏了都是缝缝补补,就连那时候的锅碗瓢盆坏了也要补。

补锅师傅也自然的诞生了,谁家的锅漏水了就等补锅师傅路过的时候拿去维修。

这种补锅匠没有固定地点,走到哪补到哪。

补锅师傅会自己准备好工具,利用工具和补锅材料。

一顿敲打个填补,锅就补好了,有时候也会有些棘手的。

严重的师傅甚至会在锅底一整块粘上一些特定材料。

补锅的过程一顿敲打,街坊邻居也会图个热闹,一起边聊天边看师傅补锅。

那个时候真的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爷爷奶奶辈流传一句话:“缝缝补补又三年”,指的就是身上穿的。

衣服破了一般都是妈妈给缝了,可鞋却不是普通针线可以补的。

因此有了补鞋匠的存在。

一架布鞋的机器,两个小凳子,一个小工具箱就是一个补鞋匠的装备了。

街边任何角落都能成为他们的工作地点。

由于工作的性质,补鞋匠身上并不干净,却并没有人在意,反而补鞋匠的生意很好。

坏的鞋脱下来之后,就坐在补鞋匠旁边等着,因此补鞋匠始终有多一个凳子。

如今鞋的质量也逐渐变好,很少出现能穿破穿坏的鞋了。

弹棉花和捏面人

2005年爆火的电影《举起手来》中有一首弹棉花之歌,应该很多人都听过。

弹棉花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手工艺了,“弹棉郎”会背着自己的工具到处弹棉花。

棉花更采摘下来并不是松软开的状态,但是经过他们的手艺就会变得松软。

被子在那时候一用都是很多年,可是被子睡久了之后会变得不松软。

被子盖起来会变得沉重不舒服,自然就出现了这些“弹棉郎”。

他们会把被子拆开来,把棉花取出来摊开躺在桌面上。

利用工具把棉花弹的松软,最后变成一床被子。

可这项手艺已经被机器取代了,如今农村都很难在看到了。

提起古老手艺,还有一个手艺不得不提。

这个手艺就是捏面人,该手艺可以追溯到汉代时期,拥有很多年的历史了。

他们通过面粉和糯米粉制作的面团,经过特殊处理之后能够达到不发霉不开裂的状态。

用手和一些小工具,捏成各种形状,有各种神话人物,还有各种动植物。

且该手艺还根据不同地区,有了不一样的风格。

早年间捏面人随处可见,如今却只能在一些旅游景点获得特定地点才能看到。

爆米花匠和吹糖人

曾经在市面上并没有特别丰富的零食,爆米花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小吃之一。

经常会在各种庙会上出现,一个火炉、一个爆米花锅和一些零散的工具。

爆米花匠会把玉米、酥油和糖放在已经预热好的锅里。

不停的翻滚,让爆米花受热均匀,在出锅的哪一刻一声“嘣”会招来一群小孩子。

在爆开那一刻会有很多成熟的爆米花四处飞溅,小孩子就会在地上到处捡着吃。

一方面是有吃的,一方面在爆米花出炉时候的一声“巨响”。

都成为小孩子童年的乐趣,哪里小孩子多,哪里就是卖爆米花的。

小吃的老手艺中,有一个买了不舍得吃的。

在曾经的庙会中,吹糖人是非常常见的,这些小摊十分简易。

改装的凳子上面有很多插糖人的地方,下面连接的是一锅已经熬好的糖。

师傅根据顾客要求,拿出一块糖吹出各种形状,边吹便捏就出现了各种形状。

后来随着发展,也出现了不同的颜色,也有了更多种的糖人。

曾经庙会中随处可见,小孩子看到都走不动路,一定要吵着买一个。

制作好的糖人一定拿手不舍得吃,炫耀一番才肯吃。

可现在这项手艺却很少见到了,有些人会因为是嘴吹的介意而不给孩子买。

即使有了吹糖人的摊位也不会很多人围着,已经没有小时候的乐趣了。

绞面师和麦秸编织

绞面是古代的一种美容方式,绞面师就好比如今美容院的美容师。

但绞面和如今的美容方式完全不一样,绞面是利用物理技术,并不是什么美容针。

那时候的化妆品也并没有特别丰富,在女子出嫁前。

绞面师利用一根简单的线,把女子面部的汗毛绞掉,眉毛会修的平整。

利用一根线进行,因此也有了“绞面”的叫法。

该手艺主要流传在广西壮族地区,该技术是代代相传。

在女儿出嫁的时候,母亲亲手给女儿绞面,送女儿出嫁。

绞面的工具十分简单,利用粉增加摩擦力,再用两根线相互交叉旋转,带走汗毛。

完成绞面后,女子的皮肤会变得光滑有弹性。

现如今美容技术发达,该手艺也逐渐消失了。

还有一门手艺,它才真正的家喻户晓。

麦秸编织工艺是一项具有超过2000年历史的传统手艺。

相关制品可以说是涉及到了家家户户,在那个年代哪家没有麦秸制品。

该手工艺主要是将处理好的麦秸,编织成各种不同的样式。

可以是常用的工具,吃饭的盘子,装粮食的桶,还可以是各种玩具。

就连夏天的凉席都能利用该工作制作而成。

随时代发展,也有了更好的材料代替了麦秸,该手艺也逐渐消失。

结语:

曾经因为物资匮乏,出现了这些手艺人。

现科技发展很快,这些手艺却被留在过去。

虽然很多传统手艺已经逐渐消失,但我们不能忽视它们曾经给我们带来的价值和意义。

这些都是曾经匠人的智慧,承载了很多值得被记忆的传统文化。

信息来源:中华网:中国正在消失的30个民间手艺 个个让人怀念(2)2022-02-25 09:35:43 来源:狼叔有料

0 阅读:0

能臣大仕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