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编辑:夏有喃风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2018年,湖南富豪郑直树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好心收养的孩子,最终会把他气到发出“不养他,我能多活几年”的感叹。
故事的开端,是1985年,郑直树回老家江平走亲戚。
那一年,一个衣衫褴褛,身形瘦弱的小男孩,站在路边,他在一片寒风中瑟瑟发抖,深深触动了郑直树,这个男孩,就是两岁的郑周。
经过一番打听,郑直树了解到了郑周的家庭情况:父亲是个病秧子,母亲是残疾人,两个孩子嗷嗷待哺,一家四口的生活捉襟见肘。
郑直树不由心生怜悯,也考虑到自己只有一个女儿,便决定收养郑周,给他一个更好的未来,也让自己儿女双全。
收养仪式隆重而正式,郑直树宴请宾朋,签署了收养合同,昭告亲戚朋友:郑周是他的孩子。
他倾注心血,为郑周提供最好的教育和生活,甚至期盼着将来把家业交给他打理。
然而,事与愿违,这颗希望的种子,并没有长成他期望的模样。
小时候的郑周,乖巧听话,惹人喜爱,但随着年龄增长,优渥的生活环境似乎滋生了他的浮躁,做什么事都难以持久。
十四岁那年,郑周第一次违抗了郑直树的意愿。
郑直树希望他好好读书深造,为将来接手家业做准备,但郑周却厌倦学习,一心想去工厂“历练”。
郑直树拗不过他,只好同意让他进厂,不过要求他得一步步从基层做起。
本想着让郑周吃吃苦,吃过之后就会回头认真读书了,同时他也希望郑周能从底层了解工厂运作,为以后管理打好基础。
可是郑周并不理解父亲的良苦用心,他认为自己作为老板的儿子,应该受到特殊待遇,而不是像普通工人一样在流水线上工作。
郑周的心态根本就不是来打工的,反而更像是来作威作福的,工作上迟到早退,偷奸耍滑,出了问题也是把锅甩给别的工人。
一次,郑周与工人发生了口角,他仗着自己厂长儿子的身份颐指气使,而那名工人也是个倔脾气,两人大打出手,结果郑周没打过,挨了一拳。
事后,郑直树为儿子支付了医药费,却没有责罚工人,这让郑周心生怨怼,认为父亲偏心,不把自己当亲生儿子看待。
另外,就好像一些副主任、副校长总是喜欢别人直接管他们叫主任校长一样,郑周也不喜欢被别人知道自己其实只是父亲的养子。
郑直树每次介绍郑周是他的养子时,郑周都觉得父亲是在刻意强调他的身份,排斥他。
这种误解,像一根刺,扎在郑周的心中,让他对父亲的怨恨越来越深。
2014年,父子俩又吵了起来。
郑周自以为自己在工厂里工作刻苦,可做了这么久还是个小工人,职位没升不说,工资也没涨多少,而父亲还有意将公司交给姐姐管理。
他感觉自己被忽视、被排挤,一怒之下离家出走,回到乡下建房安家,几年不与家人联系。
即使郑直树主动打电话邀请他吃饭,他也只是来去匆匆,冷淡疏离。
郑直树心灰意冷,他回想起这些年为郑周的付出:为他买房买车,托朋友给他安排工作,甚至自己垫付工资,好心被当成了驴肝肺,没有得到一丝回应。
这让他感到失望至极,于是决定与郑周断绝父子关系,但仍承诺会支付200万作为孩子最后的抚养费。
可谁知,这笔钱却成了新的导火索。
郑周认为自己14岁就进厂为父亲打拼,如今工厂价值上亿,自己却只得到200万,这让他更加愤愤不平。
后来当得知父亲把厂子的法人变更给了姐姐之后,郑周更加怒不可遏,直接找上门来质问父亲:“这厂里,你是皇上,我才是太子啊!”
换言之,他认为自己哪怕不是亲生的,但自己才是该继承这间厂子的人,他觉得父亲背着自己把亿万家产给了姐姐,完全不把自己当亲生儿子。
面对郑周的无理取闹,郑直树已经无力解释。
其实,虽然法人是姐姐,但股权资产仍然在他手中,他只是想考验郑周,看看他是否有能力和责任心接管家族企业。
但郑周的表现让他彻底失望,他决定不再妥协,坚决断绝父子关系。
看到父亲真的生气了,郑周也意识到自己有些过火,想请求原谅。
但郑直树这次是心意已决了,父子关系的裂痕已经无法弥合。
最终,郑周只能无奈地接受现实,但他仍然嘴硬,表示自己不要财产,也不要200万抚养费,但如果父亲需要,他这个养子仍然会尽孝。
郑直树和郑周的故事,令人唏嘘。
郑直树的善意和付出,并没有换来郑周的理解和感恩,反而加深了彼此的隔阂。
郑周的叛逆和偏激,也让他错失了原本可以拥有的幸福人生。
或许,郑直树在教育方式上有所欠缺,他给予了郑周优渥的物质生活,却忽略了对他的心理引导和情感沟通。
而郑周,也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他渴望被爱,被认可,却用错误的方式表达,最终将自己推向了深渊。
这段父子情,究竟是命运的捉弄,还是性格的使然?
或许,两者皆有,但无论如何,这都是一个令人深思的故事,它提醒我们,爱,需要理解,需要沟通,更需要用心去感受。
郑直树的本意是好的,他希望给郑周一个更好的生活和未来。
但他可能低估了原生家庭的影响,也高估了金钱所能弥补的情感缺失。
郑周的童年虽然物质富足,但精神世界却是空虚的,他渴望得到父亲的关注和认可,却总是用叛逆和对抗来表达,这无疑加剧了父子之间的矛盾。
或许,如果郑直树能够多花一些时间陪伴郑周,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引导他正确地表达情感,父子关系就不会走到如此地步。
而郑周,如果能够放下心中的怨恨,理解父亲的良苦用心,或许也能拥有不一样的人生。
这个故事也引发了我们对“富二代”的思考。
并非所有富二代都是纨绔子弟,也并非所有富二代都能顺利接班。
在优渥的物质条件下,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独立性,如何让他们正确认识金钱的价值,是每个富裕家庭都需要面对的课题。
参考资料
湖南卫视《寻情记》栏目:20180917寻情记,我不是“狼爸” 两百万恩情难买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