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厂都在做的闪电仓:声称月赚两三万,给加盟商们坑惨了

知危 2025-01-06 18:41:25

当你出差刚到酒店,发现自己忘带了手机充电器,考虑到使用高频,于是决定直接购入一个。打开外卖平台,通过搜索精挑细选了一件 20 多块钱看起来质量还不错的充电套装,发现还差 6 块多起送,于是又加购了 “ 一次性马桶坐垫 ” 用来凑单,并顺手薅了店里一瓶 0.01 元的红牛。

这一套行云流水的操作流程,已经成为不少人的外卖消费日常。在美团、饿了么上都已经能看到显著的超市便利板块,其中,除了不少线下商超入驻平台外,这个模式依托的是即时零售领域最近大火的 “ 闪电仓 ”。

闪电仓,简单来说就是 “ 线上便利店+即时配送 ”。不需要线下门店,基本上只需要一个仓库来存放涵盖日用百货、零食饮料、美妆、成人用品、宠物用品几大类产品,和传统线下便利店比,仓单租金低、品类更丰富,而相比于 2-3 天到的电商购物,闪电仓不仅即时配送,且大部分 24 小时营业,能够解决用户的应急需求。

在社交平台上搜索 “ 闪电仓 ”、“ 线上超市 ” 等关键词,有不少类似 “ 低成本创业 ”、“ 小白友好 ”、“ 神奇地下室月赚两三万 ” 等引人注目的帖子。

消费者的需求的确存在,但赛博时代便利店的商家们,真能轻轻松松赚到钱吗?

今年,京东将到家业务和小时达业务整合为 “ 京东秒送 ”,为消费者提供最快 9 分钟的购物体验;淘宝和饿了么合作升级小时达,盒马、大润发等门店纷纷加入;美团在 “ 2024 美团即时零售产业大会 ” 上透露美团闪电仓数量已超 3 万个,预计到 2027 年,美团闪电仓将超过 10 万个,并且美团三季度财报显示,美团闪购日均单量已突破 1000 万单。

10 月,名创优品与美团宣布达成合作,宣布年内将在美团上线超过 800 家闪电仓形态的 “ 24H 超级店 ”,为闪电仓这个即时零售新模式又添了一把火。

有大厂平台支持、头部品牌入驻,会让人觉得这是一个赚钱的好模式。“ 神奇地下室,月赚两三万 ” 对零售小白而言听起来也极具吸引力,然而,在那些真正入局闪电仓的商家眼里,这个市场瞬息万变,可没有那么简单。

以北京一家刚开业不久的闪电仓为例,该店店主吴女士表示,拉了一下 11 月 17 到 23 号的营业数据,发现营业额 6149.08 元,订单数 137 单,其中实付配送费 960 元,将近 16%,营销活动所做的折扣、满减等成本将近 2000 元,占比 30%,而大头是商品本身的成本,吴女士称因为有很多是低价引流品,高利润品没有那么畅销,所以进货成本不低于 50% 。

这还没算上人力、房租、水电,成本几乎就已经和营业额持平了。吴女士直言:“ 想象和实际差异很大,并不是招商们说的毛利在 50%-60%。”而类似的情况并不是个例,一位广东佛山的闪电仓店主同样表示:“ 最近一个月进货出货基本持平,纯亏了房租、人工和运营成本。”

知危走访了北京通州地区一家名为 “ 乐购达 ” 的闪电仓,这家仓库隐藏在商业街地下的一个隐秘角落里,通过询问外卖员才找到实体地址。该店门口贴着醒目的 “ 不对外营业 ”,门口大概有四五个外卖员正在准备取货。店里来订单的提示音不断,大概六十平米的空间里排满了货架。

疫情期间,不少用户的消费习惯潜移默化地被改变,“ 万物皆可配送 ” 的概念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渗透到生活中,当时第一批开始做闪电仓的商家先吃到了螃蟹。

该店是 2020 年疫情期间开业,现在店里大概 6000 个 SKU,因为是 24小时营业,所以总共有 11 个店员轮班。店长表示:“ 刚开的时候算是风口,起初这附近只有我们在做,当时比较赚钱,后来也陆陆续续开了好几家分店。”

知危通过搜索发现,这家闪电仓在美团上月售 9999+,饿了么上显示月售 8000+,即便如此,店长称现在的情况也大不如前,“ 只是勉勉强强能维持 ”。

四年过去,竞争必然越来越激烈。该店主称:“ 周围一公里的范围,现在已经有十几家在做了。”

广东佛山的闪电仓店主温先生也是大概 4 年前开始关注到这个行业,他对知危表示,当时入局的同行投资 20 万左右,当年就回本了。

闪电仓的雏形其实就是把百货店、便利店甚至夫妻小商店搬到线上,起初入局的大部分是本身有零售行业经验的人,后来一部分美团、饿了么等平台出来的专业运营开始成立运营公司,主要加盟商服务。而现在我们能够看到的市面上的闪电仓,大部分都是以连锁品牌的形式存在,不加盟品牌或者是自己运营的商家几乎很少见。

知危前前后后联系了六家加盟商,发现其中的套路接连不断,而真正入局的商家们,也表示有踩不完的坑。

首先,加盟的第一笔费用便是合作费,或者叫综合服务费,其中大部分品牌都会包括品牌授权、大数据选址、仓店规划、选品支持、流量赋能等等权益,价格一般在 2-5 万左右。

接下来,根据其中一家品牌的测算,如果在一线城市开一家 220 平方的仓店,算上货架费、房租、人工、运营佣金和流动资金等,前期总投资大概需要 50 万。

值得关注的一点是,无论某家品牌告诉你前期投入多少,招商人员对外几乎都说回本周期在半年到一年,甚至有称两到三个月回本,而其中很多隐性成本都被有意忽视掉。

通过品牌招商给出的利润分析,也能看出不少漏洞。比如前文已经提到综合毛利根本不会达到 50% 到 60%,并且成本上除了店面租金,前期的装修费用,以及必要的运营费用、配送费占比都很高,但却都没有被计算在内。

温先生表示:“ 一些招商的人核算成本的时候,会经常玩一些文字游戏。比如说进货进了 30 万,但是他不算把这个算作成本,在他的概念里,你只是把钱变成了货,货还在你手里。实际上,钱变成了货就是贬值的,特别是有生产日期的商品,卖不完就砸在手里,或者打折转让,最多也只能二折。”

再比如,我们经常能在外卖上看到一分钱的矿泉水,甚至一分钱的啤酒、红牛,都是商家贴钱做的引流品,这些成本也没有被计算在内。

另外,闪电仓是互联网时代下诞生的产物,能否做成其中很重要的一点要看商家的运营能力。由于很多加盟商并不具备专业的运营能力,所以对品牌运营的依赖性比较高。然而,这却是加盟之后的另一个 “ 坑 ”。

从用户体验角度,已经发展成熟的餐品外卖,用户一般会根据店铺下单,而闪电仓很依赖单品的 “ 搜索 ” 机制。所以运营对一个店铺的排名、推荐都很关键。且不提是否能够通过运营,把店铺的搜索排名提升,在很多加盟商看来,他们并不能认可品牌或者代运营所谓的 “ 专业运营能力 ”。

温先生提到,他的代运营负责通过数据来看哪些有竞争力的选品需要进货上架,每个礼拜会提供一个七八万的进货订单。“ 量都没做起来的情况下,还要拿货。并且采购的单子也很不专业,比如现在是冬天,就算是广东也有点冷了,让我采购冰袖和凉席。”

北京某闪电仓的店主吴女士同样也提到:“ 起初选代运营考察接触了好多家公司,刚开始的期待值很高,但是很多代运营招商都拿出来很漂亮的数据给你看,很难辨别真假,最后把标准降低到了只要不是骗子,然后拿钱干活就行。”

一个很典型的套路是,招商会给你看别的加盟商很亮眼的后台数据,但其中可能包含前期刷单的量。

“ 前段时间我们在卖给气球打气的充气泵,有个用户用完之后说有质量问题就来退货退款,结果我们拿到货并没有问题,纯亏了 8 块钱运费。”温先生对闪电仓的经营还在继续摸索的路上。

闪电仓发展到现在,对新入局者来说显然已经不够友好,那么,这个链条里到底是谁赚到了钱?

温先生表示,除了运营的费用,上个月美团和饿了么两个平台加起来花了差不多五六千块左右的投流费用。并且,和普通的餐饮外卖一样,平台还会抽走每单三到五个点的费用。

所以,市场竞争越激烈,平台显然就能赚得越多。

另外,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是,当编辑部想要在互联网平台上寻找真实卖家时,发现大部分以 “ 30 岁辞职创业开线上超市 ”、“ 00 后裸辞做闪电仓,每个月存两三万 ” 为主题发攻略贴,或者是一些以 “ 避雷 ” 来吸引眼球,实际上通过 “ 虽然很辛苦但是上个月毛利 2 万 ” 等引流贴来吸引咨询的,大部分都是招商,并不是真实经营仓店的老板。

加盟的套路一个接一个,从品牌使用费就开始赚加盟商的钱,这些在前文都有提到,而更魔幻的是,除了可以加盟品牌,还存在一种合作方式叫 “ 区域代理 ”。

知危咨询的一家闪电仓品牌,核心城市的区域代理费用是 20 万,市代是 100 万。代理具体政策包含 “ 公司在代理区域每开发一家合作商奖励 10000 元;在区域内自己发展客户,每开发一家合作商 39800 元合作费用归代理商所有 ”,并且区域代理可以在行政区域内享受免费开店政策。到这里,突然一股古早的微商味儿扑面而来。

其实线上超市、闪电仓之所以能够发展的如此迅速,肯定有部分商家能够赚到钱。你很难想象外卖平台现在能送到家的货品的丰富度,电动车挡风棉被、搬家打包纸盒、甚至连假发网这种小众产品你都能买得到,客户的非标需求被满足时,一定是有人赚到钱的。

不过,赚到钱的商家们,显然是那些了解零售行业规则、懂得互联网运营技巧,并且能够持续投入和调整的人,他们有这个能力,做什么不赚钱呢?

再回到开头,不光是闪电仓,其实任何一个行业当宣传语变成 “ 低成本创业 ”、“ 小白友好 ”、“ 轻松月入 X 万 ” 的时候,就要小心割韭菜的镰刀了。

0 阅读:3

知危

简介:提供敏锐、独到的商业信息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