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最简单的运动,但无论步战或骑战,都离不开这些基本训练

浮华得历史 2025-01-07 18:28:08

跑、跳、投掷,这些看似简单的身体活动,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虽然古人并无“田径”之称,但在那个铁与血的年代,奔跑的速度、跳跃的高度、投掷的准度,往往决定着战场上的生死存亡。

一个能够“日趋百里”的士卒,一支“疾如锥矢”的军队,都是经过严苛训练而成的战争利器。

那么,看看这些最基本的体育活动是如何成为军事训练的重要内容?

——【·古代田径运动·】——

田径运动是由跑、跳跃、投掷等身体活动组成的运动项目,我国古代没有田径运动这个名称(田径运动这个名称是在二十世纪初期由英语翻译过来的)。

在古文字中也没有“跑”和“跳”这两个字(唐以后才有“跑”字和“跳”字),但却有与跑、跳跃、投掷意义相同的词。

与“跑”意义相同的词有趋、奔、走、利趾等;与“跳跃”意义相同的词有踊、跃、距跃、超远、超距、陡陶、蹌高等,与“投掷”意义相同的词有投石等。

跑、跳、投掷本是人类最基本的身体活动,算不上是体育运动,但当着人们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跑、跳、投掷等身体活动去增强体质的时候,它们就被列入体育运动的范畴了。

我国古代“田径运动”的兴起与发展,是与步兵战术的兴起与发展密切相联的。与军事训练相结合,这是我国古代“田径运动”兴起与发展的一大特点。

——【·步兵战术的演变·】——

据历史学家考证,我国单独用步兵作战开始于春秋末期。当时中原地区的郑、晋,南方地区的吴、越,是最早单独用步兵作战的国家。

到了战国,随着封建生产关系的逐步确立,并田制的瓦解,那县征兵制的实施,以及新式武器(等)的出现,战车逐渐在战场上消失了。

由大批农民充当的步兵数以千万计地走向战场,因此,原来以车兵为主体的车阵战变成了以步兵为主体的野战包围战。

战争方式的这一改变,使军队训练内容也相应地发生了重大变化。

在车战时期,对车兵(甲士)的训练,主要侧重在射和御;步战兴起以后,跑、跳、投掷便成为对步兵训练的一项重要手段。

这是因为野战包围战需要每个步卒具有比较好的身体素质,要求他们在战争中跑得快,跳得高,投得远,投得准,充分发挥每个步卒在战争中的作用。

以步兵为主体的野战包围战,不像车阵战那样只在平原地区列阵交战。在步战年代,交战地点已不局限于坦荡如砥的中原地区了。

从丰草长林的塞北,到田塍错落的水乡,都是步兵驰骋的地方;丘陵险隘,或城堡要塞,都是两军厮杀的战场。

齐魏两国的马陵之战,就是在“道狭而旁多阻险”的地区进行的。秦赵两国间的与之役,也是在险狭地区进行的,这次战役,被人喻为“犹两鼠斗于穴中”。

那时,一次战役的胜负,不但决定于交战国的作战武器和兵员数量,而且决定于进攻手段的运动性。这就像《吕典春秋·论威篇》中所说的:“急疾捷先,此所以决义兵之胜也”。

在阏与战役中,赵国获胜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赵奢能在最短时间将兵卒在离邯郸三十里的地方,快速赶到阔与,并占领战略要点。

所以,当时的兵家都十分注意步兵在运动中的速度。孙武就说:“兵之情主速”。

有了速度,就能“后人发,先人至”,能“致人而不致于人”(意思是取得战争主动权,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牵潜鼻子走),能“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伴随步战出现的奇袭、迁回、穿插、包围等战法,无不要求每个步卒都有一定的奔跑速度。因而各国将帅都十分重视对步兵进行跑的训练。

“吴阁间教七年,奉甲执兵,奔三百里而舍焉”(《子·非攻》)。这是春秋末期吴国训练士卒的情况,要求每个步卒身穿甲衣,手执兵器,一次跑完三百里路才休息。

“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服矢五十个,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荀子·议兵篇》)。

这是战国时魏国选拔武卒的标准,要求参加选拔的人,全身穿甲戴胃,携带各种武器装备,从日出到太阳正中这一段时间,跑完一百里的路程。

如果达到这个标准的,就算中选。中选的武卒,可以得到各种奖励。

在战国时期,楚国的军队“轻利邀(速),卒(猝)如飘风”(《苟子·议兵篇》),齐国的军队“疾如锥矢”(《战国策·齐策一》),这都是经过严格速度训练的结果,对实现进攻战略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以步兵为主体的野战包围战,在进攻中除了要求一定的速度外,还要求每个步卒必须具有一定的跳跃能力。

春秋战国时期的步兵训练,单兵动作包括立、坐、跪、曲踊和距跃五个。

上身坐在脚跟上叫坐,上身离脚直立叫跪。坐是战士的防御姿态。步兵从防御转入进攻,从坐到立,需要曲腿跳跃,叫曲厢。以立姿跳跃登车的动作叫距跃。曲踊、距跃都是当时步兵的跳跃技能。

晋国大将魏攀在一次身负重伤之后,曾“距跃三百,曲三百”,足见他是经过长期跳跃训练的。距跃不但适用于登车,而且适用于跨越作战中遇到的障碍。

所以,在步战中,具有一定跳跃能力的步卒,常常受到重用,把他们单独编队,作为突击部队,担负奇袭式的作战任务。

这就是兵书《六韬》所说的:“有蹿高超远者,聚为一卒,曰寇兵之士”。战国七雄中的秦国,“虎贲之士,陡购(即跳跃)科头,贯颐奋战者,不可胜数”(《战国策》)。

既然善于跳跃且奋勇作战的勇士如此之多,就很能说明秦国军队是十分重视跳跃训练的。

以步兵为主体的野战包围战,对每个士卒除了要求有一定的奔跑速度和跳跃能力外,还要求具有一定的臂力。

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战争武器也得到很大进步,不但铁兵器广泛使用,而且制造了射程远、杀伤力大的“弩”。

当时的驾机,大体上分成两种:一种是“臂张”的,即依靠手臂力量来拉弓弦的,另一种是“张”的,即依靠脚踏力量来发射的。使用“臂张”的弩机,要求有足够的臂力,此其一。

在野战包围战中,无论是争夺山陵险隘式城堡要塞,双方除了使用各种兵器外,还常常投掷木头石块杀伤对方。

鲁成公二年(公元前589年),齐晋交战时,齐大夫高固就曾用“杰石以投人”投石要求投得远,投得准,这也需要有足够的臂力。此其二。

因此,从春秋末年开始,投掷训练也就成了军队训练的内容之一。秦将王翦带领六十万大军出征楚国的时候,就曾在临战前夕以投石训练步卒。

投的石头有多重?一般能投多远?现在已无从考证了,《后汉书·甘延寿传》中记载,西汉末年的名将甘延寿能投石二百步,石重十二斤。这似可作为春秋战国时期投石训练的参考。

——【·军事体育的发展·】——

战国以后,田径运动继续与军事斗争紧密结合,史书上记载的一些军事家,都具有非常出众的跑、跳、投掷的技能。

上面提到的甘延寿,除了投石出众外,跳跃能力也非常惊人,“尝超躥羽林亭楼”,因而由“羽林”提升为“郎”。北魏时的杨大眼,跑起来“马 驰不及”。南朝的黄法寞能“跃距三丈”。

战国时期的“田径运动”是在步战以后发展起来的,并直接为当时的兼并称霸战争服务。体有史界的一些同志常把这种为战争服务的体育运动称之为军事体育。

战国时期的军事体育,除了田径运动外,还有举鼎、角力、游泳和各种兵器武艺。这些体育运动项目都是用来增强步兵的身体素质和提高他们的作战能力。

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为了抗御外侮,实行“胡服骑射”、即采用胡人的服装,学习骑马射箭。从此,中原地区开始有了骑兵部队,并逐渐成为战争的主力。

0 阅读:6

浮华得历史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