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不该有太多欲望?复旦教授的呼吁引热议:没实现过怎么减?

育学笔谈 2024-12-27 11:30:15

关于欲望,任何人都无法回避,欲望贯穿于人生的每一个阶段,这是人的本性所致,一切都是为满足生存、发展、享受等。

有人说欲望过多就会不幸福,实现了自然很开心,但实现不了就会很郁闷,所以才有了一句古话:知足者常乐!

但对于刚大学毕业的年轻人来说,他们的欲望又处于何种状态呢?已经过分膨胀了吗?

近日,知名人文学者、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梁永安公开呼吁,年轻人要减少欲望,不要活得像《千与千寻》里面的破烂王,什么都夹的很紧,什么都想要,最后就会变得腐烂发臭。

与此同时,梁永安教授还强调,只有给自己做减法,才能给社会做加法。年轻人应该减少欲望。树立合理的生存期望。

对此,网友看法不一。

有人认为,欲望这个东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多方原因造成的,多大脚穿多大鞋可能自己更清楚;还有人表示,普通人谈不上欲望,8小时工作制,双休,然后能工资不降低,通货不膨胀前提下干到退休,是不是这个欲望也要减少呢?

甚至还有网友表示:我的欲望一丢丢都没有实现过,怎么减呢?

客观地说,复旦教授梁永安呼吁年轻人减少欲望,在现实中有一定合理性,但也确实与年轻人所面临的现实状况存在偏差。

个人成长维度

当下社会信息爆炸,消费主义甚嚣尘上,琳琅满目的商品、网络上那些纸醉金迷的生活范本不断撩拨着年轻人的心弦。

社交平台上,他人的奢华旅行、高端购物日常被无限放大,若深陷其中,欲望便会如藤蔓疯长,焦虑也随之滋生。

削减不必要的欲望,能让刚毕业的大学生把专注力拉回自身,潜心打磨知识结构、专业技能,而非在追逐虚幻泡影中迷失,精力得以聚焦,成长的脚步会更稳。

社会发展维度

诚如梁教授所言,“只有给自己做减法,才能给社会做加法”。当年轻人不再被过度膨胀的欲望裹挟,更愿意投身公共事务、公益活动,用所学回馈社会时,整个社会的人文温度会攀升,创新活力也能找到更广阔的释放空间。

毕竟,追逐浮名虚利的精力省下来,便能化作改善社区、助力弱势群体、钻研前沿科技的动力,推动社会良性运转。

现实困境

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大,房价压力大,生活成本高,此时谈减少欲望,仿若空中楼阁。

大学生网友那句“我的欲望一丢丢都没有实现过,怎么减呢”,满是无奈与自嘲。

工作时长超标、薪资微薄,仅仅渴求八小时工作制、稳定双休,这样基本的诉求都难以落地,削减欲望谈何容易?

当然,梁永安教授是一位人文学者,他的说法本身是没有问题的,目的也只是为了让年轻人获得更多幸福感。

个人认为,既然纯粹的“减法”难以接受,那不妨在欲望管理上寻求平衡:

其一,精准区分需求与欲望。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点明,生理、安全这类底层需求必须保障,年轻人为争取合理薪资、劳动权益奔走无可厚非;

而超出基本生活范畴的过度消费、虚荣攀比,才是该被审视割舍的欲望“赘肉”。

其二,阶段性规划欲望。

将长远梦想拆解成小目标,在不同人生阶段按优先级满足关键需求,而非妄图一蹴而就,被漫无边际的欲望拖垮,凡事都要一步一步来。

其三,培养多元价值体系。

不单纯以物质财富衡量生活质量,从阅读、艺术创作、户外运动中汲取精神滋养,拓宽幸福感知维度,让心灵富足缓冲物质欲望的冲击,这一点对年轻人来说很重要。

总的来说,刚大学毕业的年轻人身处欲望与现实的夹缝,但不必困于“非黑即白”的抉择。我们要巧妙驾驭欲望,做好加减法统筹,方能在成长征途中,趟出一条既不辜负理想,又贴合现实的前行之路。

0 阅读:132
评论列表
  • 2024-12-27 12:18

    真正需要减少欲望的是资本家,给每个员工都交上社保,严格按照劳动法给加班费,节假日,这样才能给社会减少负担,这老登心歪

  • 2024-12-27 12:50

    说得对呀,买房,车,一大堆卷生卷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