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来,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个侠客梦。
我们总是希望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行侠仗义,除暴安良,惩奸除恶。人们遇到危险的时候,总是希望自己能够遇到大侠,解救自己于水火之中。同时又希望自己能在别人遇到危险的时候,也能够出手相助。受到文学作品的影响,我们都曾经梦想“仗剑走天涯”,都有一个侠客梦。可是司马迁笔下的游侠郭解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大侠,而且相差甚远。
我们理解的大侠,应该是像在金庸、古龙、温瑞安、梁羽生等等笔下的大侠形象。他们拥有强大的力量,勇敢的心,人人称赞,道德高尚,为国为民。尤其是金庸先生笔下为我们塑造了大侠形象,比如参加襄阳保卫战的郭靖,为了天下苍生不惜自己生命的乔峰,等等数不胜数。这些文学作品中的大侠形象深入人心,也激励着每一代人,在我们心中传承。
现代人对于侠客的理解必定是行侠仗义,侠和义缺一不可。侠字是一个单“人”旁和一个“夹”字组成,就是一个大人帮助两个“小人”。由此可见,古人造字的意思,侠就是有力量的人帮助比自己弱小的人。而义字更是“羊”去脚和“我”组成,就是为别人牺牲自我。两者结合起来就是力量强大的人帮助弱小的人,不惜牺牲自己。这就是真正的侠义精神。
义是指导思想,侠是具体的行动。二者缺一不可。缺乏义的侠就是游离于律法之外的肆意破坏力量,他们威胁到了这个社会正常运转秩序。有义无侠就会让思想无法落地,只会高悬在陈年思想里,空有义字当头,却毫无作为。至今我们依然相信,义字依然是非常重要的东西。我们经常看到,很多人见到危难会伸出援手,这种见义勇为行为不管是官方还是民间都是拍手称赞、赞不绝口。
千百年来,古人心中也存在一个侠客梦。可惜我们现代人和古人对于侠客的理解,存在了一个巨大的差距。那我们就从古时有名的游侠郭解讲起,来看看古今对于大侠的理解。汉朝的史学大家司马迁《史记游侠列传》中的著名游侠郭解,被当世人广为称赞的侠客,他们在后世依然受到称赞,甚至影响到无数人。就连宋代拗相公王安石也专门为郭解作诗称赞。
这位游侠郭解称的上我们现在认为的“大侠”吗?可是当我深入理解了这样的“游侠”之后,让人感到后怕。
郭解的一生诠释了“浪子回头金不换”这句话,只可惜恶魔和天使依然在他身上徘徊。根据《史记》记载,郭解从小阴狠毒辣,杀人无数。早年的郭解可以用“小魔头”来形容,简直就是人间恶少。而且当时很多年轻的人深受影响,带坏青少年。仗着自己父亲的名声,随意行凶杀人。司马迁用“阴贼”这两个字来形容。我们不知道他杀的人是怎么样的人,但是他没有受到惩罚。
我们知道,大汉王朝立国时期,汉高祖刘邦的汉律法三章,第一条就是“杀人者死”。虽然后来汉文帝、汉景帝时期对于律法都有所删减放松,也会大赦一些犯死罪的人。他杀人行凶不是一次,而是一而再再而三,郭解却逃脱了这条律法的制裁。他的父亲就是作为游侠被汉景帝下令处死,他自己最终也没有逃脱这个结局。
早期的郭解,除了杀人,他仗义出手舍身帮助朋友报仇,包庇亡命徒抢劫犯,还随意盗挖坟墓,随意铸造钱币。这些随便一条放到当时,都是杀头的重罪。
可是让人奇怪的事情,这样一个杀人无算的刽子手,怎样会得到人们的追慕和向往?我们常说群众的心是雪亮的,不管是在古代还是我们所处的现世。和郭解同处于一个时代的司马迁,他肯定对于郭解此人十分了解。也许这就是古人和现代人对侠客的理解的存在巨大差异的地方。
早在战国时期,游侠就十分流行,特别是“战国四公子”流行于世的战国末期。那个风行天下的时代,他们助推了整个游侠势力的急剧增长,甚至让那些鸡鸣狗盗之辈归顺他们,壮大自己的势力。他们经常做出一些“大义”之举,帮助别人。他们的行为影响从普通百姓到官员将军,甚至左右一个国家的军事行动,影响天下大势。最有名的就是信陵君窃符救赵。
对于游侠,官方的态度早就十分明了,特别是先秦法家对游侠有着精辟的分析。韩国的贵族天才韩非,他是法家的大家。韩非在自己名篇《五蠹》中讲到:“侠以武犯禁,儒以文乱法”。他用这句千古名言,告诉了天下人,也刻在官方的骨子里。他认为这个国家之所以混乱就是因为有这些游侠和儒生,他们游离于国家律法之外,对政府对社会秩序管理视若无睹,随心所欲。很显然,本文的主人公郭解也是属于此类型。
法家把侠视为洪水猛兽。韩非对于侠的定义就是“弃官宠交谓之有侠”。侠属于八种名声之中的一种,这种追求个人名声的行为必然导致国家治理官方权利的缺失,百姓和臣子都会随心所欲。如果国家君主还对他们礼敬有加,那么国家混乱灭亡离此不远。
郭解就是这样的,杀人太过于随意。他被官方押解之后的审判过程中,一位陪同办案的儒生讲到,郭解一生做了很多杀人事件,还能说他是贤人吗?就因为这件事,他的门客竟然杀掉了儒生。办案官员也无奈,没办法破案,向皇帝报告说郭解无罪。地方办案的公职人员对于郭解简直就是把他当作上司看待,而且还恭恭敬敬。然而对于自己的门客对国家公职人员随意谋杀,无人问津,官员也不敢问罪。
汉代朝廷的法律比较宽松,游侠聚集在王公大臣的四周,为他们效力,势力甚至超过了一半的公侯势力。黎民百姓把他们的名声和行为当作一种荣耀加以往和仰慕。他们所行之事基本上是触犯国家律法的事情,面临着国家法律的制裁,但是他们对此并不在乎,他们希望自己可以杀身成仁。到了汉朝中期,他们纠集在一些朝廷大臣和王公贵族到的身边,形成了一股让天子感到威胁的力量。比如鲁国的朱家、河南的剧孟、楚国的田仲等等。
特别是河南的剧孟。当年吴楚之乱的时候,朝廷派兵前去平定叛乱,到了河南地区后,当地的游侠剧孟前来相助。当时的太尉条侯十分的高兴,说吴楚地区的叛乱没有他的支持是不可能发动。可见剧孟的影响力之大,达到一个诸侯国的水平。幸好国家的高层对此也特别重视,多次派兵镇压,对那些闻名于世的豪侠全部诛灭。可是这种事是无法杜绝,春风吹又生。
郭解的名声鹊起,他的影响和剧孟可以说不相上下。当时很多人踊跃的当起了他的门客,帮他做事。让官方县尉随意免除他人的徭役赋税。调解他人仇恨。他用自己的名声关系帮人办事,基本上都能成功。这样让他的名声更加壮大。让郭解这个人让人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地方游侠,他已经进化成一个游离于官方外的在野势力。
郭解哥哥的儿子与杨家结仇,砍掉别人的脑袋。郭解没有放过他们,他干掉了杨季主。当杨家的去告状的时候,他派人在皇宫门前杀掉状告的人。这种行为真是让人气愤,皇城天子脚下公然行凶。这就有点像现在在政府大门前杀人一样,猖狂至极。还好是当朝的御史大夫公孙弘说此人身为百姓,随意杀人,还让地方官员包庇,大逆不道,罪该致死。最后郭解被汉武帝诛灭。
看到这样的郭解让人感到恐惧。因为老百姓追求的是正义,不管是来自官方还是民间。放在现在,这样的人早就应该被律法严惩,而不是成为当世的侠客。《容斋随笔》卷八中有对义字的定义,比如仗正道、众所尊戴、至高无上、超出常人、与众共之、非正统等等,都可以叫做“义”。也许这就是我们普罗大众所追求侠义之人,应该拥有的高贵品质。而郭解一生的所作所为,确实差强人意。
就连当时的司马迁也说,郭解成为了一个拥有巨大名声的公众人物,不管是什么样的人都会来与他交往,从而来提升自己的名声。如果是在网络时代,郭解一定会被批的体无完肤,更有可能是公众人物的反面。最轻也会在监狱里度过自己的铁窗生涯,最重的话被法律判处极刑。
这样的郭解,让我们现在的人感到害怕。对于我们这个时代,郭解的一生我们无法理解,我无法认同他的所做所为,他无法称得上“大侠”的称谓。也许受到近代以来的文学作品的影响,以及我们近代以来国家遭受到的灾难和耻辱,我们对于大侠的理解,超出了那个时代。我们希望他们是拥有力量,而且敢于站出来,承担责任,为国为民。比如大侠霍元甲。他们不仅仅是为民族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也为国民起到了榜样,激励着国人奋勇向前,不断努力奋斗。
近代一批武侠小说在华人地区流传,武侠文化还是让人们逐渐对自己的心目中的侠义有了更加深刻地理解。特别是我们熟知的“侠客岛”,很多人可能只是以为它只是一个不起眼的自媒体品牌,其实这是人民日报海外版的时政解读品牌。我们作为平民百姓,对于那些仗义执言、出手相助、不惧艰险、敢于同邪恶势力斗争、拥有一颗正义之心的人,那才是我们心目中的大侠,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侠客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