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周500多人的朝堂对话:人间帝王VS佛教高僧,他们到底说了啥?

云梦泽中的读书人 2023-04-02 11:43:49

公元577年,在北周的朝堂发生了一场皇帝和僧人的对话。对话一方的皇帝是志得意满的北周武帝宇文邕,另一方则是佛教的精英人士——高僧慧远大师。(以下为方便读者看,慧远大师的简称为“慧”,北周武帝的简称为“帝”)

慧:皇帝陛下,您看看您辩不过我吧!

帝:是的,那又如何?

慧:(言辞激厉)皇帝陛下,您今天仗着自己强大的武力,对我们佛教大肆破坏,您就不怕后世人说您是邪恶之人吗?

帝:我才不怕,我自己做的是对的!不用你来管。

慧:那皇帝陛下可知,照您这样的做法, 等待您的就是阿鼻地狱,那里可不分贵贱。

帝:这有什么?

慧:您不怕吗?

帝(勃然大怒):你敢威胁我?我所做的事情,让百姓得到实惠安乐,我管你什么地狱?

慧:皇帝陛下以邪法化人,已经种下了苦业;当您的人民和皇帝陛下您一起去阿鼻地狱,您看看百姓有什么安乐可言?

帝:滚!

01、这场朝堂对话的时代政治背景

公元577年(北周武帝建德六年),这一年的中国正处于南北朝对立时期。巧合的是南方和北方的政权在同一年进行了轮换。北边的政权是北周灭北齐一统北方,南边的政权是陈朝代替梁朝。12年后,隋朝的隋炀帝杨广灭掉南方的陈朝,再一次实现了神州大地天下一统。

这一年北方的雄主北周武帝,经历三年的征战终于灭掉北齐,完成中国北方的大一统。因为北周武帝3年前在自己国土上推行的灭佛行动,并且取得巨大成功。所以在这个时候,北周武帝毫不犹豫地在新纳入北周版图的北齐境内继续推行灭佛行动。

就这样,中国北方地区全部经历过了灭佛行动的“洗礼”。

当然佛教人士虽然没有组织力量反抗,但是他们依然对此强烈不满。他们不断上书,邀请佛教的精英人士组团向国家高层抗议,撰写专门的文章来批判皇帝的灭佛行动。

可是,北周武帝作为一代雄主,他的态度十分坚决。就在灭佛行动取得巨大成功的时候,为了安定民心,于是他在自己的朝堂,接见了来自佛教抗议团体的领导层,也就是慧远大师。

双方在朝堂上进行了这场对话,北周武帝在朝堂上给所有人讲述了自己灭佛的初衷。

02、这场朝堂对话的宗教背景

其实早在灭佛行动之前,北周武帝早就做过准备。公元570年(天和四年)二月,皇帝在大德殿召集百官、道士和沙门,讨论佛教和道教的优劣。

4年之后,公元574年(建德二年)又召集全国儒、道、佛以及国家文武高层近2000人,又一次召开帝国精英高峰论坛,举行了一次精英辩论赛。

这场关于儒佛道三教孰优孰劣的世纪大讨论,得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儒教第一,道教第二,佛教第三。这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官方给这三大宗教搞了一个地位座次排行吧!

《周书》:建德二年十二月,召集境内的群臣及沙门、道士等,帝升高座,辨释三教先后,以儒教为先,道教为次,佛教为后。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北周武帝开始准备灭佛行动。

但是对于这样的排名,佛教徒感到十分不满。不管是近处的京城还是远处的巴蜀,佛教的僧人集体提出了抗议。

当时著名的高僧释道安专门撰写了《二教论》,阐述道教和佛教的不同,来为佛教辩解。川蜀之地的僧人提出了“佛教十八条”来非议道教,表明佛教不可废除。

佛教的道林与北周武帝面对面争论二十多天,前后七十余次,结果还是无法动摇周武帝的决心。

更有甚者,静蔼法师自杀、宜州道积等7人直接绝食抗议。佛教的道林与北周武帝面对面争论二十多天,前后七十余次。

凡此种种举动,更坚定北周武帝的决心。

03、这场对话的现场情况

这场对话有500人参加,主持人是北周武帝宇文邕。参与者有王朝的文武高层官员,也有已经被勒令还俗的佛教高僧。

这时候率先讲话的是权力最高的人——北周武帝。他滔滔不绝地讲述了自己的灭北齐进而一统北方的巨大业绩,完成几代先帝的梦想。然后就是讲述自己灭佛的缘由。

朝廷文武官员当然是站在北周武帝这一边,毕竟皇帝陛下完成如此巨大的功业,威望和人气都处在顶点。

其他被勒令还俗的僧人也慑于皇帝的威权不敢吭声,只有慧远大师站了出来。

因此这场500人参加的朝堂对话,其实就只有两个人进行了激烈的交锋。双方的措辞其实都十分严厉,甚至是相互威胁的地步。这在中国几千年的皇权时代,是不可想象的事情,这样的场景很少出现。

佛教强大的教义和经典,使得这场对话中,皇帝的美好心情被破坏殆尽,结局就是最后双方不欢而散。

04、这场朝堂对话导致的后果

首先,慧远大师的犀利言辞,再一次惹怒了北周武帝,他更加坚决地进一步推行灭佛行动。因为之前的原因,最初灭佛行动还是道教和佛教一起禁止,之后就是专门针对佛教。

比如最初在公元575年(建德三年)发起了废除佛教和道教的行动,建立了一个通道观,让道教和佛教的人住在一起。这两者根本不对付的人在一起,佛教徒怎么受的了?

然后就是北周武帝下令,焚毁北周境内的所有寺庙佛像。

三年之后,之后出兵灭北齐继续在北齐推动灭佛行动,北齐境内的寺庙也被充做了皇室王族的府邸。这一次灭佛行动中,道教的人也没有幸免,跟着一起被制裁。

之后就是官方发布命令,全国300万僧徒被官方强制还俗。要知道根据《周书》记载:北周灭掉北齐之后,北周人口也才2000万多一点。是什么概念?也就是说全国7个人中就有一个佛教徒,可见佛教其巨大影响力。

只可惜人亡政息。像另外三位帝王的灭佛行动一样,北周武帝摧毁佛教的政策在自己死后,就被自己的继位的儿子废弃。

05、这场对话透露了让人不寒而栗的东西

其一就是,回看这场千古奏对,可以看得出佛教的政治险恶之处。他们完全把自己当作是朝廷的官员,来劝谏皇帝的行动。

其实这也可以理解,因为早在五胡乱华时代,十六国的政权里,佛教高僧早就登上了政治舞台,甚至是封官封爵。

他们妄想通过自己典籍教义内的地狱之说来要挟吓唬皇帝,这不是跟西方世界教皇神父要挟国王和普通百姓一样吗?

这让我想起了欧洲宗教改革之前,罗马教廷的绝罚令。中世纪的欧洲,罗马教廷的教皇动不动就对个人或者组织开出绝罚令,逐出教籍。甚至绕过国王,直接命令下面的人组织军队去几千公里以外的异国他乡作战。

其二,佛教充分给我们展示了理论自信和道路自信,就像那场公元68年的白马寺佛道巅峰对决一样。

其实现在看来,那场朝堂对话中,北周武帝虽然在灭佛行动取得巨大的胜利,但是在那场与高僧的辩论中,他其实输了。

包括之前的几次辩论,以及后世很多场道教和佛教的理论交锋,佛教都占据巨大的优势。

其三,佛教问题太多。特别是北周武帝时期的“北周朝堂对话”,把佛教的问题暴露无疑。

其实自北魏太武帝发现佛教的问题开始,一直到后来的后周世宗时期,佛教寺庙成了藏污纳垢的地方,包庇犯罪、随意打破清规戒律(吃肉、色戒等等)。明清以来诸多小说中都有道士和僧侣破戒淫乱的描述情节。

《五代史》:览诸州奏闻,继有缁徒犯法,盖无科禁,遂至尤违,私度僧尼,日增 猥杂,创修寺院,渐至繁多,乡村之中其弊转甚。漏网背军之辈,苟剃削以逃刑; 行奸为盗之徒,托住持而隐恶。

按佛教的轮回投胎逻辑,信他们你就可以被超度,死后获得好的轮回转世,否则就是进入地狱投胎到畜生。还有反对佛教的人,都被他们安排到了地狱,比如唐代太史丞傅奕和我们今天的主角北周武帝宇文邕等。

这不是很恐怖的事情吗?

06、佛教发展的速度太快,很容易超出了可控范围。

比如就在距这场对话100年之前的北魏,虽然经历了太武帝的大规模灭佛行动,但不到五十年的时间,佛教迅速恢复。

根据《魏书》记载:北魏鼎盛时期,全国各地的寺庙达到30000座之多,而全国的僧尼数量接近200万之巨,其恢复和发展速度简直恐怖至极。

他们在民间如此巨大的影响力,加上佛教完善的教义经典,让跟他们对话的人不管是道教还是皇帝,都没有把握能够取得胜利。

唐末宋初100年的时间里约30000座庙,一年建寺300座的速度。

唐朝时期官方的态度是扶持道教和儒教,排斥佛教。但是唐朝时期的佛教规模依然是欣欣向荣,一派繁荣景象。

唐武宗时期,以帝王师的身份的道士赵归真为核心,包括衡山道士刘玄靖、罗浮山道士邓元等十二人一起建议唐武宗发动灭佛。公元845年(会昌五年),唐代灭佛行动达到了顶峰。

根据《新唐史》记载,这一次灭佛行动的战果:拆除4600座寺庙,还俗僧尼260000人,拆除招堤和兰若寺40000多所,替国家收回粮田数千万顷。

结果到了公元955年(后周世宗咸德二年),后周世宗发起针对佛教的剿灭行动。这一次周世宗的行动结果:保留寺院2694所,拆除寺院30336所,仅保留僧尼编辑在册61200人。

07、一次管理宗教的优秀示范:后周世宗柴荣建立佛教管理制度

其实佛教自传入中国以来,其实问题都很大。如此巨大的宗教组织,到底该怎样面对?

前世的很多帝王天子都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比如彻底摧毁佛教,或者自己直接皈依佛教,亦或是放任不管自行发展。凡此种种弊病丛生,都无法解决根本问题。

后周世宗做出了创新,他提出了举措创举,第一次把宗教纳入到了行政管理系统中,这为后世进行了一次优秀的宗教管理示范。

比如到后来明朝时期,洪武皇帝朱元璋几乎照搬了这一套,特别是僧尼注册管理制度。

第一,设立寺庙建造政府审批权。

政府编制内的寺院可以保留,但是没经过审批的不能修建。而那些僧侣、尼姑、佛像都只能安置在国家审批通过的寺庙内。禁止新的寺庙修建,和官方新的佛教活动。

第二,制定俗人出家管理制度。

比如剃度要在官府而且有官员监督。出家的人必须先能念经文,而且规定篇数,出家要家人或者亲戚也就是法定监护人同意才行,不能随意说出家就出家。

私自剃头的,剃头的人都要受到惩罚不仅要在寺庙受杖刑,还要被官府判服役。受戒的时候要官方派出的宗教管理机构祠部参与,在旁边做见证。

官方明文规定俗人出家具备的条件。比如家里有父母或者祖父母需要养育的人,或者有各种犯罪正在服刑的人等等,并不得出家剃头。假如有寺院收留他们,都会受到官府的处罚。

第四,废除并禁止佛教的很多迷信活动。

第五,佛教僧人实行注册管理制度。

州县每年在4月15日之前完成当地僧侣情况的统计帐册两本,到5月底之前由府一级官员送到京师保存。没有统计进账册的僧尼,官方勒令还俗。

08、真正的道路自信和理论自信

其实这次朝堂对话,我看到了华夏民族找到了自己坚持的道路和理论方向。那道路就是中央集权的大一统政权,而理论就是诸子百家的思想内核。这就是我们这个民族向心力的核心来源。

身为皇帝的北周武帝,虽然在儒家正统看来,他们算不得正统王朝,但他们一直致力于打造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比如灭北齐。

北周武帝在朝堂上,掷地有声地讲起了灭佛、灭北齐不仅仅是为了完成历代祖先的愿望,更是为了结束战争,创造和平繁荣的盛世。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思想为我们这个民族奠定了精神内核,让我们在任何时候都具有强大的理论自信。就算是面对外来佛教也是如此。这就是宗教在中国之所以被彻底征服,沦为世俗权力下的工具的原因。

看看西方社会,虽然经常崛起横跨几大洲的帝国,比如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等等。但是他们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精神内核,无法让人认可并传承下去。因此这样的帝国一旦灭亡,很难产生向心力。

欧洲正是如此,在中世纪的时候宗教凌驾于世俗政权之上,他们从各方面压制着欧洲社会的发展。如果没有文艺复兴运动,很难想象西方能在后来的几个世纪迅速发展起来。

综上所述,一场在历史上平淡无奇的朝堂对话,其实包含了太多的东西。面对佛教强大的经典教义理论,身为世俗王权的北周武帝,也坚持着自己道路自信和理论自信。这是秦始皇统一天下带给所有中国人的自信。自那以后,华夏大地不管经历怎样的战争和乱世,但是所有人都有一个愿望:那就是天下一统,繁荣盛世。而且这种愿望大家会不断的努力去实现它。其实进入现代社会,中华民族正走在民族复兴的大路上,我们也正是追赶着祖先留下了的步伐,一步一步的脚踏实地,实现我们的共同梦想。

0 阅读: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