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里昂基地混凝土下隐藏的潜艇基地

雨后绿春笋 2024-11-15 20:43:26

首先要提到的是,洛里昂曾是德国海军潜艇部队的总部,原本设在一座城堡中(现在这座城堡是私人财产,无法进入)。港口城市洛里昂于1940年6月21日投降给德军,随后迅速成为德国海军潜艇的重要基地。

首先投入使用的潜艇停靠区是位于莱布拉夫河上的凯罗曼渔港,位于凯罗曼和拉佩里耶尔地区之间。德国人利用了法国原本为远洋捕捞渔船(长度可达65米)设计的设施,包括升降机、回转平台和12个按圆形排列的干船坞。德国人对这些设施进行了改造,使其适应VII系列潜艇(将船坞延长了2米,并将升降机的承载能力提升到700吨)。尽管原始的布局很清晰,但回转平台没有保存下来。第一艘潜艇U-30(VIIA型,由弗里茨-尤利乌斯·伦普指挥)于1940年7月7日抵达洛里昂。

问题在于,英国距离这里很近,而船坞是开放式的。因此,德国人急忙用混凝土盖住了船坞,但最终只建造了两个混凝土罩——被戏称为“教堂”。这些由杜伦的卡尔·布兰德公司建造的机库长81米,宽16米,高25米。它们主要用于维修和保养小型潜艇。

虽然没有清晰的照片,至少有一张照片帮助大家勉强理解位置关系。

因此,第二潜艇舰队“萨尔茨维德尔”(该舰队主要配备了10艘VIIA型潜艇和2艘VII型潜艇)进入了基地。然而,这支舰队中有两艘大型I型潜艇,由于其尺寸过大,无法进入现有的干船坞。因此,1941年4月,在现有干船坞的东岸对面建造了一个传统类型的“斯科夫”式碉堡。该建筑包含了两个长度稍超过100米的船坞,并配有位于建筑背部的车间和维修厂。碉堡的总长度为128米。

随后,托德组织开始了“凯罗曼I”号碉堡的建设工作,接着是“凯罗曼II”号碉堡,它们都配备了为大型潜艇设计的封闭式船坞。

第一个安装设备被称为K1,包含一个用于潜艇进入的通道、可排水的船坞、倾斜的坡道和用于将潜艇移入五个封闭船坞的轨道。其原理非常简单。

潜艇通过通道进入入口船坞,船坞通过防水门关闭。水被抽干后,潜艇会落到站在轨道上的小车上。通过一个长160米的倾斜坡道,潜艇(连同小车)通过绞车被拉到滑道上,在那里潜艇会“换轨”到横向轨道上。第二次“换轨”是为了将潜艇送入不同的船坞(总共有五个)。整个潜艇移动过程通常需要大约两个小时。 “凯罗曼I”号船坞的长度为120米,宽度为85米,高度为18.5米,屋顶厚度超过3米。每个船坞都配备了一个桥式起重机。

第一阶段在1941年9月交付使用。第二阶段建成于1941年12月,采用了第一阶段的升降机,只是潜艇推出时方向相反,进入了另一组船坞。第二阶段有七个船坞,每个船坞配备两个桥式起重机。除了这七个船坞,还建造了第八个船坞,但它被用作潜艇小车的设备存放处。大致的样子是这样的。

因此,在岩石岬上开始了“第三阶段”的建设。1943年夏天,第四阶段的建设开始了,但… 只能浇筑基础。

第三阶段的船坞长度为170米,宽度为135米,深度为20米;每个船坞配备了一个桥式起重机。混凝土屋顶的厚度超过了7米。

但我们关注的并不是第二潜艇舰队,而是第十舰队(因为所有“日本”式潜艇都来自它)。

第十潜艇舰队于1942年1月在洛里昂成立。舰队的指挥官是科尔维特舰长君特·昆克。舰队最初是由远程潜艇组成,补充了第二舰队的行动。舰队的成立是由于随着日本参战,远程潜艇的需求增加。舰队的基础是IX系列的远洋潜艇,并且除了这些潜艇外,第十舰队还编入了6艘“奶牛”——XIV型潜艇油船。但是它们并未在洛里昂进行维护,而是在波尔多,关于这个基地有特别的故事…

1 阅读: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