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底,张立花来到四川绵阳,这一次不是找儿子,而是见儿子。
与儿子重逢的场景,每天都在她梦里上演,而真实的走进这一天,却用了将近30年。
来源:北京缘梦公益基金会
1994年10月,张立花带着儿子张合超前往昆明探亲,途中因喝下陌生人递来的“水”,导致母子二人同时被拐。
自己虽被拐进深山,但下落不明的儿子才是她最大的心结。
4年后,在警方的帮助下张立花顺利回到山东老家,自此寻找儿子就成了她生活的全部。
当她正奔波于寻子路上时,噩耗再次降临这个本就不幸的家庭,2013年,张立花被查出患有直肠癌,此后两个女儿也相继患上直肠癌和肠息肉。
这个情况的出现,让张立花寻子之心更加迫切,她担心这个疾病存在遗传因素,想尽快找到儿子,让他去医院检查。
于是,顾不得癌症的疼痛,顾不上携挂粪袋的不便,张立花加紧了寻子步伐。
来源:新闻晨报
终于在今年6月,好消息传来,四川警方告知张立花已将儿子张合超找到,并计划于7月31日在四川绵阳认亲。
在认亲现场,这对分别30年的母子终于再见彼此,三十年寻子三十年思念,无数种情感的交织在这一刻爆发,一家人相拥而泣,久久不能平缓。
这一幕,无论是在场人员还是直播间的观众都为之动容,而细看直播间评论,除了感动与祝福之语,还有很多寻子消息:
“寻亲甘姣,出生92—93年,养母堂叔从武汉或黄陂某个地方抱去洪湖,左边腰部有胎记,已采血。”
“寻找四川绵阳的李坤鹏,89年出生,93年丢失,左手腕有开水烫伤,父母一直在寻找。”
来源:抖音直播@都市报道
不仅如此,在张立花与儿子的认亲场外还有很多寻亲家长。
当各路媒体进行外景拍摄时,这些家长高举手中寻亲牌,小心翼翼却又尽力往镜头前移靠。
而这,并不是他们第一次赶场借“东风”。
在一个个拐卖案的庭审门外、认亲仪式的现场甚至一个个火爆出圈的城市里,我们总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来源:江苏卫视
只是无论在哪个地方,聚光灯在他们身上停留的时间都极为有限,每当主角或更有吸引力的事物出现,镜头便齐刷刷移去。
他们只能跟随镜头的角度绕道被摄主体的后方,再次将牌子高高举起。
一次次举牌,一次次落空,尽管失望成为常态,但他们还是会抓住每一个可能曝光的机会,就如有寻亲家长所说:“万一这次被人看到了呢?”
这种候鸟般的赶场,不断重构着他们寻亲之路的信心,也透支着他们本就不宽裕的生活。
有人为了找孩子放弃了原本体面的工作,有人找到哪就在哪支个小摊儿,有人则只能依靠退休金或补助金。
摆摊维持生计的父母因摊上贴有寻子信息,被人指责利用孩子做买卖,有道德绑架的嫌疑;靠妻子退休金寻找女儿的父亲,被羞辱是“软饭男”......
面对这些,他们有过垂头丧气,但也逐渐学会了自我开解,觉得用冲突制造爆点总好过没人搭理。
来源:CCTV13
好在寻找的旅程不止一种色调,有上述种种“创伤”,也有不期而遇的温暖:
有公安干警抽丝剥茧,在打拐寻人方面不遗余力行动;
有媒体从业者开设直播讲堂,免费为他们讲解如何更好地利用流量寻子;
有工厂将寻子信息制成胶带、单页随快递一同发往全国各地;
还有无数热心群众在路过他们时停留,或搭一把手或道一声加油......
也正是在这些帮助和支持下,一些伤口得以疗愈、一些家庭得以团圆。
来源:图怪兽
但有些“撕裂”总伴随团聚而来,寻子的队伍有人终得退出,有人开始加入。
我们总觉得目前寻子案例均为早年拐卖的后续,当下拐卖已属罕见。
事实其实不然,虽然我国目前被拐儿童数量尚无具体数字,但从官方发布的各项数据来看,规模仍触目惊心。
人贩子早已从之前的“单打独斗”转变为团伙作案,并逐步衍生出跨国作案。
产业化、链条化的拐卖流程,配合现代化的作案手段,即便在信息技术发达的当下,寻找也绝非易事。
无论是早年还是如今,拐卖都是超越谋杀的罪恶,以悲剧为名的故事里,人物虽众多,可找到孩子的只是少数。
来源:正观新闻
昨天,张立花手举寻子牌,是他们中的一员;
今天,他们站在人群中,渴望成为下一个张立花。
而这份渴望还需要多久才能实现,谁也无从知晓。
但无从知晓、希望甚渺不代表可以“围观吃瓜”。
悲剧的故事里,没有人是真正的旁观者,我们能做得有太多太多。
比如关注和正视拐卖问题,保护自己和身边的人;比如积极参与志愿寻亲活动,有一分光发一分热;比如偶遇寻亲家庭时,给予寻亲家庭一份理解和支持......
打拐的征途、寻子的路程,虽任重道远。
但只要越来越多人为之努力,前路总有柳暗花明时。
来源:中国青年报
当下正值各地暑期旅行高峰,寻子家庭正辗转于各旅游胜地间。
他们依旧穿着那身特制的寻子服,举着那块硕大的寻子牌。
沿途的美景、城市的繁华,似乎都与他们无关。
但若遇到“同路人”,在分别时他们总不忘相互道一句:“下次别见了。”
意思是,孩子找到了......
文章转载自公益中国网:http://www.pubchn.com/special/show.php?itemid=368
图片已注明出处,如有疑问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