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1年11月7日,北京贤良寺内,79岁的李鸿章在病榻上含恨离世。
这位晚清最富争议的名臣,一生背负着“东方俾斯麦”的赞誉与“卖国贼”的骂名。
而他临终前最牵挂的,或许并非后世评说,而是自己庞大的家族血脉。

据传,李鸿章留下约4000万两白银的巨额遗产,但财富终究难敌时代洪流。
其后代子孙的命运,既有人生高光,也有潦倒终局,更映照出中国近现代史的变迁和不确定性。
01
李鸿章一生共有三位妻子及一位侍妾,育有三子两女,另有一名嗣子。
虽家族庞大,但子嗣命运却各不相同。

他的嗣子李经方实为李鸿章六弟李昭庆之子,因李鸿章早年无子被过继为嗣。
他自幼受严苛教育,精通英文、外交,27岁中举后,成为李鸿章最得力的政治助手。
1895年《马关条约》谈判时,李鸿章遇刺重伤,李经方代父签约,背负“卖国”骂名。
李鸿章临终前曾上奏称其“不堪重任”,叮嘱他远离官场。
但李经方仍被清廷重用,先后参与沪宁铁路筹建、出任邮传部左侍郎,并在1911年收回外国掌控的邮政权,成为中国首任邮政总局局长。
然而,辛亥革命后,他参与张勋复辟失败,晚年隐居大连,闭门整理父亲生平,1934年以80岁高龄病逝。
李经方有六位中国妻子及两位外国夫人,子女多达八人。
其中英法混血儿子李国烋因挥霍无度,逼得父亲变卖上海房产逃亡大连。
六女李国芸继承大连多处地产,成为家族财富的最后守门人。

作为李鸿章亲生长子(因嗣子制度排行为次子),李经述自幼被视为“龙子下凡”。
他22岁中举,诗才横溢,著有《澹园日记》,却因父亲光环压抑一生。
李鸿章病逝后,他悲痛欲绝,割肉为父做药引未果,百日守丧期间吞金殉父,年仅38岁。
李经述五子中,长孙李国杰承袭一等侯爵,任上海轮船招商局总办。
但因奢靡成性、卷入黑帮争斗,1939年遭军统刺杀身亡。
其余四子多早夭或寂寂无名,唯有幼子李国照一脉延续至今。

侧室莫氏所生的李经迈,因庶出身份备受家族排挤,分家时仅得“不值钱”的股票。
但他凭借语言天赋(精通英、德、西班牙语)和经商头脑,30岁出任驻奥地利公使,后转型为上海滩著名收藏家与地产大亨。
其子李国超移居美国,曾将五箱珍贵古籍寄存上海图书馆,成为研究李氏家族的重要史料。
02
李鸿章的两位女儿,以截然不同的方式影响了中国近代史。
次女李菊耦(本名李经璹)是李鸿章最疼爱的女儿。

1888年,她被许配给年长20岁、已有两次丧偶经历的清流名士张佩纶。
这段婚姻虽是政治联姻(张佩纶为李鸿章政敌),但两人志趣相投,合著《兰骈馆日记》。
张佩纶去世后,李菊耦独自抚养子女,其子张志沂(张爱玲之父)因纨绔败家闻名,孙女张爱玲却以《倾城之恋》等作品成为中国现代文学标杆。
李菊藕教子严苛,曾因儿子背不出书“罚跪整日”。
她临终前变卖南京祖宅“小姐楼”,所得资金成为张爱玲赴港求学的经济来源。

相较于妹妹的显赫,长女李经溥记载寥寥。
她嫁予直隶布政使任道镕之子任德和,因比丈夫年长六岁遭冷遇,最终湮没于历史尘埃。
李鸿章的孙辈中,有人将家族推向巅峰,也有人坠入深渊。
03
李经方之孙李子嘉(中英混血)堪称家族反面教材。
他继承上海房产、田产无数,却沉迷鸦片、赌博,曾在赌场一夜输掉一条弄堂。
1952年,败光家产的他投河自尽未遂,因无钱医治感染风寒,裹草席葬于郊野,年仅43岁。
而李鸿章六弟李昭庆的后裔中,李家昶、李家景、李家曙三兄弟白手起家。
20世纪50年代赴香港经营钢铁、纺织业,后扩展至非洲矿业,成为隐形亿万富豪。
其中李家曙在马来西亚开采钨矿,晚年更建家族网站联络全球李氏后人。

如今的李鸿章后裔遍布全球,既有学界精英,也有商界巨子。
李道增(李鸿章弟李鹤章玄孙)是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首任院长,主持设计国家大剧院竞标方案。
李道豫是中国前驻美大使,参与中美入世谈判。
李家静(旅美画家)以《李鸿章与俾斯麦》系列画作重现家族历史。
李鸿章的子孙们,有人殉于忠孝,有人亡于奢靡,有人困于时代,有人搏出新天。
他们的故事,既是个人命运的选择,更是中国从帝制走向现代的缩影。
正如李鸿章曾言:“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
这个家族的兴衰,或许正提醒着我们:财富与权柄终会消散,唯有精神传承与历史教训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