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7月,在广州市电信局综合大楼建筑工地,工人们在地下4米许发现了有大量青釉瓷器的晋、南朝文化层,再往下又挖出南越国时期的板瓦、简瓦。其中“万岁”“居室”瓦当不仅刷新了神秘古国都城的真实坐标,还暴露了一代王者的野心。
这神秘古国,正是号称中国南方第一帝国的南越国,其都城番禺就位于今天的广州。而说起南越国,不得不提超长待机的越王赵佗。
在《史记·南越列传》如此记录: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秦时已并天下,略定杨越,置桂林、南海、象郡,以谪民,与越杂处十三岁。佗,秦时用为南海龙川令。
历史上着墨不多,但却不能掩盖赵佗的一生传奇。赵佗是秦朝的武官,被派到南方当官吏。后来秦朝将灭,赵佗直接在经营多年的地盘自立为王。等到刘邦称帝,天下大定后,赵佗向大汉称臣,可谓非常识时务。吕后临朝时和赵佗交恶。赵佗脱离汉朝,自称“南越武帝”,还曾出兵攻打长沙国。吕后死后,赵佗凭借着他的军队扬威于南越一带,并通过财物贿赂的方式,使得闽越、西瓯和骆越纷纷归属南越,领地范围扩张至顶峰。赵佗也以皇帝的身份发号施令,与汉朝对立。汉文帝刘恒即位,他派人重修了赵佗先人墓地,设置守墓人每年按时祭祀,并给赵佗的堂兄弟们赏赐了官职和财物。接着,汉文帝在丞相陈平推荐下,任命汉高祖时曾多次出使南越的陆贾为太中大夫,令其再次出使南越说服赵佗归汉。陆贾向赵佗晓以利害关系,赵佗被再次说服,决定去除帝号归复汉朝,仍称“南越王”。
但是在南越国内,赵佗仍用着皇帝名号。汉武帝建元四年,赵佗去世。赵佗死后,其后代续任了四代南越王。一直到前111年,南越国被汉朝所灭。
虽然国祚不久,但南越国却促进岭南地区实现了从原始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广州兼容并蓄的城市气质。虽然,南越国留下的历史痕迹并不多,但好在广州城市地下的文化层,不仅记录着城市变化,还将一代王者的尊贵生活与深藏的野心定格下来。
1983年,广州省政府基建处建职工宿舍时,把越秀山对面的象岗顶部削下近20米,结果发现了赵佗的孙子—赵昧的墓。1975年,广州市文化局大院内试掘和钻探,发现了西南走向的南越国宫署走道;1988年10月,在中山五路新大新公司大楼工地清理出用砖铺砌地板的南越国大型建筑遗址。1998年4月,人们找到了“南越王御花园”,抽丝剥茧,人们找到了儿童公园地下深埋着的2000年前的南越王宫殿! 随着城市基础建设的推进,广州城在“大翻新”的同时,越来越多南越古迹也被翻了出来。
而南越重要文化遗址的保护与挖掘,也有一段有意思的插曲。那时节,广州基建热火朝天,御花园的发现位置,正在外商投资的高楼规划蓝图内。那时候,人们文物保护意识不足,发现了古遗址,施工单位反而加紧施工,只为了与考古工作抢时间。
最后,工地上两拨人险些起了暴力冲突,最后,十位专家以在西安召开的全国文物工作会议为契机,推举著名学者麦英豪先生为特约代表,将发掘现场的照片、发掘简讯等资料送到高层领导面前,才为这处重要考古遗址争取到了“务请关注,依法保护”的“尚方宝剑”。
对于这个小插曲,此考古界戏称为“十长老闹西安”。那这处遗址,为何让众多专家如此重视呢?那不妨让我们看看遗址上发现了什么。
在综合大楼建筑工地,人们不仅发现了大量彰显王者身份的铭文瓦当,还发掘了一座大型石砌仰斗形器水池。
这个水池池壁倾斜,用砂岩石板呈密缝冰裂纹铺砌,砌法十分巧究。靠近水池中部的位置,有倾倒的叠石柱,附近还能找出散落池底的八棱石柱、石门楣和铁门杻轴等建筑构件。这也就说,水池当中原本是有大型构筑物的。池岸边还散落着当年用于当做栏杆的大量八棱石望柱、望柱座石。这样的水池,是什么呢?水池南壁石板上刻凿的斗大“蕃”字与之后在一口渗水井内发现的南越木简相呼应,证明这水池,正是王者御花园中的重要景致——“蕃池”。
紧接着,在1997年信德文化广场兴建工地,人们又清理出保存基本完整的曲流石渠,由东往西蜿蜒贯穿于发掘场地,在石筑曲渠的西端还有一段回廊散水。出土遗物甚为丰富,砖、瓦、石,还有陶、铜、铁质的生活器具和工具以及铜钱等……
至此,人们已可以还原出这一处颇具气派与巧思的“王者花园”。
黄白色砂岩石铺成的石道随石料自然破裂走向稍事加工即成,就像瓷器的“开片”效果,自带一点天然的浪漫。
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和环境设计的石构水池和曲流石渠,构筑精巧,规模宏大,令人赞叹。池中有仿照秦始皇兰池布局修建的亭台与微缩的蓬莱、瀛洲、方丈三神山,将蓬莱神话的福气留在身边……
一弯曲流石渠蜿蜒而过,茵茵垂柳,曲水流觞。除了精美的景致,这一弯曲水还暗含精巧的机关——池壁有17度缓坡,池底有向南延伸的木质导水暗槽。
石渠水从北面石池底的暗槽流入,最终由西端的暗槽流出,来无影、去无踪,巧妙的构思和精心的设计,造出石渠各段不同流速、不同波形和不同声响的动态水景。
石池南端与石渠北端以木质导水暗槽相接,闸口分内外两层,内层是用一石条打凿成“凹”字形的方框,两侧及底部均凿有凹槽,用来安装控制水量的木闸板。外层是石箅,中间凿有箅孔阻隔树叶堵塞木暗槽。
石渠中段有两处弧形石板构成的渠坡,犹如水利工程中的滚水坝,当水流翻过石陂时可掀起涌浪,形成碧波粼粼、水声潺潺的人工水景,营造山谷溪涧的效果。
渠壁有三处缺口,缺口内斜铺石板,东端有一弯月形石池。石渠北面石池的水在池、渠水面高差产生的作用下经暗槽流入石渠。由于暗槽截面狭窄,又会因“窄管效应”导致水流加速涌入石渠,并在暗槽出口不远处急转,冲击石壁而发出声响、产生漩涡,形成独特水景观,同时也有利于保持水流流速。
如此的曲流石渠蜿蜒曲折地贯穿了整个南越国王宫的御花园,单论水景,已是怡人。不仅景致好,园中还有玩乐项目,例如,当年让陆贾乐不思归的南越乐器演奏与美人舞蹈,还有用来祭祀、观赏和食用的鱼鳖。其中,弯月形石池中大量龟鳖残骸就是直接证据,而石池中几个斜坡,也可供龟鳖上上下下,供人观赏取乐,这也是一处佐证。
一处“王者花园”,不仅令人窥见了南越国王族的生活一角,还透露出了王者的野心。经过对比后,考古专家发现,御花园中曲流石渠的形状呈“几”字,与黄河河套的“几”字形走向图高度相似。这也是赵佗“身在南疆,心思北国”的写照吧。
如今,南越国的御花园处已是一处遗址博物馆。人们用20台多媒体视频投影机、水纹灯、控台等设备模拟整条曲流石渠流水动态效果,并在急弯处、弯月池、渠陂、斜口、石渠周边等节点做相应画面,复原出曲溪潺流、龟鳖爬行、游鱼戏水、玉兔奔跑、绿草如茵、小桥流水等园林景观影像。徜徉在“两千年前的王者花园”,该是何等的心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