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訸梧,见字如面,正在实施人生自由计划,探索不上班也能养活自己的赚钱方式。
上周末和闺蜜约下午茶,她咬着吸管突然说:"你知道吗?我现在每天早上进公司前都要在车里坐十分钟,深呼吸才能不辞职。"
她翻出手机给我看工资条,税后6800元——这份让她每天加班到九点、被领导PUA到胃疼的工作,扣完房贷车贷后连买支口红都要犹豫。
我太懂这种窒息感了。
我们这代人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职场觉醒:当付出与回报严重失衡,当工资永远追不上通胀,上班逐渐从生存保障变成了慢性自杀。
一、为什么我们宁可吃泡面也不想挤早高峰?
凌晨两点刷到前同事的朋友圈:"月薪1万2,时薪算下来不如外卖员。"配图是堆满烟蒂的烟灰缸。
这届打工人终于算清了那笔账:每天10小时卖给公司,换来的可能还不够治腰椎病的按摩费。
有位读者给我算过细账:她在二线城市做行政,月薪5000元。
通勤费400+咖啡续命300+为维持同事关系AA聚餐500+抗焦虑药物200=每月倒贴1400元上班。
更可怕的是,35岁那年公司"优化"名单里赫然有她的名字,而存款还不到5位数。
这不是个别现象。某招聘网站数据显示,2024年90后平均在职时长仅11个月,00后更是创下7个月的纪录。
不是年轻人吃不了苦,是大家突然发现:用青春换来的所谓稳定,可能比风中的蒲公英还不堪一击。
二、那些悄悄逃离格子间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
1. 把"不想上班"变成时薪800的自由职业
@小雨 28岁 前HR
"考取老年人能力评估师资格证后,我每周去养老院工作3天,时薪比当HR高3倍。剩下时间接心理咨询个案,公众号写养老行业观察,反而比上班多赚50%。"
2. 知识博主的三级跳
@安娜 32岁 前教培老师
"从在知乎写教育类回答起步,到开发9.9元爆款思维导图课,现在年入60万。秘诀是把《认知觉醒》这类专业书拆解成100期短视频,就像把满汉全席做成方便携带的自热火锅。"
3. 公众号的复利奇迹
@林夕 35岁 前会计
"坚持6年写财商干货,现在广告报价3000元/条。
记住,永远从读者牙疼的角度给止疼药,而不是炫耀你的药柜多豪华。
三、裸辞之前,请先准备好这些降落伞
1. 最小可行性测试
用下班后3小时试水,比如我在考资格证期间,连续3个月凌晨4点起床学习。当副业收入连续半年超过主业时,才递交辞呈。
2. 打造"反脆弱"收入结构
我的收入构成:50%工资+30%咨询+20%广告。就像台风天的榕树,根系分得越开越抗风险。
3. 建立"失败基金"
存够能支撑1年基本生活的钱再辞职。有位读者盲目裸辞做民宿,结果旺季遇疫情,靠信用卡度日的教训太惨痛。
真正的成长,不是咬牙忍受996,而是有勇气重建生存规则。
就像《肖申克的救赎》里安迪说的:"有些鸟是关不住的,因为它们的羽毛太鲜亮了。"
如果你也站在人生岔路口,记住:上班or不上班从来不是是非题,而是你能不能找到那件让你眼睛发光的事,并让它成为对抗世界的铠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