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动两轮车“盈利王”:去年净利润达到19.88亿元,反超雅迪

温晨曦聊车 2025-04-17 10:28:41

在过去的几年里,电动两轮车的行业可谓风起云涌。但在2024年,这个曾经满是机遇的行业却遭遇了“量价齐跌”的困境。全国电动两轮车总销量下降到4950万台,同比下滑了11.6%。这一现象无疑引发了整个市场的关注和讨论,而如何看待这一变化,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行业是由一众企业共同构成的,而每个企业在这场变化中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我们来看行业的领军者雅迪。作为电动两轮车行业的“老大”,雅迪在2024年终于迎来了经营上的寒冬。财报数据显示,雅迪的营业收入达到了282.36亿元,但同比却下滑了18.8%;净利润也滑落至12.72亿元,同比减少51.8%。这一数据不仅让业内人士大跌眼镜,也使得消费者质疑,雅迪这匹“老马”是否还能继续引领市场?面对如此巨大的压力,雅迪高管直言不讳,企业正在加大研发投入,试图通过“钠电置换”的创新方式来重塑竞争力。

雅迪的困境引发了对行业未来的猜测。钠电池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起初备受期待,但市场前景究竟如何,目前仍未成定局。铅酸电池的低端依赖被打破,市场上锂电池的价格波动对运营成本的影响愈加明显。雅迪在短期内加大投入是否能保证长期的市场壁垒?人们对此充满了疑问。

另一家企业爱玛的表现却如同一股清流。在许多企业因市场竞争而陷入困境时,爱玛却实现了收入同比增长2.71%,达到了216.06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5.68%,达到了19.88亿元。爱玛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其明确的市场策略和前瞻性的规划所致。通过清理库存和销售高端车型,爱玛巧妙地避开了同行的价格战,将自己的毛利率提升至17.42%。反观雅迪,虽然拥有雄厚的基础,但似乎在市场应变上显得捉襟见肘。

行业中还有一朵新秀——九号。该品牌的表现让人眼前一亮,2024年的营收达到了141.96亿元,同比增长38.87%。净利润也从去年的亏损变成了10.8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81.29%。九号的成功是多方位的,首先得益于其精准的差异化产品策略,推出了多款新品,覆盖了城市通勤、运动越野等多个需求场景。九号在国内市场的线下渠道布局也越来越完善,电动两轮车专卖门店数量达到了7600家,覆盖1200多个县市,形成了良销售网络。

小牛电动也开始走出低迷,入账32.88亿元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了24%,而亏损则同比收窄28.93%。纵然目前仍处于亏损状态,但小牛电动的转型和增长目标不仅展现了其雄心壮志,也给了市场以信心。他们的全球销量目标设定在130万至160万辆,预计同比增长40%至70%。这样的目标不仅表现出小牛电动的乐观情绪,也证明了他们在销售网络和产品创新上的努力。

在绿色共享出行的大趋势下,绿源的高端化战略也引起了市场的关注。尽管其营业收入50.72亿元同比略有下滑,但推出的包括S90、Moda8、Cola10系列在内的30多款新车型,正是其向高端市场冲击的有力一步。新品牌LYVA的推出也是瞄准中产消费市场的表现,期待能在高端市场分一杯羹。

新日的遭遇则略显沮丧,去年前三季度实现的28.30亿元营业收入同比下降了14.58%,净利润预计将遭遇70%的下滑。尽管扭转颓势的任务艰巨,但新日表现出持续投入的决心,希望通过渠道拓展和精益改善来改变现状。

毫无疑问,2025年电动两轮车市场的竞争将会愈加激烈。新国标与全产业链整治推动行业向规范化迈进,企业们纷纷押注高端领域,不约而同涌现出一股向上攀升的趋势。我们不禁要问,在这样的市场形势下,行业的格局会产生怎样的变化?

综合来看,电动两轮车市场未来仍然充满挑战与机遇。哪家公司能够抓住趋势、保持技术创新,哪一辆车能够吸引消费者的眼球,最终攫取市场的份额,依然是市场竞争中的重要看点。消费者的需求在不断变化,企业的应变能力成为决定成败的关键。

电动两轮车行业的未来注定不会平坦,但正是这一系列的挑战推动了技术进步和市场的发展。我们期待,随着行业的规范化及新技术的问世,电动两轮车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消费者,推动绿色出行理念的深入人心。同时,也期待更多创新企业的崛起,为行业注入新的活力与血液。

市场的竞争,有时如烈火烤验,也如寒风刺骨。只有经历过这样的洗礼,才能迎来新的曙光。电动两轮车行业在经历了风风雨雨后,必将迎来属于它的春天。每一个企业的努力都不应被忽视,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些缩影如何与时代一同塑造新的出行方式。

0 阅读:577

温晨曦聊车

简介:温晨曦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