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许昌:​“指尖技艺”变“指尖经济”

中国文化传媒网 2025-01-21 10:17:18

近日,由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许昌市人民政府主办的河南省第十六届戏剧展演在许昌市举办。展演历时44天,共有66场精彩演出,为观众呈现了来自河南省12个戏曲剧种、57家戏剧院团的引人入胜的精彩节目。

作为主办方之一的许昌市,在此次展演中以6台剧目参赛,表现不俗。这是许昌市非遗繁荣发展的一个缩影。

来自许昌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的数据显示,2024年,许昌市全年共开展送戏下乡演出2652场,让戏曲走进了千家万户。此外,还举办了50余场专场非遗推广活动,涉及的非遗项目达100余项。

临近蛇年春节,在曹魏古城,“曹魏不夜城”戏曲演艺节目精彩纷呈。《三国龙韵》《望梅止渴》等节目通过演员精湛的表演,再现了历史场景,让游客仿佛穿越到三国时期,沉浸式感受许昌的历史文化。

许昌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许昌市将非遗融入旅游,实施非遗点亮计划,大力推动非遗进景区、进民宿,孵化“非遗+演艺”“非遗+旅游商品”“非遗+民宿”等业态,以非遗提升旅游的文化内涵,以旅游促进非遗的传承与传播。

许昌市还积极开拓非遗保护新场景,2024年认定并公布了8家非遗工坊。截至目前,许昌市非遗工坊已达38家。这些非遗工坊不仅传承了传统技艺,更通过创新和发展让“指尖技艺”变成了“指尖经济”,为当地居民提供了致富的新路径。

在许昌禹州市神垕古镇垕德钧瓷工坊里,非遗传承人赵占超在熟练地制作钧瓷。赵占超说:“这几年,政府对非遗传承人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我们也在不断创新,把传统技艺和现代审美结合起来,研发出新的钧瓷产品,很受市场欢迎。”

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年轻人渐成主力。2024,许昌公布了第六批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共181人入选,非遗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其中不少是年轻人,散发浓浓“青春范”。这些“守艺人”潜心钻研技艺,还在线上向网友普及非遗知识,实现了非遗传播力与传承力的“双增收”。

如今,“国潮风”兴起,随着“Z世代”逐渐成为传承和传播非遗的生力军,非遗文创也正奔向更广阔的舞台。在“许昌礼物”开发项目中,以三国人物为原型的“卡通人物+河南方言”微信表情包一经推出,就受到大家的追捧,钧瓷等非遗产品更是成为游客争相购买的纪念品。

近年来,许昌市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力度,建场馆、强基地、优环境,为非遗的保护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截至目前,许昌市共有国家级非遗3项、省级非遗43项、市级非遗181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7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72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605人。他们是非遗传承和发展的坚实人才支撑。

许昌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许昌市将继续秉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深入挖掘非遗的内涵和价值,不断探索非遗与现代社会的结合点。同时,许昌市还将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力度,为非遗的传承和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在许昌禹州的非遗工坊,传承人正在带徒授艺。 受访者供图

来源:中国文化报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