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的11月,在美团与大众点评合并一个月后,美团内部流传出了一张照片。在一个内部活动上,大众点评创始人张涛情绪失控,与同事抱头痛哭。
张涛的眼泪,是那个时代的缩影。快的、优步中国、赶集网、去哪儿、土豆网……都成为时代的NPC。
现在看看当初,张涛流泪是有道理的,被合并的APP都已淡出舞台,唯独大众点评,依然是很多人手机里的必备APP。
张涛对于大众点评的经营并没有失误,只不过竞争对手是王兴。在那个筋疲力尽的阶段,只有王兴还能继续烧钱。
在大众点评之后,美团将战火从外卖烧到社区团购,又继续烧到网约车、OTA。
如今,美团又掀起了新一轮战争。
闪电仓的新战场
2024美团即时零售产业大会上,美团宣布到2027年,闪电仓将超过10万个。
何为闪电仓?结合美团对外披露信息,这是前置仓的一个变种。不同之处归结起来是基本只做线上,“面积小,SKU多、专做外卖、有专人或机器人等保证24小时运营。”
图片来源:网络
模式并非自营,而是与商家合作。商家选址,美团提供“精准选址,运营指导,爬坡资源,牵牛花系统,专属配送解决方案”。
目前美团闪电仓数量为3万个,也就是说,美团要在接下来3年左右,每年建超过2万个闪电仓。这是个巨大的任务指标。
闪电仓暗示着,美团的新战争已经打响。京东旗下的生鲜业务“七鲜”在北京开出首个前置仓,再加上仍然在赛道里的玩家山姆、盒马等,“冬眠”的前置仓又苏醒过来。
美团的特点在于,并不强制商家的供货来源,与商家是一种弱绑定关系。只要商家踊跃参与,就有可能形成快速扩散。
因此,问题的关键就是吸引“吃螃蟹”的商家,并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利益。
不过,美团提供的案例并不多,知名品牌案例是名创优品和屈臣氏,其中,美团给出的屈臣氏数据是“仓单产提升1.4倍”。小商家案例则是“某县城,月利润可达到7位数”。
这不是很有说服力的案例,毕竟只有个别案例,并没有宏观数据展现闪电仓的巨大价值。所以,接下来的关键点还是如何吸引商家,也就是如何让利,能够给商家带来哪些好处。
这是现如今美团帝国正在修补的问题。
既没对手,又十面埋伏
2021年,抖音悄然涉足本地生活,随后触角蔓延到美团的势力范围,餐饮、酒旅等到店业务都有涉及。2023年,抖音并购饿了么的消息沸沸扬扬,几乎打进了美团的大本营。
据报道,美团在2022年上半年时做过调研,得出的判断是“威胁可控”。然而,抖音似乎并不太可控。2022年,抖音本地生活成交额900亿元。2023年,抖音定了极其保守的1500亿GMV,实际做了3000亿。2024年一季度,据晚点消息,抖音在销售额已突破千亿元大关,增速超过100%。另有报道称,1-8月的销售额达到了3200亿,超越了2023年全年。
同样的路径,快手、小红书也在走。2019年,小红书就已开始加码本地生活,起初,小红书聚焦在民宿、酒店、露营等酒旅业务。2023年,小红书上线团购功能,新增到餐部分。小红书的种草模式,打破了对大众点评打分的依赖。
快手方面,2023年四季度快手本地生活GMV同比增长25倍。并宣布在2024年推出十亿级平台补贴和千亿流量,打造团购消费新风口、新增量。
如果说美团打败饿了么是农村包围城市的胜利,那么抖音、快手、小红书正在走的是“商家包围平台”模式。
网红探店、直播带货、店主直播,这些匹配团购优惠,在无形中形成转化。本地生活的蛋糕,被一个个自主直播的商家、探店的网红切割。
美团对于商家的约束力是薛定谔式的,美团也许能强迫店主给到独家优惠,但无法禁止商家为自己多开辟出一条赚钱的路。
商家无法拒绝更具诱惑力的流量入口。
美团向上,商家向下
现阶段,商家普遍过得很难。
北京统计局数据显示,北京限额以上(即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及以上)餐饮企业利润同比暴跌88.8%;上海统计局数据显示,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即年主营业务收入大于等于200万元)营业利润为-7.7亿元。
然而,今年上半年,美团的营收达到1555亿,同比大幅增长22.9%;净利润高达167.2亿,同比大涨107.8%,创下了上市以来最好的利润表现。
在商家普遍面临挣扎的时候,平台却过得非常好。
营收构成很能说明问题。今年上半年,配送收入441亿,同比增长了18%;佣金收入435亿,同比增长24%。过去几年,美团的佣金收入增速整体远超配送收入。一路从2020年的相差百亿,缩小到上半年的几乎持平。今年全年,佣金收入有望超越配送收入,成为美团的第一大营收来源。
佣金的主要构成是核心本地商业,新业务的佣金收入体量还很小,一年大约20亿左右。
基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虽然住宿、餐饮商家向下走,整体缴纳的佣金规模却在向上走。商家苦,但为了换来更多可能的收入,也不得不给平台打工。
这个逻辑成立的前提是,商家依赖平台流量。这是美团约束力的来源,通过流量和单量绑定商家,如果平台流量或者订单量下滑,那么对商家的约束就降低,从而负面效应叠加。
流量和单量就是用户消费。
整合、协同、效率
今年,美团掀起了四次重大的组织架构调整。
2月,美团对到家事业群、到店事业群、美团平台、基础研发等进行整合,这是这一年组织管理调整的开始。
3月,美团对关键岗位进行了调整,美团副总裁魏巍被任命为到店餐饮事业部负责人,外卖履约平台迎来新任负责人章若愚,外卖事业部负责人则由薛冰担任。
4月,美团进一步精简化组织架构,将此前整合的美团平台、到店事业群、到家事业群和基础研发平台合并为“核心本地商业”。
8月,美团继续简化架构,美团SaaS、骑行、充电宝等业务合并成为“软硬件服务”,由张川负责;快驴、小象、优选等业务合并成为“食杂零售”,由郭万怀负责;境外业务正式更名为Keeta,由仇广宇负责。
组织架构调整的核心逻辑是“整合、协同、效率”。
“我们在组织架构调整方面有明确的方向,已经开始加强各业务的协同效应。”王兴表示。
最集中的体现当属今年7月推出的“神会员”。覆盖外卖服务、美食团购、酒店住宿、休闲玩乐、变美健康、家庭健康等吃喝玩乐多个大类,大半个美团业务线被囊括进去。
这个逻辑与88vip会员有相通之处,当其他平台在给会员做加法时,他们选择给会员做减法。消费者用一个会员,享受更多多个业务条线的会员待遇。
这个逻辑客观上增加了客单价,把低频会员消费囊括进来,通过高频消费为其他业务带来流量和订单。
神会员效果显著,截至7月4日,报名参加“神会员”的商家数量已超500万家,覆盖了休闲玩乐、美食团购等13项吃喝玩乐消费场景。
回到闪电仓的话题,对于商家,美团并不会给予“XX亿现金补贴”,而是业务协同带来的流量和单量的价值。美团提到,能提供的就是“每日神价、神券、商品魔方、智慧分销、精准营销等平台支持资源。”
美团并不怕烧钱,但是现阶段美团已经不想烧钱。
2019年到2023年,美团的新业务亏掉了1045亿。一直到今年,包括即时零售在内的新业务还在亏损。加上今年上半年的40.7亿,已经亏掉了1086亿。
在年报中,美团关于新业务,明确提到要减少补贴。
“2024年,我们将进行战略调整,改善商业模式,目标是大幅减少经营亏损。……未来,计划提升商品加价率并降低补贴,更加关注用户自然留存率的长期增长。”
不烧钱还要维持竞争力,靠的只能是给消费者带来的价值。
烧钱的另一种形式
美团的价值立足点是消费者的生活起居都需要这个APP。
美团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竞争对手。在本地生活上的对手是抖音,在外卖业务上是饿了么,在出行上是滴滴、哈啰、高德,在OTA上是携程、同程,在即时零售上是京东、阿里、山姆等等。
正如我们之前文章所写,美团在多条赛道上都是数一数二的位置。用户也许不像抖音、微信那般高频使用美团,但是在需要时,总会不经意间打开,这是美团的价值。
美团的短板在于,消费者不会做长时间停留,但优点在于,消费者只要打开美团的APP矩阵,多半都是要消费的。这种流量转化链路简单直接,比内容平台转化率更高。
当然,这个优势能够保留,需要的则是美团持续不断地优化消费体验。
美团能够打赢这么多仗,很大程度上靠的不是商业模式创新,而是效率革命。以外卖为例,2020年,《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的文章刷爆网络。今年年初,外卖骑手送餐,被平台“规划”逆行送餐路线又引发热议。美团外卖从落后于饿了么,到全面领先,靠得就是不断压缩的送餐时长,从而带来的体验优化。
同样一个服务,美团能用更低成本、更快速度实现,这就是美团的秘诀。
闪电仓也需要效率来支持。
对于闪电仓,美团表示:
“相比同样面积的店和仓,闪电仓在房租成本、陈列SKU数、营业时长、坪效、月销售额、利润率等更具优势。”
希望以“繁星计划”,助力实体零售商家和相关从业者共享这一“10万个仓、2000亿元”的即时零售市场新机遇。
美团画的饼,需要效率来圆。
在9月的内部信中,王兴提到,
“在美团平台获得收入的骑手约745万人,获报酬超过800亿……美团连接了数万合作商、数百万骑手、近千万商家以及亿万消费者。重任在肩,砥砺前行。”
挖掘这745万人的生产力,使其带来的服务,留住亿万消费者,进而连接合作商、商家,这是美团做成任何新模式的基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