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官场成为没有硝烟的战场,身处其中的每一位参与者都不得不如履薄冰,生怕一不小心便陷入杀身之祸的境地。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许多杰出的人物因为在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而功成名就,然而却在君王的一纸谕旨下走向了悲惨的命运。今日,笔者将为您娓娓道来中国历史上三位功勋卓著的大臣,因其卓越的贡献让君王深感赏识,却最终遭遇了不幸的结局。
首当其冲的是战神白起。白起生于秦国的强盛时期,其才华成为秦国统一的推动力。尽管秦昭王时期商鞅已经去世,但秦昭王仍怀大志,渴望统一天下。因此,他延续了商鞅的改革之道,使得秦国更加繁荣昌盛。正是在这个时候,白起闪亮登场,他在一生中从未尝败绩,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公元前293年,面对韩魏联军的顽强阻挡,白起被秦国丞相魏冉推荐给秦王,率领军队成功攻克韩国和魏国,屠戮敌军二十四万,俘虏了魏国大将公孙喜,震撼世人。然而,随着白起地位的上升,人际关系的微妙变化导致了与丞相范雎的不和。范雎趁机对秦王说三道四,最终导致秦王勃然大怒,下令赐死白起,使得这位一时风光无限的将军不得善终。
其次是韩信,西汉开国功臣之一。韩信虽身世卑微,年少时漂泊街头,饱受百般白眼,却酷爱兵法,埋头苦读。然而,社会对他的轻视使得他遭受屈辱,甚至有人嘲笑戏弄。尽管经历了胯下之辱,韩信并未气馁,心怀壮志。为了追寻理想和抱负,他投奔了项羽,但项羽对他并不看重,认为韩信缺乏气节。韩信虽投效项羽,却长时间只是一个不被重用的小兵。最终,他离开项羽,又投奔了刘邦。
刘邦最初并未对韩信予以高度重视,直到在萧何的劝说下,才鼓起勇气让韩信率军作战。结果证明,韩信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在楚汉战争中,他平定了魏国,击败了代、赵,又北上降服了燕国。然而,尽管他立下如此卓著的战功,刘邦逐渐对他不满。韩信因为个性高傲,多次违背刘邦心意,最终导致刘邦对他失去信任,迫使刘邦下令解除其兵权,徙为楚王。而后,吕后与相国萧何密谋,以韩信谋反之名将其诱至长乐宫,绞杀于钟室,连带其三族一并夷灭。
最后,我们来看年羹尧,雍正时代的名将。雍正即位之初,面临内忧外患,国库空虚。在这危急时刻,年羹尧被派往西北,平定了青海的叛乱。雍正对其极为器重,予以破格的高度赏识。然而,年羹尧并不知足,凭借屡立战功,甚至对雍正失去尊重,多次违背其意愿。雍正皇帝不得已,只能逼迫下令将其处死。雍正曾以年羹尧的榜样警示群臣:“大凡才不可恃,年羹尧乃一榜样,终罹杀身之祸。”年羹尧深受皇恩,却沉湎于威福之中,开启了贿赂之门。因为一系列败露,年羹尧不得已接受法律制裁,成为人臣负恩罔上的警世故事。
这三位功臣,尽管立下赫赫战功,最终都因为与君王的矛盾、不如意的人际关系或高傲的性格,走上了悲剧的命运。
升无可升,赏无可赏的功臣倾刻之间就变成乱臣贼子,人尽可诛[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