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胜利后,为何东北成为国共双方的首争之地?它有何特殊之处?

烛下青史 2025-01-15 13:10:09

1945年,东北成了国共两党争夺的重点。因为还有苏联等国际势力牵扯其中,两党的一举一动都显得十分小心。可当国民党派遣的人终于到了要入驻的时候,他们却傻眼了——共产党怎么已经活动开了?

一场暗地里的较量

1945年东北的局势是十分复杂的。为了加速日军的衰亡,尽快结束战争,苏联根据雅尔塔会议要求出兵中国东北。这本是件好事,但他国的兵入了自家的境,最终就是请神容易送神难。战后,如何接收东北成了一件麻烦事。

蒋介石在这件事上颇有些畏畏缩缩。蒋介石在8月14日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完成政治形式上对东北主权的接收后就没了动静。

蒋介石硬生生拖了半个月才憋出来一份接收东北的人员名单。而因为害怕出现第二个“东北王”,蒋介石派去东北的官员以非东北出身的“近臣”居多。人员定好了,出发时间却不是立刻马上。蒋介石一直等到10月份苏联通知后才派人飞往东北。

这下国民党的人一落地就傻了眼,中国共产党的人怎么已经活动开了?这就是我党的英明之处了,在蒋介石等待的时候,我党已积极派人进入东北。1945年8月11日,我党便派部队向东北靠近。

一开始苏联态度不明,我军只是抱着能进就进,不能进就算的心态。可没想到苏联对我军的进入是睁一只眼闭一只,很快十万部队和二万干部便进入了东北。而到了10月份因国民党态度反复,苏方直接表态“大开前门,此间家务全部交东北局”,我党更是十分果决地调动部队进入东北。此举为我军夺取东北全境奠定了基础。

东北为何如此重要

那么东北究竟有什么样的魔力,让国共两党竞相争夺?这要从东北的地理位置说起。东北虽算关外,但与苏联、蒙古接壤,又能与冀热辽解放区和华北解放区相守望。从战略意义上来说,东北绝对是进可攻、退可守,还能与国外联通。而当时如果我党没能占领东北,就容易被国民党形成南北夹攻之势。

除此以外,东北最令人眼热的还有其较为完备的工业基础。从工业设备到铁路,日本人占领东北时都是花了大价钱“建设”的。虽然他们这么做是为了更好地掠夺资源,但也不可否认给东北的重工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当时其重工业产能几乎占到了全国的九成以上。

国共两党对东北的重要性都是心知肚明的。蒋介石将东北视为“党国命运”的关键,毛主席则说拿下东北是我们胜利的基础。而蒋介石为何会在如此重视的情况下还失了先机呢?一方面与他的疑心病有关,另一方面与他的侥幸心理有关。

蒋介石认为苏联在东北的进度不可能那么快,所以没有做好准备。后来又觉得有《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在,国民政府作为合法政府便直接占了优势,苏联会舍掉中共而与之完全合作。只可惜这些侥幸都成了空,而蒋介石也一步慢、步步慢。

参考文献:

[1]高莉.试论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对东北的争夺[J].军事历史,2013(04):73-74.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