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红军骁勇军长,毛主席称其"带刺的玫瑰",却蒙冤早逝鲜有人知

烛下青史 2024-09-08 23:12:18

古大存跟着我党走过了北伐、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几十年的风风雨雨锻造出了一个如钢铁般的革命战士。毛主席对他也十分赞赏,称他是军中“一朵红玫瑰花,带刺的”。然而新中国成立以后,这朵军中“红玫瑰”却被风雨打落了。

第十一军军长

古大存的出身是十分矛盾的。他出生于一个小有资产的地主家庭,但却是一个私生子。家中有钱,可私生子的待遇却并不好,动辄惹来兄弟的打骂。在这样的环境下,古大存自小就长出了一颗要反抗不平等的制度的心。

他学业尚可,家中倒也愿意出资,供他一路读到了广州的法政专门学校。在这所学校里,古大存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可能——走共产主义的道路,创造一个人人平等、没有压迫的世界。

1924年古大存加入了共产党,开启了自己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一生。古大存一路从基层历练起来,在东江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上他出了很大力。到1929年,东江革命根据地扛住了各方面的压力,重新发展起来。

为了让东江的革命事业再上一个台阶,组织上决定整合东江的红军力量,建立第十一军。因为有古大存等人在东江的深耕,才有东江现在良好的革命发展势头。所以,第十一军的军长,古大存是当仁不让。

古大存的能力如何,看看同期其他几个军的军长就有概念了。红一军许继慎、红二军贺老总、红三军黄公略……这一个个哪个不是功勋卓著的老红军。至于“带刺的红玫瑰”,则是毛主席给出的评价。这是说古大存革命性很强,很敢讲话,但同时也因为敢讲话容易刺伤人。这就要追溯到中共七大了。中共七大预备在延安开展,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团早早就开始朝延安进发。

其中一支由广东及浙江、广西、湖南等南方局和东南局的七大代表们组成的41人队伍对外自称为“服务团”,正在古大存的带领下要从敌后根据地穿行到延安。这一路上,“服务团”要穿过多道日军、伪军、国民党部队设下的封锁线,可谓是艰难重重。

他们从1939年年底出发,历时一年终于抵达了延安。值得一提的是,其他代表团因敌人的拦截,人员伤亡及损失都比较大,但古大存的这支“服务团”却是完整抵达了。

“带刺的红玫瑰”

因为中共七大决定延期开展,所以抵达延安的七大代表们大部分被集中在中央党校学习,因此党校也承担了部分七大代表的资格审查工作。因为古大存在过去革命中的优秀表现,这项工作就交给了古大存牵头。但是受“抢救运动”的影响,党校在审查工作中错误地批评了一些同志。

幸好毛主席及时纠正了这一错误,而负责相关工作的古大存也进行了自我批评,并向那些受到伤害的同志们多次致歉。这下,古大存极强的革命性和敢说又负责任的性子给了毛主席深刻的印象,毛主席赞他是“带刺的红玫瑰”。

在中共七大上,古大存被选举为候补委员,与之一同在名单上的还有开国大将黄克诚、谭政、粟裕。中共七大后,广东代表团被分成了三部分,一部分南下,一部分去东北,还有一部分留在中央。而古大存正是被留在中央的那部分。

而在日本投降后,古大存受命前往东北工作,任西满分局常委、土改工作团团长等职。之后在解放战争中,他也随四野南下,回到中南工作,历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中南局副书记、广东副主席等职。

从这一系列工作经历也可以看出,古大存在中共七大后的工作重心实际是偏向政治工作的。也是因此,后来已经转向地方工作的古大存没有在大授衔时出现。至于什么叫被风雨打落,这就和古大存在地方上的经历有关了。

古大存对家乡还是很有感情的,因此在主持广东工作时手段大多数时候都比较温和。本来也没有错处,可广东的土改工作进度却因此与周围几个省份格格不入。中央又考虑到广东的特殊性,决定再派一个人来主持工作。

派来的人叫陶铸,他在土改上的手段就比较激进了。与此同时,他还大搞针对广东籍干部的“批判”,就连叶帅也被他弄得有些下不来台。古大存对陶铸有些不赞同,却也配合他的工作。但在一场“冯古反党联盟”的风波后,古大存因一封没看过的信和一个莫须有的罪名被下放到增城县。

1962年七千人大会后,广东省委也召开了省一级干部谈心会,省委第一书记陶铸保证会上“不抓辫子、不打棍子、不戴帽子”。

把陶铸的保证听进心里的古大存以为这是一场敞开心扉的谈心会,那是在会上大倒苦水。结果给自己惹来了新一轮的麻烦。被“左”倾路线裹挟的同志和民众,无力抗辩的古大存……这朵被毛主席称赞过的红玫瑰枯萎了。1966年11月4日,古大存离世。而他的“委屈”却在1983年才得以昭雪。

参考文献:

[1]江风.他是“带刺的红玫瑰”——古大存纪略[J].红广角,2011(03):25-29.

[2]《这位革命先辈,被毛泽东称赞为“带刺的红玫瑰”》 南方报业 2021-06-18

[3]《古大存:被毛泽东称为“一面斗争的旗帜”》  中国军网  2024-07-01

0 阅读:0

烛下青史

简介:用心创作,专注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