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试即将出分,大家在准备过年的时候也不要忘记着手准备复试呀,对于初试成绩好的同学来讲,复试可能会被反超,对于擦边过线的同学来讲,复试是你打场漂亮翻身仗的好机会!
每年因为复试,录取排名大洗牌的不在少数,所以,欢欢喜喜过大年的同时,还可以翻翻下面书单里的书,为复试做准备!
对复试而言,老师最可能也最高频的问题大概就是——“最近读过什么书?”“推荐一本你喜欢的书”……这种和书相关的问题了,复试的回答不能和初试一样,说自己读过《传播学理论》了,而应该在基础理论的层次上有更深层的理解和探索。
当然大家也可以思考自己要提交的研究计划和研究方向,在其中选择和自己研究方向一致的书目进行阅读,这样回答就更是一个整体!一起来看看今天师姐推荐的书单吧~
一、《乡土中国》

书本信息:费孝通,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这本书分别从乡村社区、文化传递、家族制度、道德观念、权力结构、社会规范、社会变迁等诸多方面深度解剖了中国乡土社会的结构及其本色,全面展现中国基层社会的面貌。从这本书中我们能清晰深刻地看到中国的基层社会和中国社会特有的乡土伦理体系。
推荐理由:这本书基本是社科必读书目,对备考北大的同学而言更是如此,北大老师会更偏好于社会学的视角进行思考,不论是新媒体的刘德寰老师,还是新传的张慧瑜等一系列的老师,都在课堂上cue过这本书,所以作为老师们的“心头宝”当然可以作为你回答的书目啦~
二、《交往在云端》

书本信息:南希·拜厄姆,曾任美国堪萨斯大学传播学教授,现任微软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传播、新媒体和粉丝文化。作为互联网研究领域的先驱,拜厄姆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研究互联网,主要研究领域在于,深入研究人们在人际关系中如何理解和使用新的通信技术。在《交往在云端》中,阐明了这一观点:即在当今我们生活的世界中,线上与线下是相互融合、交织的。作者为人们理解数字媒体在人际关系中扮演的角色提供了批判性的思考框架,讲述了互联网和移动电话是如何颠覆了我们对于自身和人际关系的许多传统认知,帮助读者理解日常关系中的这些重要变化。
推荐理由:北大老师对技术前沿热点的关注和互联网现象的关注是非常敏感和及时的,大家在初试备考时期就做过互联网文化相关的重点专题,那么在复试期间也可以结合比如刘金河等专注互联网研究的老师的关注点去讲自己的思考,也是比较符合老师期待的,又可以结合初试的内容,对大家来讲也比较好上手。
三、《未来是湿的》

书本信息:《未来是湿的》,又称《人人时代:无组织的组织力量》,是美国作家克莱·舍基2009年出版的一本关于思考互联网时代变革的书。本书主要阐述了在互联网下网络社会群体行动的巨大力量、这种力量对传统机构和职业带来的冲击和挑战、无组织的组织力量如何展现三个部分的内容,揭示了互联网时代群体行动背后的强大支撑力量,让人们对理解互联网群体构建的概念又有了一条思路。
推荐理由:这本书除了本身的内容能够给到我们理解互联网样貌的启发外,它的译者更是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胡泳教授,研究关注互联网和技术的同学,必然绕不开的一位热点老师,作为胡泳老师翻译的重点书目,也是大家复试阅读书目的一个不错选择。
四、《互联网的误读》

书本信息:《互联网的误读》是由詹姆斯·柯兰、娜塔莉·芬顿、德斯·弗里德曼共同写作而成的。这本书以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的视角切入,通过重新梳理互联网的性质、历史、功能,解构了对于互联网“妖魔化”和“天使化”的误读,旨在让人们重新正确地认识互联网。
推荐理由:互联网专题也是新传备考的一个必备专题,而且北大也有很多老师专注于互联网的研究,对于互联网的关注和研究不能仅仅局限于一些表面热点问题的解答,更要看到互联网的发展脉络以及其与社会之间的勾连,《互联网的误读》就从历史、社会等更深层次进行了解答,大家在回答问题和表达观点的时候就不会太空太大,也会比较契合老师们的观点。
五、《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书本信息:马克斯·韦伯(Max Weber,1864—1920),德国社会学家、哲学家,现代社会学与公共行政学的创始人之一,是社会学三大奠基人之一。《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反映了韦伯思想的一个总趋势,被西方学术界公认为世界名著。在该书中,韦伯论述了两个重要问题:西方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及其本质;社会伦理与经济行为的关系。该书在肯定精神与文化因素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力的前提下,阐述了新教伦理与潜藏在资本主义发展后面的某种心理驱动力(即资本主义精神)之间的某些关系。作者在书中致力于探讨这样一个问题,即近代资本主义为什么仅仅出现在西方,而在同时期的东方却呈现停滞之势。
推荐理由:这是社会学的经典著作,不论是学习社会学还是学习新闻传播,这本书可以说是给大家打下“社科”基础的一个重点书目,而且刘德寰、陈刚、吴靖等老师都在课上不止一次的推荐过,所以大家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获得知识和视野的提升,作为复试回答问题的答案,其实也是很讨巧的一个选择。
六、《奇云》

书本信息:约翰·杜海姆·彼得斯(John Durham Peters),美国当代著名的媒介史学家、传播理论家和传播哲学家。在《对空言说》中,彼得斯努力开创和培养一种批判的和历史的观念,强调建立扎实理论的重要性,试图给传播思想的谱系进行一个清晰和前后一致的梳理。在《奇云》中,彼得斯提出了建立一种“媒介哲学”的呼吁。他在书中提出了元素型媒介的新媒介哲学,将海天风火等自然元素纳入媒介概念之中,超越主体-客体之割裂,为打破人工媒介/自然媒介的二元对立论做出了许多努力。《奇云》的立论和风格与《对空言说》一脉相承,阐述了传播问题如古典和现代哲学、新型社会和认知科学,以及美国文学和通俗文化等等的相关问题。
推荐理由:《对空言说》也是新传备考的必读书目,但是大部分同学会在初试阶段阅读,在复试准备期间可以阅读《奇云》,两本书一脉相承,是进行媒介研究的重点书目,这两本书更是王洪喆老师的课程推荐书目,重要程度不言而喻,此外,北大很多老师也会关注媒介研究本身,所以如果研究兴趣在此的同学,这本书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七、《棉花帝国》

书本信息:斯文·贝克特(Sven Beckert)是哈佛大学的美国历史莱尔德·贝尔教授,教授现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美国资本主义历史、镀金时代美国史、劳工历史、全球资本主义课程。贝克特写作范围广泛,涉及资本主义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历史。本书是一本资本主义全球史,作者将棉花产业的历史实际与近代资本主义的历史紧密关联,通过叙述棉花产业发展的历史,解释了欧洲国家和资本家如何在短时间内重塑了这个世界历史上最重要的一项产业,并进而改变了整个世界面貌的。
推荐理由:国际传播作为北大近两年招生的热点和重点项目,对于准备国际传播的同学来讲,《棉花帝国》属于必读书目,他也是王维佳老师课程的推荐书目,通过这本书大家可以对全球资本主义发展史有更系统的认知,对国际传播秩序的建构也会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因此复试选择这本书也会出色不少。
八、《媒介与社会:权力、平台和参与》

书本信息:尼古拉斯·凯拉(Nicholas Carah),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传播与艺术学院副教授、副院长。本书介绍了媒介在现代社会中的角色和影响,分析了媒介对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作用,解释了数字媒体技术与每个人日益紧密的问题。探索了参与式数字文化和平台媒体时代的意义和权力之间的关系,帮助我们了解了媒介在塑造社会上发挥的核心作用,以及我们应如何成为知情的媒介公民。
推荐理由:“媒介化社会”是一个必须要准备到的概念,而且北大新传初试很多考题其实都是有一个大的“社会”视角,简答论述题都会在媒介化社会的基础上出的比较综合,所以这本书既可以和自己准备过的专题结合回答的比较深入具体,又可以契合老师们宏达的世界观框架,也是不错的选择。
九、《社会学的想象力》

书本信息:赖特·米尔斯(Charles Wright Mills),美国社会学家,文化批判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当时的美国正处于二战后的垄断资本主义向福利国家资本主义过渡时期,民主政治和资本主义经济再度复兴的背后,却是破败不堪暗流涌动的社会现实。作者按照“提出观点—解构当下研究偏向—观点内容(重构社会学的前景)—总结提升”的逻辑,对社会学研究的方向进行了思考和谈所。
推荐理由:学习新传丢不开的是社会学的基础知识,对于整个社会面貌的了解是我们对传播研究的基础,北大新传的老师基本都有社会学的背景,老师们在平时教学的过程中也会特别提到这一点,这本书也是大部分老师课程的推荐书目,如果可以从社会学的角度进行思考,必然不会陷入大家都在谈《乌合之众》《娱乐至死》的窠臼,让老师眼前一亮。
十、《作为文化的传播》

书本信息:詹姆斯·凯瑞,美国新闻传播学家,媒体批评家、文化历史学家,是美国文化研究的主要代表人物。在《作为文化的传播》中,凯瑞考察了美国新闻业的历史和现状,创造性地提出传播的传递观和仪式观,为美国新闻传播学的研究开辟了新路径。这是一本论文集,书的前半部分主要是文化研究的内容,后半部分则是与技术有关,书中的观点对我们的学习和研究都很有启发。
推荐理由:这本书属于传播学研究的经典读本,尤其对大部分同学来讲,对于研究生期间的研究方向,无外乎文化研究和技术研究两大取向,这本书可以为大家打下基础,这两个取向也是北大老师所关注的两大方向。复试中,老师提问这个问题,其实并不需要你全面的复述书本的内容,反而更想听到你对书里面内容的思考和你自己的观点,所以如果时间紧张,大家也可以选取其中的一个章节小点进行深入的思考,并结合一些书评、读书报告等等,准备一个2-3分钟的答案,更有性价比。
复试在即,同学们加油!胜利在望,不要松懈最后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