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腾:369亿票房却换不来一个奖?喜剧演员的“魔咒”该破了!

大可贝呀 2025-04-28 03:49:49

这年头,能把观众逗笑比让人哭难多了!可偏偏在华表奖提名公布时,那个让全国观众笑出腹肌的沈腾,又一次成了“陪跑专业户”。

这位主演票房高达369.79亿的“喜剧之王”,手握《独行月球》《飞驰人生2》两部入围影片,却连个男主角提名都没捞着。

难怪网友调侃:“沈腾这是要承包中国电影圈的'意难平'啊!”

要说沈腾的演艺之路,简直就是一部“逆袭爽剧”。2003年从军艺毕业后,这个东北小伙在话剧舞台摸爬滚打十年,愣是把开心麻花从小剧场带上了春晚。

记得2012年《今天的幸福》里那个贱萌的“郝建”吗?一夜之间,全国人民都记住了这个“长在笑点上的男人”。

转折点在2015年,《夏洛特烦恼》横空出世。

14.41亿的票房就像一记响亮的耳光,打醒了那些认为“喜剧登不了大雅之堂”的人。可谁能想到,这仅仅是开始——《西虹市首富》25.47亿,《飞驰人生》17.16亿,《独行月球》31.02亿...沈腾用数据证明:在电影院里,笑声才是最值钱的硬通货。

但吊诡的是,这位票房霸主在颁奖季却总像个“透明人”。金鸡奖陪跑、百花奖陪跑、华鼎奖陪跑...这次华表奖更绝,直接连入场券都不给了。反观同是喜剧出身的马丽,好歹还捧回过金鹰、百花奖杯。

这不禁让人想起周星驰那句:“我演的是悲剧,你们却当喜剧看。”

其实细品沈腾的表演,哪次不是“笑中带泪”?《飞驰人生》里,当他发现被组委会戏耍五年时,那个从震惊到愤怒再到认命的微表情变化,堪称教科书级别。《一念天堂》中一人分饰诈骗师、打工人等12个角色,每个身份切换得行云流水。这些被笑声掩盖的演技高光,难道就因为贴着“喜剧”标签,就不配被看见?

业内人士常说:“让人哭容易,让人笑难。”可我们的评奖标准似乎还停留在“苦大仇深才是艺术”的旧观念里。看看2022年百花奖,《我和我的父辈》里沈腾那段航天工程师的表演,把科研人员的执着与幽默平衡得恰到好处,结果呢?连个提名都没捞着。反倒是某些靠煽情bgm硬挤眼泪的表演,年年拿奖拿到手软。

网友们的眼睛可是雪亮的:

电影老饕:“建议设个'最让观众开心奖',沈腾能垄断到下世纪”

奖杯质检员:“沈腾缺的不是演技,是评委们的幽默细胞”

人间清醒:“当评奖标准跟不上观众审美,尴尬的到底是谁?”

更扎心的是,资本和市场也在给沈腾“设限”。投资方恨不得他每部戏都复制"夏洛特"式的成功,观众看到他不笑就觉得“货不对板”,就像他无奈说过的:“我现在连哭戏都得先琢磨怎么让观众笑。”这种“喜剧人”的枷锁,何尝不是一种职业歧视?

说到底,我们欠沈腾的不止一个奖杯,更是对喜剧艺术的尊重。卓别林能用《城市之光》让全世界又哭又笑,金·凯瑞靠《楚门的世界》证明喜剧演员的深度,周星驰用《功夫》把无厘头拍成史诗...我们的电影奖项,什么时候才能读懂"笑比哭难"的真谛?

当沈腾再次坐在颁奖礼观众席,用标志性的“假笑”掩饰失落时,或许该反思的是整个行业。毕竟,能让14亿人开怀大笑的本事,难道不比某些曲高和寡的“艺术”更珍贵?正如网友说的:“那些看不起喜剧的评委,先把自己的电影票房凑到369亿再说话!”

(数据来源:中国电影票房数据库/截至2025年4月)

0 阅读:1

大可贝呀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