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国籍加入美国,背负骂名却为国输送20位博士,如今弃美再归国

幽林鸟语声 2024-12-02 15:01:06

现实版身在曹营心在汉!高华健:曾经被国人扣上“罕见”“崇洋媚外”等标签的人,放弃中国籍加入美国,却在几十年间为中国输送了20位博士,功成名就的他,如今弃美归国,被美国人拉入黑名单,甚至母校还上了美国制裁名单。

2024年1月,高华健教授全职回国,加入清华大学,他的这一举动不禁让人们思考:一个曾被国人误解、背负骂名多年的科学家,为何最终选择回到祖国?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

少年天才的崛起:求知与抉择

1963年,高华健出生于四川成都,他从小就展现出异于常人的学习能力,对知识的渴求如同干涸的土地对雨水的渴望。

在那个年代,书籍是求知的主要途径,高华健如饥似渴地阅读着各种书籍,汲取着知识的养分,如同海绵吸水般迅速积累着自己的知识储备。

1978年,高考制度恢复,全国570万考生走进了考场。彼时,年仅15岁的高华健也毅然加入了这场竞争激烈的考试。

在很多人看来,这只是一个少年的冲动之举,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然而,高华健以其超乎常人的天赋和努力,顺利考入西安交通大学工程力学专业。

进入大学后,高华健虽然年纪尚小,但是却积极参与各种学术活动,发表了多篇颇具分量的论文,其学术水平令许多师生惊叹。

15岁就进入大学,他的知识储备远超同龄人,这让他在学术交流中展现出独特的见解和思考深度,尽管周围的赞誉声不断,高华健始终保持着谦虚谨慎的态度,他知道知识的海洋浩瀚无垠,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982年,高华健从西安交大毕业,年仅19岁,他渴望继续深造,去更高的学府学习,开拓眼界。

然而,家境贫寒的他无力承担出国留学的高昂费用,正当他陷入困境之时,国家出台的公费留学政策为他带来了希望,高华健获得了前往哈佛大学留学的机会,并获得了全额奖学金。

这个曾经备受瞩目的少年天才,即将踏上一条充满未知和挑战的道路。

哈佛求学:科学无国界,爱国有担当

那个年代,改革开放刚刚开始,中美之间在科技领域存在巨大的差距,先进的科研设备,丰富的学术资源,世界顶尖的学者……这一切都对渴望知识的高华健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1988年,25岁的高华健获得了哈佛大学工程科学博士学位。他的才华和成就得到了广泛认可,哈佛大学向他抛出了橄榄枝,邀请他留校任教。

与此同时,美国联邦研究所、德国金属研究所等国际顶尖研究中心也纷纷向他伸出橄榄枝。国内的中国科学院也希望他能回国效力,毕竟当时国内物理学领域人才匮乏,人们都盼望着他能用所学知识推动国家物理科学研究的进步。

然而,高华健最终选择留在美国,并放弃中国国籍转而加入美国国籍,这一举动在国内引发了轩然大波,他被冠以“白眼狼”、“卖国贼”等不光彩的称号,甚至连他的家人都不理解他,后来甚至干脆断了联系。

美国的媒体也对此事大肆报道,说什么高华健“弃暗投明”加入美国,一时之间舆论甚嚣尘上。

面对汹涌而来的批评,高华健只是平静地回应:“科学没有国界。”然后便转身投入到美国的科研工作中,仿佛外界的一切喧嚣都与他无关。

高华健的举动,在当时看来无疑是令人愤慨的,他拿着国家的资助出国留学,学成之后却选择留在美国,甚至加入了美国国籍,这在很多人看来是忘恩负义,是背叛祖国的行为。

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么?高华健做出如此选择的真正原因,其实很多人并不明白,只是看到了表象,对于高华建“卖国求荣”之类的抨击,历史会给出答案。

潜伏三十年:默默耕耘,人才培养

正所谓君子论芯不论行,在美国的三十年里,高华健除了科研工作,更重要的,是他默默为祖国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

当时国内科研条件的落后是事实,高华健之所以选择留在美国,是为了学习更先进的知识,掌握更关键的技术,最终将这些知识和技术带回祖国,为国家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对于高华建而言,加入美国国籍是为了能够在科研领域获得更多的方便,对高华健来说,个人荣辱得失并不值得惋惜,他选择的是,是一种更长远、更深沉的爱国方式,一种在当时环境下不得不做出的艰难选择。

他就像一位辛勤的园丁,默默地浇灌着这些未来的栋梁之才,当年受现实所迫,他留在美国时最好的选择,但如今随着中国强大,他也希望中国的学生能够学成回到祖国的土地上茁壮成长。

高华健在美国期间,发表了400多篇学术论文,在国际学术界享有盛誉。他所取得的科研成果,一部分被应用于美国的科研项目中,一部分则通过各种渠道,例如学术交流、授课等方式,传授给了中国的留学生。

实际上,当时的美国歧视严重,很多美国教授对中国留学生上课都是有所保留,而只有斯坦福大学,同意让高华健培养中国留学生,并承诺公平对待所有学生,所以高华健才选择了斯坦福大学。

进入大学任教后,高华健每逢有重要课程,或者讲到一些关键课程时,还会单独和中国学者进行学术交流,不断利用自己教授的身份,给他们开小灶。

在美国他所培养的学生中,有20多位成为了顶尖科学家,100多位获得了硕士研究生学位,这些人才回国后,在各自的领域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为国家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比如,中国空间站系统总指挥王翔就是高华健在美国期间培养的众多优秀学生之一,在高华健的指导下,王翔在固体力学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回国后,王翔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祖国的航天事业,为“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等重大航天工程做出了重要贡献,凭借着卓越的才华和丰富的经验,王翔后来担任了中国空间站的最高领导职务,这充分证明了他的实力和成就,也体现了高华健人才培养战略的成功。

高华健在美国的三十年,并非一帆风顺,他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既要面对科研工作的挑战,又要忍受来自国内的误解和批评。

他默默地承受着这一切,将所有的委屈和辛酸都埋藏在心底,因为他心中始终有一个坚定的信念:为了祖国的未来,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荣归故里:沉冤昭雪,再续辉煌

2024年1月,高华健做出了一个震惊世界的决定:全职加入清华大学,这个消息迅速传遍了全球,国内一片欢呼,人们为这位曾经被误解的科学家终于回到祖国而感到欣慰和自豪。

美国方面始料未及,他们失去了一个物理学领域的顶尖科学家,为此清华大学校长李路明和校党委书记邱勇亲自出席了高华健的欢迎仪式,足见其重视程度。

高华健的回归,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回归,更象征着大量先进科技成果和高端人才的回归。他带回了丰富的科研经验,带回了先进的科研理念,更带回了培养顶尖人才的成功经验。

他的回归,对于提升我国的科研实力,推动国家科技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在清华大学,高华健担任讲席教授,继续从事他热爱的科研工作,并致力于培养更多优秀的青年人才,希望他们能够肩负起科技强国的重任。

高华健的回归,也让曾经误解他的大众开始重新反思他当初的选择,人们开始逐渐理解他当年“科学无国界”的回应,并非是放弃祖国,而是选择了一种更长远、更有效的方式来报效祖国。

他用三十年的时间,证明了自己的爱国之心,也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敬佩。

结语:爱国情怀的升华

高华健教授的经历,是一个关于爱国、奉献和人才培养的传奇故事,他的选择,并非简单的“留下”或“归来”,而是基于对国家需求的深刻理解和对个人价值的理性判断。

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的深刻含义。

高华健的故事,也给当代年轻人带来了深刻的启示:爱国,不只是喊口号,更要落到实处。

高华健的经历告诉我们,爱国的方式有很多种,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无论是留在国外学习先进技术,还是回国服务,只要心中始终装着祖国,就都是爱国的体现。

高华健教授的故事,将激励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信息来源:

新京报 2024-04-27————清华大学成立力学与工程交叉研究院,“七院院士”高华健担任院长

中国教育报 2024-01-16————带动清华工科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七院院士高华健全职加盟清华大学

什么是航天强国?专访中国空间站系统总指挥王翔-2022-08-01 07:38·北青网

西安交通大学新闻网 2018-05-03————高华健校友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