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对口腔健康越来越重视,很多人有定期洗牙的习惯。但网络上还是有不少朋友担心:洗牙到底好不好?它有没有哪些潜在危害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洗牙,看看它到底是口腔护理的 “神助攻”,还是暗藏危机的 “坑”?
洗牙是怎么回事?
洗牙,专业术语称之为龈上洁治术,是利用洁治器械去除牙龈上的牙石、菌斑和色渍,并磨光牙面,以延迟菌斑和牙石的再沉积。
口腔里的食物残渣、细菌会在牙齿表面 慢慢形成一层黏糊糊的软垢,并逐渐钙化变成牙结石,不仅影响美观,更威胁着口腔健康。洗牙可以利用超声波的高频震动把这些牙结石 “震” 下来,清理掉细菌堆积形成的牙菌斑,最后再用橡皮杯和抛光膏将牙齿表面打磨光滑,让牙齿焕然一新。
洗牙有哪些好处?
首先,它能有效预防和治疗牙周病。牙结石长期刺激牙龈,会导致牙龈红肿、出血,时间长了,牙槽骨都可能被吸收,牙齿就会松动甚至脱落。洗牙把牙结石这个 “罪魁祸首” 清理掉,牙龈炎症减轻,牙周组织就能恢复健康,让牙齿稳稳地 “扎根” 在口腔里。
其次,洗牙能让你的口气清新自然。牙结石和软垢里藏着大量的细菌,它们分解食物残渣时会产生难闻的气味。洗牙把这些 “异味制造者” 清理掉,让你告别口臭,自信地微笑。
另外,洗牙还能让你拥有一口亮白的牙齿。长期喝茶、喝咖啡、抽烟,牙齿表面会留下色素沉着,让牙齿变得暗黄。洗牙不仅能去除牙结石,还能把大部分色素一并清理掉,让牙齿恢复原本的颜色。
洗牙那些让人担心的事儿
1、洗牙出血是咋回事?
很多人洗牙的时候会发现牙龈出血,吓得不轻,以为洗牙把牙齿洗坏了。其实这主要是牙龈本身有炎症,洗牙过程中器械可能会刺激到牙龈组织,引起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但别担心,这种出血通常是暂时的,且出血量不会太多。只要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炎症逐渐消退,出血情况很快就会得到改善。
2、洗牙后牙齿敏感,正常吗?
洗牙后,有些朋友会感觉牙齿变得敏感,吃冷热酸甜的食物时,牙齿像被 “电” 了一下,酸酸麻麻的。这是因为牙结石长期包裹在牙齿颈部,就像给牙齿穿上了一层厚厚的 “铠甲”,隔绝了外界的刺激。洗牙把牙结石去掉后,牙齿颈部的牙本质暴露出来,而牙本质上有许多小管,直接连通牙髓神经,外界的刺激就容易通过这些小管传导到牙髓,引起敏感症状。
不过别担心,这种敏感通常是暂时的,随着时间推移,牙齿会逐渐适应外界刺激,敏感症状也会慢慢消失。对于牙齿敏感,患者可以选择使用含有硝酸钾、氟化锶等成分的抗敏感牙膏进行缓解。同时,尽量避免食用过冷、过热、过酸、过甜的食物,减少对牙齿的刺激。
3、洗牙后牙缝变大,是洗牙洗的吗?
还有人洗完牙后发现牙缝变大了,以为洗牙把牙缝撑大了。其实,这也是牙结石搞的 “鬼”。牙结石长期堆积在牙缝里,把牙龈乳头挤得萎缩,牙齿之间的间隙被牙结石填满,看起来牙缝好像很小。洗牙把牙结石清理掉后,萎缩的牙龈乳头一时半会儿恢复不了,牙缝就露出来了,给人一种牙缝变大的错觉。如果牙缝过大影响美观或功能,可以通过牙齿矫正等方式进行改善。
4、洗牙导致牙裂,是真的吗?
网上有人说洗牙会导致牙裂,这可把不少人吓得不敢洗牙。汕头口腔医疗中心预防保健科医生强调,正规操作的洗牙一般不会导致牙裂。
洗牙时,超声波洁牙机的工作头是轻轻接触牙结石的,它的主要作用是震碎牙结石,而不是对牙齿施加过大的压力。只有在牙齿本身就存在隐裂、牙体组织薄弱等情况下,洗牙过程中的震动才可能让隐裂变得明显。只要选择正规的口腔医疗机构,由专业的医生进行洗牙操作,是不用担心洗牙会导致牙裂的。
洗牙到底有没有危害?
综上所述,洗牙本身并没有危害,反而是维护口腔健康的重要手段。当然,洗牙也有一些注意事项。比如,洗牙要选择正规的口腔医疗机构,使用经过严格消毒的器械,避免交叉感染。另外,洗牙的频率也不是越高越好,一般建议每年洗 1 - 2 次。别再被那些关于洗牙的谣言误导啦,大胆地去给牙齿来一场 “清洁之旅” 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