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牙痛支配的恐惧,相信不少人都经历过。可即使它再恐怖,还是有很多人选择“躺平”,等它自愈,真的可以吗?今天就来和大家聊聊关于牙痛的那些事儿。
牙痛的 “幕后黑手”
牙痛其实是身体发出的 “求救信号”,主要病因有:
1、深龋。龋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蛀牙。口腔内的细菌不断分解食物残渣产生酸性物质,慢慢腐蚀牙齿,当龋洞即将到达牙髓时,牙齿一受到刺激,疼痛就会找上门来。
2、牙髓炎。细菌突破牙釉质和牙本质的防线,侵入牙髓组织,引发炎症,此时会自发性产生疼痛剧烈,还可能在夜间 “变本加厉”,让人辗转难眠。
3、智齿冠周炎。智齿,是人类口腔中最晚萌出的牙齿,很多时候由于颌骨空间不足,无法正常萌出,部分牙冠被牙龈覆盖,形成一个隐蔽的“小口袋”,医学上称为盲袋。这个盲袋容易堆积细菌和食物残渣。当人体抵抗力下降,比如熬夜追剧 “爆肝”、压力山大、感冒生病时,这些细菌就会趁机“兴风作浪”,引发智齿周围软组织的炎症,导致疼痛。
此外,牙周炎、牙齿外伤、三叉神经痛等,都可能成为牙痛的诱因。
牙痛不治疗会有多严重?
很多人抱有侥幸心理,觉得牙痛忍一忍就过去了,说不定还能“佛系” 自愈。汕头口腔医疗中心医生提醒,牙痛放任不管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问题。
以龋齿为例,如果任由龋洞发展,牙齿会被越蛀越大,最终可能只剩下残根残冠,不仅影响咀嚼功能,还可能成为细菌滋生的 “温床”,引发根尖周炎、颌骨骨髓炎等更严重的疾病。
牙髓炎若不及时治疗,炎症会进一步扩散到根尖周组织,导致根尖周炎。此时,疼痛可能会暂时缓解,但这并不是病情好转的信号,而是牙髓组织已经坏死,炎症向根尖周围蔓延。随着炎症的加重,根尖区会形成脓肿,甚至引起面部肿胀、张口受限。
智齿冠周炎随着炎症加重,牙龈红肿明显,盲袋内会溢出脓性分泌物,严重时甚至会出现面部肿胀,张口受限。如果炎症扩散,还可能引起邻近组织的感染,导致颌下淋巴结肿大、疼痛,甚至出现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
不同病因牙痛的治疗方式
既然牙痛不能 “躺平” 等自愈,那该如何应对呢?针对不同病因导致的牙痛,治疗方法也各不相同。
对于龋齿,治疗的关键在于 “亡羊补牢”。如果龋洞较浅,医生通常会用专业工具去除龋坏组织,然后用补牙材料进行填充,让牙齿恢复原有的形态和功能。如果龋洞较深,已经接近牙髓,可能需要先进行安抚治疗,观察一段时间后再进行填充。
牙髓炎和根尖周炎通常需要进行根管治疗,医生会先打开牙髓腔,去除感染的牙髓组织,然后对根管进行清理、消毒和充填,消除炎症,保住患牙。
轻度的智齿冠周炎,医生通常会采用局部冲洗上药的方法。用专门的冲洗液,比如生理盐水、过氧化氢溶液,对盲袋进行彻底冲洗,然后在盲袋内放置消炎收敛的药物,帮助消除炎症。当炎症得到控制后,医生会根据智齿的具体情况制定后续方案。如果智齿位置正、有正常咬合功能,且对颌牙也正常,可以考虑保留智齿;但如果智齿位置不正,反复发炎,尽早拔除才是明智之举。
当牙痛找上门时,千万不要抱有侥幸心理,更不要盲目“躺平”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