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东晋·陶渊明《饮酒(其五)》
在纷繁复杂的世间生活,却能不被车马喧嚣与世事纷扰所动。
若问何以如此,只因内心秉持高远的情操,自然会感知到身处之地的宁静安详。
悠然地在花园篱笆边采撷菊花,视线可及之处,便是那静谧的南山。
山间弥漫的气息和傍晚时分的景色美不胜收,群鸟归巢,构成一幅和谐生动的画面。
这其中蕴含着生活的深层真谛,虽有感触万千,却又难以言表。
人活在世上,总要找到生命的价值,否则人就会处在焦虑和不安之中。而社会总是有一套公认的价值标准,多数人便以此为安身立命的依据。
拿陶渊明的时代来说,权力、地位、名誉,就是主要的价值尺度。但陶渊明通过自己的经历,已经深深地懂得:
要得到这一切,必须费尽心机去钻营、去争夺,装腔作势,吹牛拍马,察言观色,翻云覆雨,都是少不了的。
与其这么复杂,不如就不为那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直接弃官归隐来得悠然自得。
真正的超脱尘俗,是无论处于何种境况下都能坚守本心,不为物质欲望所驾驭,这正是明代儒学大家唐顺之所倡导的“胸中无事”的境界。
—02—
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
扣关无僮仆,窥室唯案几。
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
差池不相见,黾勉空仰止。
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
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
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
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
——唐·丘为《寻西山隐者不遇》
西山到处都有,这里西山当年在浙江嘉兴一带。
诗人兴致勃勃地沿着崎岖的山路走了很远来拜访西山的隐者,却与隐者失之交臂。
心中不禁猜想:隐士是驾车出去游玩了,还是去秋水中怡然自得地垂钓去了?一阵细雨而来,使草色更加青绿。
有情有致的景色正适合诗人恬静淡雅的心境,虽然没有见到隐者,却隐隐领悟到佛教清静的道理。
转念一想,玩得尽兴就可满意地下山,何必一定要见到隐士呢?恬静自适的心境溢于言表。
这是一首描写隐逸高趣的诗。诗以“寻西山隐者不遇”为题,到山中专程去寻访隐者,当然是出于对这位隐者的友情或景仰了,而竟然“不遇”,按照常理,这一定会使访者产生无限失望、惆怅之情。
但却出人意料之外,这首诗虽写“不遇”,却偏偏把隐者的生活和性格表现得历历在目;
却又借题“不遇”,而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自己的幽情雅趣和旷达的胸怀,似乎比相遇了更有收获,更为心满意足。
正是由于这一立意的新颖,而使这首诗变得有很强的新鲜感。
“庐山烟雨浙江潮”人的这一生,不断的寻寻觅觅,临了才发现原来兜兜转转又回到了原处。
好好享受过程,过好有意义的一天,何必在乎是否功成名就的虚荣。
—03—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 唐·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天宝三载(744)春,玄宗已经荒废政事,李白供奉翰林,他未能在事业上有所作为,终日无所事事,沉缅于花间樽前。
众花吐芳,交相争艳,李白在花间置一壶酒独自赏花饮酒, 可是这样的美景却只能自己欣赏,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寂寞之情可想而知。
来,举起酒杯邀请天上的明月与我共饮,虽然这皎法的日不能解酒中之味,身影也只能随身而动,但在这大好春光中,有月亮和影子与我相伴可抒发心由的幽情,也不枉这良辰美景。
喝到高兴之时,月亮和影子也与诗人一起举歌起舞,这是何等逍遥。
清醒的时候诗人与月影一起歌舞交欢,歌唱有月亮附和,起舞有影子相随,酒醉之后就各自离散。但愿永远做此忘情交游,相约于浩瀚的天河之间。
全诗笔致奔放,情思勃发,月影相伴,但终掩饰不住诗人内心孤寂之情。
人生在世,最遗憾的事情就是孤独,但是,我们要学会接受生命里注定残缺的部份,也许不完满,但也算是一种成全。
—04—
兵卫森画戟,宴寝凝清香。
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
烦疴近消散,嘉宾复满堂。
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
理会是非遣,性达形迹忘。
鲜肥属时禁,蔬果幸见尝。
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
神欢体自轻,意欲凌风翔。
吴中盛文史,群彦今汪洋。
方知大藩地,岂曰财赋疆。
——唐·韦应物《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贞观五年(789)韦应物在苏州任刺史,当时顾况贬饶州司户,途经苏州,曾和此诗。
闷热的夏日刚刚过去,韦应物在自己的官邸宴请各位文士。
海面上阵阵风雨飘洒过来,池塘亭阁顿时间清爽风凉,在这一良宵,宴请的嘉宾也逐渐到齐了。
新鲜水果、几盏清酒,又有宾客们的优美诗文助兴,是何等惬意之事。
诗人自感居干高位,却没有让当地百姓过上富足的生活,一片忧民爱民之心溢于言表。
诗末,韦应物称赞苏州不仅物产丰富,文采荟萃,而且人才济济,可见作为一郡之长对于辖地的热爱和自豪。
韦应物作为当地的名人,又是一州之长,能如此礼贤下士实在是难得的。
人吧,这一辈子,只要三观端正,但求无害于人,尽了自己的能力,也就是一种成功。
—05—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唐·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刘禹锡晚年与白居易同居洛阳,常有书信来往。
年老之后的白居易有思眼疾和足疾,看书、行动多有不便,于病中写给刘禹锡一首《咏老赠梦得》,向他诉苦。
刘禹锡收到他的来信之后,先叙述了老年人的苦况:体瘦、发稀、眼昏、病多,这些都是自然的现象。
谁不怕衰老呢?当人变老时,很少有人会怜惜。我们的身体逐渐消瘦,衣带也越收越紧,头发稀少,戴正了的帽子也总是偏斜到一边,我也有这样的情况。
但他随后笔锋一转,说为了保护眼睛,我们可以不要经常看书了,可以使用艾灸来缓解年老带来的诸多疾病。
他还描述了老年人值得自豪自傲的长处:历经人世荣辱沉浮,对社会有了更深的了解;目睹众生的愚贤善恶,对人生有了更清醒的体会。
仔细思量一下,其实老年很幸福,进入这一阶段就会无拘无束、自由自在。不要说日落树梢已是晚景了,放出的晚霞还可以照得满天彤红,灿烂无比。
刘禹锡在人生最辉煌的时候,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这一贬,那是足足蹉跎了二十三年。
命运多舛的他,经过无数次的挫折历练,年老之后才能这么乐观宽慰起老朋友,这是何其难得。
在生命高潮有波峰,享受它;在生命低潮的波谷享受它;享受生命, 无论是何时何地,因为生命这两个字本身就令人喜悦不尽。
—06—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
夜雨翦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唐·杜甫《赠卫八处士》
安史之乱之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杜甫从洛阳返回华州司功任所,途遇隐居不士的挚友卫八而作。
在兵荒马乱的年代,人与人之间别亦容易相见难,甚至难过天上的参商二星相见,真是人间两茫茫。
谁知道造化弄人,使得诗人与挚友分别二十年后又再次相见。
二十年前,同为意气风发、无所顾忌的年轻人,现却已成为两鬓斑白、子女成群的半百之人。
一夕重逢话旧畅饮,明日一旦离别却不知何年何月才能与君相见。
全诗自然纯朴,真垫之情一览无余。
—07—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唐·王维《青溪》
至德二年(757),唐军相继收复长安、洛阳,王维与其他陷贼之官,均被收系狱中,随后押到长安。这些人按律当死。
有人提出王维《凝碧宫》诗可证其忠于唐王朝之心,加之他的弟弟王缙请求削已官职以赎死罪,唐肃宗特此原谅了他,不但不杀,而且还给了个太子中允之职,可谓不幸中之大幸。
一条不知名的溪水,竟会在王维手下写出如此状态,真不愧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暖色溪流顺着山势千回万转,穿过山石发出喧闹声,而松林笼罩着山色异常幽静。
这一动一静,色彩鲜明。
诗尾诗人怅然:愿坐在这溪边的岩石上,竟日悠闲垂钓以了此终生。
至此,心境、物境在此浑然一致,融合为一了。
—08—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唐代的士人有隐居之风,或隐于闹市,或隐于山林、江湖。
他们因科考未及第而隐,或以及第但无意仕而隐,但大多数是因为性格孤僻、落拓不羁,在仕途中不愿趋炎附势,于是远离尘世,自娱自乐于山林田野。
不过只有孟浩然这种雅致高怀的人才能隐出文采风流。
终于熬过了闷热的夏日午后,诗人在夕阳西下的时候,休闲的松开发髻,打开窗户闲卧在床上,习习凉风送来的阵阵荷香让人倍觉幽静宽敞。
诗人本想即兴弹奏一曲,可转念一想谁又能听懂这其中之音呢?不觉在此良宵更加怀念自己的老友,感叹知音难求,流落出怀才不遇的怨恨。
语言自然流畅,诗意隽永,这是孟诗的一大特色。
—09—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
既至君门远,孰云吾道非。
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置酒临长道,同心与我违。
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
远树带行客,孤村当落晖。
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唐·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王维精通佛学,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维摩诘向弟子们讲学的书,王维很钦佩维摩诘,所以自己名为维,字摩诘。
这是一首老朋友落第,王维送别时安慰友人所作的诗。此诗围绕送友还乡,层层深入,娓娓道来。
诗人对綦毋潜参加科举考试落第一事反复地进行慰勉,鼓励友人不要灰心懊丧,落第只是暂时的失意,要相信世上还会有知音,如今政治清明,有才能的人最终是不会受埋没的,表达了对朋友怀才不遇的同情和劝慰,写得委婉尽致。
此刻,诗人与老友把酒送别心中不免感伤,友人很快会平安回到南方故里,千万不要因为这次落第而认为世上没有知音啊。
此诗叙事婉曲,不卑不亢,反复劝勉,实是解嘲,使落第者读后,精神也能感奋起来。
—10—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
——唐·綦毋潜《春泛若耶溪》
在上一首诗里,王维安慰完自己之后,綦毋潜终于在开元十四年(726)年登进士第。诗中到处透露着诗人放任自适的心情。
若耶溪是今天的浙江绍兴南若耶山下,真正的江南好地方。
徐徐晚风送走一叶小舟,夜里小舟转过西边的山谷,满天层斗,月光下水面上云雾缭绕。
小舟在河面上行进,两岸树木和天上的月亮仿佛在往后面倒退。
这首诗就像是一组活动的镜头,恍惚流动,给人一种轻松舒畅的感觉。
诗尾,诗人被若耶溪清幽而自然的景色而吸引,长叹道:世事如溪上烟雾缥缈迷茫,真想隐居溪边做个钓鱼的老人度过此生。全诗清幽孤静,一片神行。
—11—
永日方戚戚,出行复悠悠。
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轻舟。
尔辈况无恃,抚念益慈柔。
幼为长所育,两别泣不休。
对此结中肠,义往难复留。
自小阙内训,事姑贻我忧。
赖兹托令门,仁恤庶无尤。
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
孝恭遵妇道,容止顺其猷。
别离在今晨,见尔当何秋。
居闲始自遣,临感忽难收。
归来视幼女,零泪缘缨流。
——唐·韦应物《送杨氏女》
韦应物早年在长安做官时丧妻,他和妻子的感情很深,他们相敬如宾、共渡难关,家中“百事”全靠妻子料理,实在是一位贤内助。
妻子早亡,留有二幼女从此失去了母爱,从此父女三人相依为命,故而亲情异常浓烈。
此诗作于长女出嫁之时,不是对女儿疼爱有加,是决不会写出此等诗句的。
女儿在家时常常哭诉要嫁到遥远的地方,今天真的要远行了。
可怜女儿从小没有母亲,诗人从小对其爱护备至,虽然知道女大当嫁的道理,但是看到自己的女儿要远嫁他乡,心中不免万分惆怅。
对女儿千叮万嘱到了夫家一定要好好伺候婆婆,勤俭持家,遵守妇道。
因为诗人自己平时节俭,所备女儿的嫁妆也不是那么丰厚,希望女儿在嫁到杨家之后,能够得到夫家的疼惜。
在送走大女儿回来之后,看到小女儿痛哭不止,内心犹如刀搅更加悲伤不堪。
全诗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写出了真实感人的慈父形象。
—12—
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
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
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
遗言冀可冥,缮性何由熟。
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
日出雾露馀,青松如膏沐。
澹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
——唐·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唐代佛教林立,主要流行净土和禅宗两派。净土专念阿尼陀佛名号,以求往生西方净土。
柳宗元自幼好佛,谪贬永州之后更希望从佛学禅理当中寻求心理的寄托和解脱。
这天早晨柳宗元像往常一样汲取寒冷的井水漱一漱口,闲暇的拿着一本佛学经卷到东斋外面虚诚的诵读。
诗人在诵经之余不禁感叹:世人不去追求佛家的真谛,而是痴迷于追逐世上愚妄的形迹,他想领悟佛家的真谛,但不能心领神会怎么能精通呢?
看看道人的庭院是多么清静,油葱葱的青松接连着苔色,初晓的雾气还没有褪却。
见此情景心中宁静难以言悦,这种恬淡与安然,别有一番悟道的喜悦与满足。
—13—
癸卯岁,西原贼入道州,焚烧杀掠,几尽而去。
明年,贼又攻永破邵,不犯此州边鄙而退。
岂力能制敌与?盖蒙其伤怜而已。
诸使何为忍苦征敛,故作诗一篇以示官吏。昔岁逢太平,山林二十年。
泉源在庭户,洞壑当门前。
井税有常期,日晏犹得眠。
忽然遭世变,数岁亲戎旃。
今来典斯郡,山夷又纷然。
城小贼不屠,人贫伤可怜。
是以陷邻境,此州独见全。
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
今彼征敛者,迫之如火煎。
谁能绝人命,以作时世贤。
思欲委符节,引竿自刺船。
将家就鱼麦,归老江湖边。
——唐·元结《贼退示官吏》
太平岁月里,元结隐居山林二十年,环境安逸,生活淡然。
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广西境内爆发了反对唐王朝的起义,起义都被朝廷称为“西原蛮”。
次年五月,元结出任道州刺史,担任起管辖一方百姓的责任,匡世济民。
七月,西原蛮攻破了临近的永州和邵州,造反者可怜道州人民疾苦而没有发难,没有进攻道州。
虽然如此,可朝廷派官员来征收赋税。无疑催租逼债更如火燎油煎,这种行为和造反者又有什么区别呢?
诗人奉劝那些为了显示自己才能而不顾人民死亡的官僚,不要继续激起民愤了。
诗尾更是表达了诗人不愿与其同流合污,退出仕途,将家迁到鱼米之乡,了却余生的愿望。
全诗质朴无华,透露着诗人正直爱民的襟怀。
懂得急流勇退的人,才是人生的赢家。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妥,联系立即删除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笑着哭][笑着哭]
人闲蛋就疼,夜静春房空。 月出惊疝鸟,时常去加钟。 [笑着哭][笑着哭]
人闲摇微信,夜静刷抖音。 月初钱渐少,不敢再发春。 [笑着哭][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