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上存在着一种鲜为人知的思想——反出生主义(Anti-Natalism)。
我们可以将反出生主义,理解成一种非常悲观的思想态度。
反出生主义的主要观点是:众生皆苦,我们的世界是个弱肉强食的斗兽场,我们在世间上的痛苦多于快乐,那么我们就应该不把一个新的生命带来世界。只有不生育,才能彻底终结人类历代相传的苦难,如果知道人生充满苦难还生孩子,那无疑是一种十分自私的行为。
近几年,主张人类不应该生育的反出生主义者越来越多,特别是在当今社交媒体时代,让反出生主义者可以在全世界推广和宣传这种理念,正在逐渐形成气候。
有些人已经近乎走向极端,他们希望人类能够全部灭亡,他们觉得人类的本质是邪恶、暴力的,如果有一个红色按钮按一下就能让全人类消失,他们会毫不犹豫的按下。
当然,更多的人还是比较理性,他们仅认为生孩子是个“自私”的行为,尤其是针对患有遗传疾病,战乱国家,或者低收入人群等,这些孩子生下来可能就面临着一辈子的无尽痛苦,他们会怨恨他们的父母为什么生下他们。
日本的反出生主义思想发展日本也从大约10年前开始出现了“所有人类都不应该出生”的萌芽思想。
南非哲学家大卫·贝纳塔(David Benatar)的《宁可不曾存在过》一书于2017年在日本翻译出版,2019年日本杂志《现代思想》刊登了《思考反出生主义》,使得近几年对这个思想产生兴趣的日本群体加速增加。
这一思想正在日本暗潮翻涌,比如认为“人不出生反而更幸福”的悲观主义思想家齐奥朗(Emil Cioran)的著作被重新出版。纪伊国屋书店出版部长有马由起子表示,“1976年初版的《出生的麻烦》近年来销售额增加,增至3年前的5倍。今年出了新装版”。
现在,经过互联网的扩散,反出生主义这种新词汇开始被频繁使用。“最好不出生”、“不应该生孩子”。网络上普遍认为,人生在世有各种痛苦和快乐,但人承受的痛苦明显更多,你的回忆也是痛苦居多,而不是快乐。其背后是在全世界扩散的无助感和生活艰难等问题。
父母扭蛋近年来,由于贫富差距扩大等影响,认为人生取决于父母经济实力的“父母扭蛋”一词在日本成为流行语。
意思是:年轻人认为人生遇到什么样的父母,就好像打开扭蛋一样,不知道里面的礼物是否符合心意。
幸运的人,扭蛋中的父母是社会上层人士或有钱或有权或有美貌。不幸的人,则只能接受扭蛋中家境一般、样貌平平的父母。
在日本的一档新闻节目中,年轻人毫不避讳地表达对自己父母的不满,从经济实力到家乡地域再到外貌身高,似乎每一次人生的不如意,都能够与父母给予自己的出身不好联系在一起。
并且,他们还将这种不满和抱怨延伸到方方面面,让一切失败都与自己无关,而是全拜“父母所赐”。
年轻人之间弥漫着放弃和绝望感,很多人会认同人生的痛苦确实更多。
这是这些近乎“扭曲”的思想,使得这些年轻人都在考虑他们的下一代,“我们已经很失败了,我们不想让下一代再遭受这样的痛苦”。
所以,这样的年轻人根本不会去考虑生孩子。
人生不应该接受躺平年轻人可能已经被扭蛋抽中了平凡的家庭,但他们完全可以通过各种尝试,努力走出自己的人生。这并不是一种无法逃脱的宿命。
日本综艺《幸福!贫穷女孩》中有个名叫“咲”的女孩,家境平平,在一家地产公司工作,收入也并不高。
这位小姐姐毕业就立下目标:
1. 买楼,并且34岁前就要买下三栋楼,然后就此退休。 2. 35岁开一家猫咪咖啡馆。
为了实现这两个梦想,小姐姐每天努力攒钱,1天只花9块钱生活费。在27岁那年,她成功买下第一栋楼,价值1000万日元(人民币63万)。
后来又分别在2014年和2019年买了第二栋楼和第三栋楼,在自己33岁时完成第一个“小目标”。
买楼目标完成后,小姐姐很快开了一家猫咪咖啡馆,并辞职过上了梦寐以求的“铲屎官”生活。
同样都是平凡人,小姐姐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而把“父母扭蛋”论挂在嘴上的人,除了能从吐槽父母中获得一时的快感,生活并没有因此发生改变。
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森冈正博认为,人生存在快乐,但也面临痛苦。痛苦对心情能产生更大的影响。只要出现一个痛苦,快乐的感觉就会烟消云散,所以有时就会产生出自己没有出生就好了这样的想法。
但是如果人生仅以痛苦结束就真的太无趣了,年轻人应以苦恼作为弹簧,去自我探索、救赎和治愈。同时,如果失去了寻找幸福生活的动力,人生就不会快乐。
真正的人生之路,还需要自己前行。
[无奈吐舌]日本走过老路中国还是会再走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