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看到过这样一个现象,在现代或者是古代的大门上,经常会看到有密密麻麻的圆钉钉在上面,尤其是古代的北京城,去过北京故宫的人都应该很清楚,故宫的大门上会有很多排密密麻麻的圆钉。
那么就会有很多人有疑问,这些圆钉到底是干什么的?钉在上面会起到什么作用或者说有什么意义?接下来由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古代大门上钉钉子的这种习俗。
古代大门上钉钉子有什么作用呢?古代人是非常聪明的,他们之所以在大门上钉钉子绝不仅仅是为了好看,那么这样做到底还有什么别的用处吗?用处当然是有的,古代的人他们把这种钉子叫做“门钉”,它的主要作用主要是为了加固。
因为古时候的门和现在的门构造不太一样,古时候的门通常情况下,都是由几块木板拼接而成的,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比较松散,如果不加圆钉时间一长就会散掉,加上圆钉可以有效防止这种现象的产生,从而使大门的结构更加牢固。
然而随着朝代的发展,历史的变更,大门逐渐由木质的向铜制,铁质的去过渡,这样做既能使外观看起来比较美观,最重要的是这样做起到了防火的作用。
明朝时期,一些有钱的人家或者地主家庭都一般使用铜钉,然后找一些手艺比较好的工匠去给它的外表涂上金子的颜色,这样做既能使与大门的颜色相匹配显得好看,还可以证明他们的富贵。从这个时候开始,门钉就有了特别的装饰作用,起到一定的美化作用功能。
在清朝时期以前,人们一般对门钉的数量没有了要求,根据自己的意愿,他们想安多少就安多少,但是在清朝时期以及清朝时期以后,门钉的安装不再像以前那么随意,如果不听政府的规定私自去安装门钉,那么就会有反叛的嫌疑,说不定还会被治罪。
因为清朝时期的一些制度都是非常官僚主义的,门钉的数量以及排列顺序,都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等级制度,当然当时的人们也不敢去违抗命令,私自去给大门钉钉子。
古代在门上钉钉子有什么讲究?故宫大家都知道,在古代是皇帝所居之的地方,那时候的故宫叫做紫禁城,可想而知它的大门那一定是非常的高级,有九排以及九列,所以一共加起来有八十一颗钉子。
根据史书《大清会典》记载:“宫殿门庑皆崇基,上覆黄琉璃,门设金钉,坛庙圆丘外内垣门四,皆朱扉金钉,纵横各九。”
这里面为什么非要弄成九这个数字呢?不是随便弄得,它是由一定的说法的。因为九是数字中最大的单数,同时又是阳数中最大的存在,而且九又和“久”的读音相同,有着长久的美意,这样做象征了古代皇帝至高无上、不可撼动的王族地位。
不过古时候的午门、神武门以及西华门,这三个门的门钉只有八排九列,这又是什么意思?又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
那个时候的人们流行着这样说法,因为皇帝死后是从东华门经过的,当时的人们比较讲究一种说法,就是生为阳,死为阴,奇数是阳,相反偶数就是阴,所以当时大门钉子的数量少了一排,因此用了偶数。
但是这种说法比较牵强,人们很难信服,因为有的朝代皇帝死的时候,并不会经过东华门,不足以解释这种钉子少一排的现象,所以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合理的解释。
另外在清朝时期,朝廷对一些皇族后裔在使用门钉的材料以及数量上都有一定的严格限制,明文明确规定,据史书记载到:
“世子府制,正门五间,门钉减亲王七之二”,“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与世子府同。”
从而可见如果不按规定去实施,那么会遭到一定处罚的。
门钉的历史演变门钉在最早的历史记载中,其实它最初是不叫“门钉”的,它有另外一种叫法“涿弋”。这个时候的门是用木质的材料所制造的,那个时候如果发生战争,人们就会把泥涂抹在门上,起到一定的防火效果。
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到了后期开始去流行铁门,然后将一颗颗的钉在铁门的外边,每一个角都有钢铁去焊制而成,不论是在外观上还是实用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起到非常好的装饰作用效果。
虽然说那个时候的门钉已经发展的非常好了,但是和古建筑的门钉相比,它还是没有什么优势的,古代建筑的大门全是金色的大门钉,一看给人的感觉就是非常的豪华以及奢侈,而且还能给人带去非常美的视觉体验,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里,一些皇帝统治者非常重视门钉的使用,因为他们把它当做是封建等级的标志。
据史书记载,明朝时期的朱元璋,曾把门钉的使用制度列到了典章制度里面,因为“门钉无考”,所以明朝只对王城规定了一项制度,“正门以红漆金涂铜钉”,门钉的数量不受任何的规定,另外对各级各部的官员都没有提起到门钉,但是这种做法一直延续到清朝时期。
在清朝时期及以后,门钉不论是在数量上或者是材料上,它都是有很大讲究的,不仅仅再是去图它的外观好看这么简单了,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严重的封建等级制度,不同的门钉排列在一定的程度上都能体现出其身份的不同。
清朝对大门门钉的使用依照《大清会典》里有关记载,亲王府制:“门钉纵九横七”,郡王府则是五十九个门钉,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当时比郡王府四五十个门钉还要再多四个。
不但是门钉的数量是不同的,相反在门钉的材料上,也同样引起了很大的变化,门钉由以前的金钉改为了铁钉制作,因此也就比郡王府的铁钉的等级相对要低一些。
所以当时也流传了这么一句话:“公门铁钉纵横皆七,侯以下递减至五。”这就是古时候的清朝对门钉使用的要求制度,同时这也是它历史演变的过程。
紫禁城的古建筑门钉上又有哪些运用智慧呢?去过北京的人都知道,在紫禁城的门上都钉了许多密密麻麻的圆钉,那么从建筑艺术的相关角度来看,这些门钉体现了我国优秀的装饰水平,在全国以及全世界都是非常令人叹止的。
门钉上的门帽都是圆形的图钉状,这样做一方面显得大门比较厚实,另一方面由于圆本身的形状问题,会给人一种柔和以及圆润的美感。
从建筑文化的相关方面来看,这样做还体现了我国古代时期的一些习俗以及一些民族文化。因为在古代的时候,人们一提起门钉,就会想到这是“镇物”的象征,同样不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去摸一下门钉都会有驱逐避邪的说法。
比如说明末清初时期褚人在《补集卷四》中有记载到,在元宵佳节时期,当时古代有一种风俗,京城的大人小孩都会去正阳门去摸门钉,目的就是把晦气驱走同时赶走病魔。同时人们在一些大型的传统节日前后,都会去数门钉,为的也是把病魔赶走。
在古代门钉还可以反映出我国的阴阳五行的文化,在我国古代时期一些哲学家们都认为,在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仅仅是对立的,一种是“阴”,另外一种是“阳”,同时宇宙想要去运行自然也离不开“金、木、水、火、土”这几种元素的相互配合作用,这五种元素天生就是相生相克的关系。
因此古人就认为,紫禁城的东部在五行中属于“木”,另外皇帝一般行事都会在紫禁城的中部,对应的在五行中属于“土”,“土”会受到“木”的克制,因此这样会有威胁到皇权的意思,所以就把阳木改成了阴木,阴数中“八”又是最大的数,因此紫禁城的东华门就只有八排,这些就是古时候紫禁城的门钉所包含的智慧。
结语门钉在我国的历史文化上有很多的文化以及讲究,它之所以可以被古代的人去推广以及喜欢,一定是有原因的,总而言之基本的作用就是为了美观、坚实,但是如果往深层次的去挖掘,它代表了我国优秀高端的建筑技术,体现了我国超前的建筑文化。
直到现在农村的大门上基本都有铁钉的存在,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古代的门钉的影响力以及它的受欢迎程度,它不仅仅是建筑的体现,更多的反映的是我国古代社会浓厚的文化,以及它为中国文化所作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