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兆基治丧委员会名单公布,全是香港富商政要,李嘉诚父子没参与

孟绅评娱乐八卦 2025-04-27 03:15:09

前言

上个月17日,有着“香港巴菲特”之称李兆基在家人的陪伴下与世长辞,享年97岁,港府特地发文悼念。

与此同时,同岁的另一位香港富豪却深陷舆论风波。

4月25日,李兆基的恒基兆业地产公司在官网公布了治丧委员会的名单。香港两任特首梁振英和李家超担任治丧会的主任,其他有点名头的港商政要也在名单之上

但与李兆基“相爱相杀”一辈子,同在“香港四大富豪”之列的李嘉诚却不在名单之上,引起了众多猜测。

“双李”的同与不同

在香港商界的历史长河中,李嘉诚与李兆基的名字始终如双子星般闪耀,不仅仅是因为同一个姓氏,更因为两人的年龄也相仿。

但同一姓氏、同一年出生的两人家庭背景却截然不同。

李嘉诚出身寒微,13岁辍学打工,从塑胶花厂学徒起步,以敏锐眼光抓住地产行业崛起的机遇,创立长江实业,逐步构建起涵盖地产、能源的庞大商业帝国。

李兆基则是“含着金钥匙出生”,家族经营金铺银号,15岁便涉足金融业务。

1948年带着1000元港币赴港创业,从外汇黄金买卖转向地产,凭借“分层出售、分期付款”的创新模式,迅速打开市场。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 2025年3月18日 《再见“四叔”李兆基:从金铺神童到商界巨擘》

1972年,两人和其他两位香港富商共同开发沙田第一城,总投资2060万港元,最终获利超400亿港元。

这是“四大家族”唯一一次联手,也成为香港地产黄金时代的标志性事件。

但是,随着各自商业版图的扩张,两人的竞争逐渐白热化。1994年,李嘉诚的长实与李兆基的恒基在马鞍山展开“楼盘价格战”。

李嘉诚率先降价推出海柏花园,李兆基则以幸运抽奖、装修套餐等策略反击。双方甚至派人连夜在对方售楼处挂出更低价的横幅。

不过这些都是正经的商业竞争,还远不到老死不相往来的地步,毕竟香港的地界就那么大,说得出名号的富商就那么多。

抬头不见低头见,就算再怎么看不上对方,见了面也总是笑意盈盈的。但一个事件的发生,彻底改变了两人之间还算和气的氛围。

1993年,李嘉诚计划收购杨志云家族持有的美丽华酒店,意图拆楼改建住宅。杨氏遗孀为保留丈夫心血,转而求助李兆基。

后者以“半价收购但保留品牌”的条件截胡,令李嘉诚损失超150亿港元,此时变成了横在两人中间的一道梁子。

然而要真的讨论起来,两人之间的矛盾又何止一个“美丽华酒店”。

李兆基这个人的经济目光很长远,喜欢搞“长线布局”,因为看中内地的市场和生产能力,他加入了胡应湘的“反李联盟”。

这个“反李联盟”反的就是“李嘉诚”,因为他们支持的港珠澳大桥项目,实实在在地影响了李嘉诚的港口生意,所以李嘉诚不愿意这个项目动工。

李嘉诚确实有钱,在香港也有影响力,但“反李联盟”里既有李兆基这样的大港商,也有“赌王”何鸿燊这样的澳门富豪。

无论李嘉诚如何反对,如何设“槛”,港珠澳大桥还是动工了,并且这个项目的成功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一体化,被官方赞为“商之大者,为国为民”。

因为这个事情,李兆基在官方那里的名声要好很多,在上个月他去世的消息传出后,香港特首李家超还特地哀悼,称其为“杰出商界领袖和企业家”。

反而是李嘉诚上个月因为“卖港口”的事情名声受损,港府甚至在香港媒体《大公报》上三次发文批评,就连上一任特首梁振英也发声表示不认同。

两个“李”,同一年出生,同样在香港发家,同样靠着房地产大赚特赚,却因为个人选择的不同,竟在晚年走向截然不同的道路。

“缠斗”一辈子了,李兆基先走一步,老对手李嘉诚连治丧委员会都没参与,也让很多人吃惊。

信息来源:恒基兆业地产有限公司官网 2024年4月25日 《李兆基博士治丧委员会名单及葬礼安排》

未在名单上引众人议论

我们都知道香港四大富豪,分别是李嘉诚、李兆基、郭得胜和郑裕彤。

后两位前些年就已经去世了,但是这两位的治丧委员会名单上,李兆基和李嘉诚都出现了。

偏偏这一次李兆基去世,李嘉诚没有参与不说,就连李嘉诚的儿子们也没有代表父亲出现在名单之上。

有人猜测可能是因为此前两人的生意纠纷,导致双方“老死不相往来”,所以索性就不出席了。

不过更多人猜测,眼下的李嘉诚家族正因为卖港口的事件处于风口浪尖之上,稍微有点动静就会被拿来大做文章。

这次李兆基治丧委员会名单上写得清清楚楚,主任是现任特首李家超,名誉主任是上任特首梁振英,还有其他的香港政要。

两任特首都公开批评过李嘉诚家族枉顾国家利益,准备将港口卖给美国财团的事情,现在港口只是暂缓交易,并没有盖棺定论。

在共同的场合出现,就算李嘉诚本人不觉得有问题,也难免会惊动媒体,喧宾夺主。

为李兆基先生准备的后事,还是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这是对逝者的尊重,也是对逝者家属的尊重。

结语

曾经的香港四大富豪仅剩李嘉诚一人,曾经那个辉煌的时代的落幕钟声好似快要敲响。

这些商界巨擘的故事,不仅是个人奋斗与财富积累的历程,更折射出香港在时代浪潮中的发展变迁。

李嘉诚与李兆基的 “缠斗”,是商业竞争的缩影,而他们不同的选择也为后人留下深刻启示。

在新时代背景下,企业的发展早已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唯有将个人、企业发展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才能走得更稳更远。

香港的未来,正需要新一代企业家传承前辈拼搏精神,同时以更开阔的视野和格局,为香港的繁荣稳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0 阅读:26

孟绅评娱乐八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