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日前强硬表态,拒绝所有外部势力主导战后重建,将阿拉伯国家联盟推至国际博弈的前台。这场涉及百亿美元重建资金、辐射中东权力格局的争夺战,正演变为阿拉伯世界与西方阵营的角力场。
哈马斯政治局成员穆萨·阿布·马尔祖克在贝鲁特发表声明时,特意选择在被以色列空袭摧毁的加沙市政厅废墟前拍摄视频。"我们不会让推土机成为新型殖民工具。"这位身着防弹背心的领导人指着身后扭曲的钢筋强调。该表态直指美国提出的"新马歇尔计划"——该方案要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监管重建资金,并设立由美欧主导的监督委员会。
开罗外交界流传的文件显示,埃及主导的阿拉伯重建方案包含三大核心:建立海湾国家注资的专项基金、组建阿拉伯技术团队接管基础设施修复、由约旦和埃及联合训练加沙安全部队。与美方方案最大的分歧在于,阿拉伯版本明确将哈马斯纳入临时治理架构,允许其保留地方治安权限。这种设计引发以色列强烈反对,却赢得卡塔尔、阿尔及利亚等国的支持。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的穿梭外交遭遇意料之外的阻力。他在利雅得与沙特王储会晤时,对方拿出卫星地图展示加沙医院废墟:"当我们的推土机清理瓦砾时,华盛顿的附加条件不应该成为绊脚石。"沙特外交大臣费萨尔更直言,阿拉伯国家已累计向巴勒斯坦提供超过400亿美元援助,"我们比任何外部势力都更清楚如何有效使用这些资金"。
地缘经济层面的争夺同样激烈。土耳其迅速与埃及达成协议,其建筑巨头将在首批重建工程中承建3万套安置房;阿联酋则着手修复加沙海水淡化厂,该项目建成后可满足60%居民用水需求。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欧洲企业虽获得价值28亿美元的重建合同,但附加条款要求必须雇佣以色列监理公司,导致工程进展缓慢。
哈马斯的战略转向耐人寻味。该组织首次公开接受阿拉伯国家监督武器管理,同意将安全部队规模缩减至1.2万人,换取参与重建决策的席位。政治分析人士指出,这种妥协实为生存智慧——加沙230万居民中,失业率已飙升至67%,民生压力正转化成对哈马斯统治合法性的质疑。
华盛顿的战略焦虑在五角大楼的兵力部署中可见端倪。美军中央司令部悄然向塞浦路斯增派500名工程兵,第101空降师在约旦的演习重点转为城市重建行动。这种"硬实力"铺垫暴露出美方的深层意图:通过控制关键基础设施,维持对加沙的长期影响力。
重建资金的流向成为最新焦点。国际透明组织报告显示,阿拉伯方案设立的三重审计制度要求每笔支出同步接受阿盟、伊斯兰开发银行和巴勒斯坦审计署监督,这直接冲击了西方主导的全球援助体系。更令欧美不安的是,中国进出口银行表示愿意为重建项目提供优惠贷款,前提是"尊重地区国家主导权"。
在这场多维度的博弈中,加沙民众的困境仍未缓解。联合国近东救济工程处的数据显示,目前仅有18%的废墟被清理,35万人栖身在临时帐篷中。当阿拉伯工程师开始修复被毁的希法医院时,以色列国防军却以"安全审查"为由扣留了三批医疗设备。这种反复拉锯预示着重建之路的坎坷,也折射出巴勒斯坦问题复杂的现实困境。
随着阿盟特别峰会临近,地区力量正在重新划定势力范围。俄罗斯提议召开四方会谈遭美方拒绝,法国试图斡旋的"第三方监督机制"也未获响应。在加沙城飘扬的阿拉伯工程队旗帜背后,一场改写中东权力规则的地缘政治变革正在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