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亿骗局暴雷!创始人潜逃,现场大门紧锁,把烂摊子甩给了投资者

悠然见山 2024-12-23 20:04:52

不过,像这样骗取老百姓血汗钱的“社会毒瘤”,还未被完全铲除。

那么,这个集团是如何行骗的?

从“养老天堂”到“财富噩梦”

“养老”两个字,本该让人感到温暖和安心,但在上海,这个词却成了一场噩梦的开端。

2024年12月,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局发布的一则公告,揭开了金恪集团百亿元养老投资骗局的冰山一角。

这起骗局涉案金额超过百亿元,受害者超过一万人,其中绝大多数是辛苦攒了一辈子钱的老年人,他们原本期待着安享晚年,却不料落入了精心设计的陷阱。

2014年,金恪集团横空出世,32亿元的注册资本,让很多人对这家公司充满信心。

集团也打着“养老服务”的旗号,在全国各地布局,从养老社区到旅游度假,业务范围看起来令人眼花缭乱。

他们的套路很高明,先是以养老服务和旅游项目吸引老年人成为会员,再派出“管家”,向这些会员推销各种租赁和投资产品。

这些“管家”嘴上说得天花乱坠,承诺10%的年固定收益率,让不少老年人心动不已。

“每年10%的收益,比银行利息高多了,而且是大公司担保,应该很稳妥。”这是很多老人当初的想法,可谁能想到,这些看似美好的承诺,最终会变成一场空。

到了2024年8月,问题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反映,他们的收益兑付出现了延迟。

有人着急打电话询问,却被各种理由搪塞过去,而到了10月,情况彻底失控——公司人去楼空,负责人联系不上,投资者这才意识到上当受骗。

那么,这个骗局究竟为什么能够骗到这么多人?

一场精心设计的“庞氏游戏”

主要因为他们抓住了养老这个痛点,近年来,养老产业被称为朝阳产业,市场前景广阔。

金恪集团就是打着这面旗号,用“养老地产+旅居养老+养老金融”的概念,画了一个让人心动的大饼,但实际运作中,他们玩的是最原始的“拆东墙补西墙”把戏:

用高息回报吸引老年人投资,再用新投资人的钱来支付前期投资者的收益。

这种运作模式可短时间内招揽大量客户,也是典型的“庞氏骗局”,可一旦新增资金跟不上支付需求,整个资金链就会断裂。

但让人痛心的是,因为很多老年人缺乏金融风险意识,一心想着高收益,最终才会落入陷阱。

如今金恪集团养老骗局已经暴雷,有传言称,实际控股人王建峰早已将大量资金转移到了境外,带着家人离开了中国。

走进金恪集团位于上海的总部大楼,曾经熙熙攘攘的办公区如今冷清得可怕,在全国各地的分公司,情况更是惨不忍睹,大门紧锁,墙上贴满了讨债的字条。

一位前员工透露:“从8月开始就没发过工资,公司一直说在处理资金问题,让我们再等等。到了10月,领导们的电话全都打不通了,微信也被拉黑了。”

目前,警方已经冻结了金恪集团在境内的大部分资产,但要追回全部资金恐怕并不容易。

警钟长鸣

在我国快速步入老龄化社会的背景下,养老产业成了香饽饽,但同时也成了不法分子眼中的“肥肉”。

数据显示,到2022年底,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2.8亿,占总人口的20%。

庞大的养老市场需求,让许多打着“养老”旗号的项目应运而生,但监管体系的滞后,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而老年人普遍缺乏理财经验,容易被高息诱惑。

就像金恪集团,他就是抓住了老年人的这些心理特点,他们派出的“管家”都经过专门培训,懂得如何和老年人拉近距离,知道怎样用“保本保息”等字眼打动人心。

所以投资者要牢牢记住“天上不会掉馅饼”这句老话,任何承诺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收益,都要打个问号,特别是涉及养老钱的投资,更要谨慎再谨慎。

除此之外,监管漏洞也让此类骗局有了可乘之机,所以监管部门要尽快建立起养老产业的专门监管体系。

现在市面上各种养老项目层出不穷,如何甄别真伪、如何保护投资者权益,都需要明确的规则和制度。

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新型骗局可能会越来越“高科技”,区块链养老、智能养老等概念已经出现,这些新领域的监管也要及时跟上。

最重要的是,全社会要形成共识:养老产业是民生工程,不是圈钱工具。

只有构建起透明、规范的市场环境,才能让老年人的养老钱真正用在刀刃上,让养老产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澎湃新闻-2024/21.21《突然暴雷!涉案金额或超百亿!知名平台被立案调查》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