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加达:黑暗中的三点亮光

茶狐看世界 2024-09-12 18:36:41

在很多人眼里,印尼是一个穷国,其实这种说法不太准确,更恰当地说,印尼是一个贫富差距极大的国家,不仅阶层差距大,地区差距也很大。

2022年,印尼最穷的巴布亚高地省,人均GDP为1107美元,比某些非洲国家还穷,而最富裕的雅加达,人均GDP高达2.1万美元,比某些欧洲国家还富。

雅加达号称东南亚最大城市,人口1100万,如果把雅加达作为一个单独的经济体,按照联合国标准,是妥妥的发达国家。作为一个省级行政单位,如果把雅加达的人均GDP放在中国,排名将仅次于上海、北京,位列第三,甚至超过浙江、福建。

第一天到雅加达,我坐着网约车,从气派豪华的机场到市区,仿佛从发达国家,跌入贫民窟。

雅加达的交通非常混乱,司机一边开车,一边不停抱怨,traffic ! traffic ! too much traffic !(车、车、车太多了!)

其实,雅加达的汽车数量并不多,多的是摩托车,速度奇快,见缝插针,让司机很头疼,一方面怕撞上摩托车,要赔钱,另一方面,又怕被摩托车剐蹭,根本无法追究,只能吃哑巴亏。

雅加达的摩托车,就像我们的电瓶车,相同点在于,汽车必须让着他们,不同点在于,雅加达的摩托车速度更快,更危险。同样的路程,摩托车总比汽车省时间,所以,有时候你必须打摩的,不仅省钱,更省时间。

当天,雅加达气温33度,烈日当头,地表温度接近40度。而此时,马路上的摩托车骑手,大部分都穿着长袖长裤。我猜测,他们是怕被晒黑,当地人对浅肤色的钟爱,远超我们的想象。风吹日晒的底层劳动者,虽然已经很黑,也不希望被晒得更黑。

正当我摇下车窗,拿出手机准备拍照的时候,司机马上制止道:「小心被飞车党给抢了」。「抢」这个字,他用的是Grab,而他所在的网约车平台,也叫Grab。

雅加达的街头,有一种很奇怪的人,他们皮肤黝黑,衣着随意,居然不穿鞋,光着脚在马路上走来走去,指手画脚的样子,看上去像交警,但又没穿制服。对我来说,他们的身份,至今依然是一个迷。

另外一个细节是。在雅加达,我又见到那些眼熟的汽油瓶。十几年前,我租了一个摩托车在泰国清迈自驾,当地售卖汽油就是用这种方式。

没想到,十几年过后,在人均GDP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的雅加达,居然还是这么卖汽油。每瓶汽油就是一升,价格是1.2万卢比,相当于5.5人民币,比正规的加油站便宜一点。

我看到这些汽油瓶,第一反应,那可不是简单的燃料,而是一瓶瓶不稳定因素,莫洛托夫燃烧瓶的噩梦,仿佛近在眼前。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既然连莫洛托夫燃烧瓶都不担心,说明这个国家对社会治安很有信心。

我去过很多东南亚国家,新加坡、马来西亚的经济水平不错,路边餐饮小店的卫生条件非常好。就算经济略差的泰国、越南,小店的卫生条件也比我们好。

但是,在雅加达的第一天,我住在市中心,入住后,出门逛街,看到很多非常肮脏的街头小店,那场面甚至给我造成心理阴影。离开雅加达几天之后,阴影才逐渐消除。

这次印尼之行,我去了四个大城市:雅加达、万隆、日惹、泗水,其中,我对雅加达的评价是最低的。回想起雅加达,脑海里仿佛一片黑暗。

不过,在这片黑暗中,雅加达也有3个亮点。

青年旅社

我年轻的时候,出国旅行,很喜欢住青旅,主要是为了省钱。有一次,坐火车去北京,入住北京城南的青旅,场面记忆犹新。那是我第一次住男女混住房,一共6个床位,住了5个人,除了我,都是金发碧眼的北欧大妞,她们穿着小裤衩跑来跑去,让我感觉很尴尬。

三十岁之后,我就很少住青旅了。但疫情之后,我出国旅行,又开始尝试青旅。不过,现在我必须住单间,一来,怕吵到别人,二来,怕被别人吵到。人到中年休息不好,隔天体力就很难恢复,毕竟岁月不饶人啊。

这一次印尼之旅,我住了五星酒店,雨林木屋,乡间民宿,连锁酒店,数字游民共享社区,青年旅舍。可以说,这20天,我几乎把各种业态,都体验了一遍。

其中,让我最怀念的,就是雅加达的青旅。

首先,交通方便。

青旅的选址,通常在闹市区和景点附近。顾客以年轻背包客为主,对住宿条件,他们可以妥协,但对交通便利,却非常在意。我住的雅加达青旅,就在荷兰老城附近,可以步行抵达很多景点,周围的治安也很好。

其次,社交环境。

青旅最大的卖点,就是有社交场所。全世界的旅行者可以分享信息。而酒店几乎没有这个功能,主打社交隔离,各过各的,老死不相往来。住青旅,我经常跟一群年轻人出门聚餐,更有乐趣,安全也更有保障。

我一直认为,年纪越大,信息茧房越严重,一定要主动接触不同的人,尤其是年轻人,我们可以从他们那里学到很多东西。

再次,英语环境。

十几年不住青旅,我发现,以青年旅社为样本。如今的年轻人相比我们这一代,最大的区别就是英语好了。

十几年前住青旅,英语最好的,当然是美英加新,然后就是欧洲各小国,如瑞士、荷兰、比利时等。印度人的英语,好是好,就是听不太懂。其它国家的英语,口音重,词汇量低,表达不流利。

如今,无论是中日韩、印巴,还是南欧、中东、拉美、非洲,英语水平都大幅进步。年轻人之间的壁垒越来越少,世界语正渐渐浮出水面。

我这一代人讲普通话,通常带着一点温州腔,原因是,我们老师的普通话就不准。但到了我儿子这一代人,他们形成了一种毫无地方口音的普通话,几乎全国各地的年轻人都差不多。光凭口音,你完全听不出,他们来自哪里。解放后,经过几代人的推广,量变形成质变,普通话已经成为真正的国语。

如今,推动英语全球化的,不是英美,而是中国、印度、中东、拉美,一旦这些人口众多的地区普及英语,也会量变引起质变,英语作为国际语言的地位,也就不可逆了。

中年人出国住青旅,其实非常划算,相当于找了一群口语老师,免费给你当陪练。

最后,建筑特色。

我现在的策略就是,三分之一住青旅,三分之二住酒店。酒店都是标准设计,千篇一律,但也有好处,服务水平稳定,没有惊喜,也没有惊吓。青旅的特点就是个性化,如同开盲盒,既有惊喜,也有惊吓。

雅加达老城Wonderloft Hostel青旅,是我一路上体验最好的一家。前身是有一百多年历史的荷兰殖民建筑。室内挑高很高,墙体非常厚实。虽然不豪华,却也很别致,色彩搭配非常养眼,整体设计水平,超过绝大多数酒店。

所谓缺点,就是少了很多配置。比如说,拖鞋、牙具、电视、冰箱,通通没有,但这些对我来说,可有可无。此外,也没什么服务。标间每晚只要一百人民币,你还能奢求什么呢?

雅加达老城

来到雅加达老城kota Tua,放眼望去,都是橘顶白墙的欧式建筑,让我想起南非的开普敦,果然都是荷兰人深度殖民过的地方。

Café Batavia,拥有200年历史,坐落于老城的核心地段,这家店始建于1805年,曾经是荷兰殖民统治者的寓所,在战争时期也曾被用作指挥部。随着时间的推移,它见证了雅加达从荷兰殖民时期到现代社会的变迁。1990年代初,来自澳洲的Graham James买下了这栋建筑,并将其改造成一家咖啡馆。

住在青旅的那几天,我每天步行到Café Batavia吃早饭,一杯饮料+一份主食,每次消费大约18万卢比,折合人民币80元。这可是印尼首都的顶级餐厅,价格不算贵,但对于印尼本地人,依然不便宜。

每次早餐,都是一群中国人包场。时光荏苒,两百年前,这里坐着荷兰人,两百年后,这里坐着中国人,不变的是,服务员依然是印尼本地人。在Café Batavia我第一次接触印尼炒饭Nasi Goreng,这里的炒饭,卫生条件和食材,应该是最好的,唯一欠缺的就是锅气,这也是大餐厅的弊病,厨房离太远,经过长途跋涉,锅气早就散了。要吃正宗的印尼炒饭,还是要去本地人扎堆的小馆子,就看你有没有那个勇气,挑战肠胃了。榴莲自由我上面说,建议中年人住青旅,可以打破信息茧房,这里就提供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我在青旅的时候,有几个欧洲年轻人告诉我,雅加达的榴莲很便宜,地址就在Mangga Besar,当地华人叫此地为「榴莲坑」。

雅加达售卖的榴莲品种,按照产地,可分为棉兰、苏门答腊、三宝垄以及马来榴莲。棉兰可以分为甜榴莲和苦榴莲,甜榴莲不错,苦榴莲真难吃,甜中带苦,苦中带臭,臭中带着一股汽油味。印尼榴莲最神奇的一点就是,仿佛每一块,甚至每一口的味道都不同,特点就是核大肉少,味道好,我个人觉得不错。核心竞争力就是价格便宜。我每次买两个「甜榴莲」,刚好吃饱,每次花45人民币,就可以在印尼实现榴莲自由。不过,榴莲热量奇高,不建议多吃。

0 阅读: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