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李宗仁谈白崇禧的死亡:他要搞南北朝,被人暗杀不值得同情

元珊看历史 2023-02-22 15:08:07

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白崇禧在去了台湾后,仍抱着“复国大计”意图分裂国家,甚至想要轰炸大陆,最终毙命惨死于家中。

1966年,蒋介石为白崇禧举办追悼会,并亲自吊唁,而李宗仁作为至交却如此评断他:“他要搞南北朝,炸大陆,不值得同情!”

李宗仁为什么这样说?白崇禧又是如何走到如今的下场?

李宗仁和白崇禧

01 白崇禧的凄惨结局

1966年底,白崇禧惨死于家中。被人发现时,他倒在卧室地板上,睡衣跟床单被撕得稀烂,房间里还剩半杯没喝完的药酒。

一代名将就这样潦草收场,着实令人唏嘘。他的死因也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有人说是过度药补,暴毙而亡,因其晚年沉迷美色,常常得靠服药大展雄风。

不过,更多人则是认为他死于暗杀。毕竟在此之前,白崇禧已遭遇过两回暗杀索命了。

两度死里逃生,白崇禧被吓得再不敢出门,整日呆在家养花练字、含饴弄孙。

白崇禧也想过向蒋介石请求保护,但随即就打消了念头。因为,他认为刺杀行动很可能正是蒋介石的手笔。

之所以作如此推测,则因为两人由来已久的恩怨。

白崇禧

众所周知,蒋介石生性多疑且睚眦必报,而对白崇禧,他可咬牙忍耐了许多年。

首先,以白崇禧为代表的新桂系军阀与老蒋的关系本就微妙。老蒋既要用它,又要处心积虑削弱它,这在解放战争之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比如东北战场,白崇禧拿下四平后,一路把林彪打到松花江,眼看就要大获全胜,老蒋一道命令说停就停,还将白调离东北。蒋介石此举一是迫于美国的压力,二则是担心桂系独霸东北。

其次,新桂系几度反蒋,并在解放战争后期达到了顶点。

1948年,蒋介石一路惨败,失去民心与美国的信任。新桂系借机召开伪“国民大会”,由李宗仁当选副总统,登上国民党的最高位。

白崇禧自然是最积极支持李的人,1949年初,他又在美国的支持下倒蒋,由李宗仁当上了代总统。

而且在淮海战役时,白崇禧还为了保存桂军实力,硬是拒绝出任主帅与增派援兵。这场战役的失败,导致蒋介石在南线的精锐部队几乎全灭,气得他在电话里大骂特骂白崇禧。

蒋介石

饶是如此,蒋介石也拿白崇禧没辙,因为白手里有兵就有呛声的底气,不过他却是恨透了白。因此,得知白崇禧三十万桂军覆灭,成了光杆司令,蒋介石马上就把人骗来台湾。

而以为会受重用的小诸葛,来了之后却成为瓮中诸葛,再也无计可施。顶着“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副主任”的头衔,实际没有半分实权。

特别是,1950年蒋介石自作主张复任“大总统”后,李宗仁马上开记者会斥他“篡僭”。

老蒋拿远在美国的李宗仁没法,自然就把气撒在白崇禧身上。不仅派特务抄家,拿走不少的黄金美钞,还把他的白公馆监视起来。

这下,谁还敢跟白崇禧往来?久而久之,白便等同遭无形隔离。

别说蒋介石集团瞧不起白崇禧,就连非嫡系的小角色也嫌弃他。有回白崇禧去隔壁朱永怀家拜年,就被尴尬拒之门外。

再加上后来几次险遭暗算,白崇禧是彻底熄火了,老实呆家里保命。就算偶尔遇到熟人,也绝口不提往昔,不议时事。

因此,不仅是白崇禧自己觉得老蒋要暗杀他,大多人也不作他想。

有人要说,蒋介石想动手早动了,还用留白崇禧这么久?那是因为,白崇禧还有最后一点价值,老蒋能借他之口,攻击李宗仁。

李宗仁

李宗仁有点什么风吹草动,白崇禧就会被推到台面表态。1954年,老蒋罢免李的副总统职务,白崇禧举手赞成。1964年,李宗仁要求美国放弃对华政策,白指责其“迭发谬论,危及邦家”。次年,李宗仁返回大陆,白又致电劝阻……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白崇禧被逼无奈、言不由衷,可又无可奈何。

昔日玩弄计谋的小诸葛,如今任人玩弄于鼓掌,惨死后还得好友一句“他要搞南北朝,炸大陆,不值得同情”冷漠评断。

落得这般下场到底为何?

李宗仁回国后,周恩来曾跟他提起白崇禧,说白太自负,只看眼前,没有政治远见。那时周恩来还为白的安全担心,没想到,历史随即就印证了他的看法。

其实说到底,白崇禧不过自作自受,缺乏远见与格局太小才是导致他晚年悲剧的根本原因。

02 诸葛多智,格局却小

白崇禧之所以有“小诸葛”美誉,是因为他善于出奇制胜。在用兵打仗上,别说国民党,就是放在国共两党的将领中也少有人能比肩。

最开始他是以少胜多,攻占桂林,接着一路向北打到山海关,成为“北伐第一人”。

抗战时期,他和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战役,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又在昆仑关战役中,为中国攻坚战首开胜局,被日本人奉为“战神”。

善用智谋是白崇禧强项,可这份“多智”到了政治上就不灵了,甚至还把自己给害死了。

我们常说一个人的格局往往决定其一生,即你胸怀有多大,眼光有多远,就决定了你能走到哪个层面。

白崇禧心中装的从来就是手里的权力,眼里看到的也只是当下私利。所以任他如何“多智”,也跳脱不出自设的框界。

可举证的例子很多,先说他在抗战中刻意保存实力这事。台儿庄大战,李宗仁主帅,白崇禧相当于参谋,但桂军根本就没有出现在主战场。

武汉会战,白崇禧代理司令长官,大撤退时却把殿后任务交给张自忠,也不使用桂军。就连桂柳会战,日军都犯到他老家头上来了,轰炸、纵火、放毒,白主任还是不肯为了乡民全力一战。

诸此种种,白崇禧地方派系私见和保存实力之心是昭昭在目。不跟张自忠这般以身殉国的楷模比,就是普通拼死抗敌的将领,他都差之千里。

白崇禧看不到国家兴亡与民族荣辱,而他费尽心机保下的桂军,最后却也折戟沉沙,沦为历史的一点尘埃。

解放前夕,蒋介石下野后,毛泽东曾挽留白崇禧,表示只要肯倒戈起义,就让他带40万军队,继续做个欢喜小诸葛。

白崇禧不相信中共,仗着三十万桂军与美国的支持,妄图要跟中共“划江而治”。全然不顾如果成功,将置中国于南北分裂之境地!

万幸的是,他不敌解放军摧枯拉朽之势,被一路赶回广西,逃至海南,片甲不留。不知他是否后悔,倘若当初答应了中共的和平谈判条件,此时也不至于老本全失,变成孤家寡人。

接下来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白崇禧选择去台湾,最终销声匿迹,凄然收场。

当初,李宗仁听说他要去台湾,脱口就说:“王八蛋才去台湾!”对蒋介石的狡诈本性与蒋桂矛盾,李宗仁是看得明明白白。

台湾是蒋介石的天下,到了那儿只会被打压,很可能还会被加害。张学良被囚禁的例子摆在眼前,傻子都不会上赶着去步后尘。

李宗仁能看透的事儿,白崇禧就看不透吗?有人说,白崇禧是对蒋介石还抱有幻想,对其反动面目认识不清。但或许,他真正幻想的不是老蒋,而是权与利。

白崇禧在晚年说,选择去台湾是“向历史交代”。而他的交代却是“一心所系,仍为复国大业”。

1966年,白崇禧给桂系将领黄旭初写信,建议由美国组织各国联军来反攻大陆,还给出方案,让美国搞大轰炸,优先炸毁核子工厂、海空军基地与政治、经济、交通中心。

其用心之狠毒,令人不寒而栗。

白崇禧真是枉称小诸葛,终生都学不会一个简单的道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国之不存,哪里又有你白崇禧的立锥之地!

这套方案如果真的实施了,白崇禧就是苍生的祸害,历史的罪人。李宗仁因而说他不值得同情,是半点儿都不错!

李、白

不过话说回来,身为桂系首脑的李宗仁,如此仗义执言,难免令人惊讶。他与白崇禧因向来亲密无间,而被评“李、白实为一人”;而且若论民族大义,李恐怕不比白崇禧多几分。

抗战中白崇禧保留实力是经他默许,解放前“划江而治”亦有他的坚持。那么,李宗仁究竟何出此言?

03 李、白实为不同人

1949年12月,李宗仁携妻子飞往美国,而白崇禧仓惶前往台湾。两位荣辱与共二十多年的桂系首领,就从此分道扬镳了。

两人相识于1924年,于军阀混战的广西崭露头角,共同建立起新桂系。而后携手北伐、倒蒋,退败谷底又反弹而起。

在庙大水深的国民党中,即使遭老蒋打压,桂系依然能长盛不衰,与老蒋周旋到底,靠的就是李、白亲密如一人的合作。

逼蒋介石下野后,一个任代总统,一个是剿匪总令,齐心力挽狂澜,然后节节败退,直到无兵再战,败离大陆。一个赴美,一个去台,走上不同道路的两人,最终迎来迥然的结局。

归根结底,李、白终究不是一人。跟白崇禧比起来,李宗仁还算有几分胸襟与眼光。

李、白

在蒋介石通电下野后,李宗仁虽成代总统,但并无实权,处处掣肘。后来面对兵败如山倒的现状,白崇禧提出干脆请老蒋出山,推卸责任。

李宗仁却坚定地说:“吾人必须维护宪法的尊严。”

蒋介石虽然违反宪法,下野后仍幕后控权,但李宗仁却不可以破坏宪法,即不经合法选举就让蒋复任。

中华民族从制度被摧毁,到重新建设的过程充满了艰辛与血泪。这个时候,李宗仁还能顾及到宪法尊严,担心“我将为千古的罪人”。

光从这一点来看,李宗仁就已经胜过白崇禧太多。

至国民党政权全然瓦解后,李宗仁在广州同蒋介石见了最后一面,并以元首身份训斥了对方一顿。

李宗仁在回忆录里这样说:

“蒋先生专横一生,目无法纪,此次或能因我一言而悟及国家尚有名器,非他一人所得而私也。 ”

不能说,这话里没有他对蒋介石的泄愤,但多少也包含了对国家、制度的良苦用心。

李宗仁敢批评老蒋独裁专制,而白崇禧这个被独裁的人却只会抱怨自己不受重用。

白崇禧去台湾被监视起来后,曾写信跟蒋介石表忠心,请求“详察”。还说出如此卑微之语:“如蒙钧座不弃而召见之,职愿当面详为告。”

蒋介石根本不理他,还加倍冷落羞辱,而白崇禧只能忍辱偷生,顶多跟老部下讲讲项羽不听韩信、范增的意见,而败给刘邦的故事,借此讽刺老蒋不会用人。

蒋介石与白崇禧

白崇禧对老蒋的“忠心”真是可恨可悲可笑!

而最能体现李、白二人的不同之处,则在于他们晚年对待“划江分治”的态度。

当时,解放军攻入南京前,广西的文武官员曾联合上书,求李宗仁与中共妥协。李宗仁心里想的是“头可断,血可流,而志不可辱”,宁可做断头将军,也不当降将。

于是他驳斥了众人的投降论,要将“划江而治”和斗争火拼坚持到底。最后打得不剩一兵一卒,负隅顽抗带来的只有不必要的牺牲与痛苦。

时隔多年,李宗仁开始为当年造下的罪孽反思忏悔。

韩国、越南就是“划江而治”的典型受害者,一半仰仗美国,另一半俯首于苏联。窝里斗得再厉害,也得不到真正的独立与强大。

如果李宗仁得到美国的支持,实现“划江而治”,那中国数亿人民必将陷入更深重的苦难。

因而,李宗仁说:“如果这种事真的发生了,在我们敬爱祖国的未来的历史上,我会成为什么样的罪人呢?”

李宗仁至少还有悔过之心与悲悯情怀,反观白崇禧,仍旧愚迷不醒。

前面提到白崇禧写给黄旭初那封信,如此侃侃而谈引外族入侵我族,其心可诛!

李宗仁

可见他从未反省乃至悔悟,他的眼中只有胜利,根本不见天下苍生与国家独立。所谓“战神”也不过仅仅是个狂热的战争分子与冰冷的打仗机器罢了。

小诸葛“多智”但不多,有谋略却无大智慧,格局所限,也就注定其“不值得同情”的结局。

讽刺的是,白崇禧违心附和蒋介石,曾劝说李宗仁“幡然悔悟,以全晚节”。最终,执迷不悟的是他,晚节不保也是他。

结语

同为桂系首脑的李宗仁与白崇禧,对北伐和抗战均作出了巨大贡献。历史是公平的,不会磨灭他们的功勋,却也不会遗忘其罪过。

白崇禧才华超群,本来大有宏图可展,却敌不过对权利的执念。但凡他放低一寸自我,所见境界或许便全然不同,也就不至于一步选错而步步皆错。

而眼界胸襟胜于他的李宗仁,选择了更开阔的道路,最后结局便就不同。

今人唏嘘扼腕之余,也当引以为鉴。对此,诸位又怎么看?

欢迎在下方留言,或者发出你的感慨!作者将实时互动。

参考资料:

[1]王牧.政治上没有远见的悲剧——“小诸葛”白崇禧的最后结局[J].党史纵横,1989(05):24-26.

[2]于迈.读白崇禧和李宗仁[J].书城,2013(01):23-27.

[3]吴敏文.白崇禧智慧的“天花板”——在此[J].博览群书,2018(08):95-102.

4 阅读:2696
评论列表
  • 2023-02-24 18:30

    老实说李宗仁不如白崇禧,一个人最起码就是宁死不屈才铁骨铮铮OK

元珊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