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全)中国2843个县级政权得名由来—内蒙古篇下

信息公布的小酒窝 2024-01-23 17:04:24

(呼伦贝尔、巴彦绰尔、乌兰察布、兴安盟、锡林郭勒、阿拉善)

——————————————————————————————————————————-

呼伦贝尔市,因呼伦湖和贝尔湖而得名。呼伦为蒙古语“哈溜”(水獭)的音转;贝尔为蒙古语“雄水獭”。因古代这两个大湖盛产水獭,当地牧民便以动植物名称命山河湖泉及地名的习惯,而命这两个大湖为呼伦湖和贝尔湖。清代雍正年问始设城驻防大兴安岭以西地域,命该城为呼伦贝尔城,后成为呼伦贝尔市的名称。

海拉尔区,海拉尔河在境内流过,区以河名。“海拉尔”是由蒙古语“哈利亚尔”音转而来,意为“茗葱”(百合科葱属植物),也称“野韭菜”,因河两岸野韭菜丛生而得名。

满洲里市,满洲里原称“霍勒津布拉格”,蒙语意“旺盛的泉水”。1901年因东清铁路的修建而得名,俄语为“满洲里亚”,音译成汉语变成了“满洲里”。

牙克石市,滨洲、牙林两铁路线交点。牙克石是由满语“雅克萨”音转而来。意为“要塞”。

扎兰屯市,“扎兰屯”是满语和汉语混用的称谓,“扎兰”又书“甲喇”, 即“参领”,清时官职名称。清代曾在此地设有“甲喇”衙门,后形成村屯,故名。

额尔古纳市,为蒙古语,含“以手递物、捧呈、递献、呈献、奉献”等意。海拉尔河流至阿巴该图山附近时向东拐去,拐弯处正好为165度,状如人捧呈递献东西,故从此处更河名为额尔古纳河。市以额尔古纳河而得名。

根河市,河名,根河市人民政府驻地,“根河”蒙古语译为“葛根高勒”,为“清澈透明的河”。“葛根”为“清澈透明”、“高勒”为“河”之意。

阿荣旗,阿荣是蒙古语“阿伦”的谐音,为“清洁干净”之意。因阿伦河流经该旗,旗以河得名。

鄂伦春自治旗,是鄂伦春语“住在山岭的人”之意。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莫力达瓦为达斡尔语“马岭”。因境内莫力达瓦山高路险,只能乘马翻越,故名。

鄂温克族自治旗,鄂温克族人的自称,意为“住在山林中的人”。

陈巴尔虎旗,。清康熙年间,有一部分巴尔虎蒙古人被编入八旗,驻牧在大兴安岭以东布特哈广大地区,称1732年从布特哈地区迁来的为“陈巴尔虎”,即“先来的巴尔虎蒙古人”之意。

新巴尔虎左旗,巴尔虎蒙古人在13世纪初,居住在今俄罗斯贝加尔湖东北部的巴尔古津河一带,后部分巴尔虎人迁至嫩江流域及喀尔喀蒙古等地。1734年,巴尔虎蒙古人从喀尔喀部迁至呼伦湖东西两岸,编成两翼八旗,因比从嫩江迁来的巴尔虎蒙古人晚两年,故称新巴尔虎。巴尔虎名称得自“巴尔古津河”,蒙古语意为“富饶河边的人们”。

新巴尔虎右旗,见上。

——————————————————————————————————————————————

巴彦淖尔,系蒙古语,意为“富饶的湖泊”。又称巴盟。

临河区,民国十四年(1925),析五原县丰济渠以西地置临河设治局,2004年8月26日,巴彦淖尔撤盟设市,称巴彦淖尔市,临河市更名为临河区。

五原县,相传四千多年前天下洪水泛滥,大禹采取疏导之法,根治洪水,待水势减退后,在高埠处首先出现了若干个丘状原所,其中有五个较大的原所,人们在原所之上辟田、造屋、繁衍、生息、耕作。五原称谓始而至此。战国时属赵国九原郡西部地,汉武帝元朔二年设五原郡。

磴口县,“磴口”名称源于旧磴口(今阿拉善盟阿左旗巴音木仁苏木驻地)。“磴”,石之阶。黄河流至磴口处为南北向,磴口在黄河西岸,由于该岸河槽基层坚硬,河水不易冲淘,而上层覆盖着松散的沙壤土,易冲淘,这样水涨水落,久而久之便留下一级级台阶。磴口又是黄河东西交通之重要渡口,故而得名。

乌拉特前旗,乌拉特系蒙古语,意为“能工巧匠”。顺治六年(1649年),清廷将乌拉特三公旗从西拉木伦河西迁至穆纳山(乌拉山)一带驻牧,以加强边疆戍卫,乌拉特前旗正式建制,到今天已有363年的历史。三个旗县是同族关系不分界线,旗址在哈达门旧址。因为乌拉特前旗衙门在西,所以叫西公旗。

乌拉特中旗,清顺治五年(1648年),设乌拉特中旗。

乌拉特后旗,清顺治五年(1648年)清廷将这一带广大牧地封赐给乌拉特三公旗(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隶乌兰察布盟),自此乌拉特部始自呼伦贝尔移居于此。

杭锦后旗,1953年,将杭锦后旗一分为二,黄河以南地区仍称杭锦旗,黄河以北地区命名为杭锦后旗。

—————————————————————————————————————————————

乌兰察布市,乌兰察布盟,乌兰察布系蒙古语,红色崖口之意,因清初会盟于红山口(今呼和浩特市东北大青山脚下)而得名。简称乌盟。

集宁区,民国十三年(1925)改为集宁县。

丰镇市,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在高庙子(今兴和境内)设立丰川卫,衙门口(今丰镇县城)设立镇宁所,隶属大朔理事通判管辖;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改设丰镇厅。

卓资县,“卓资山”镇名的来历,源于山名,因镇东山顶平似桌子,故名“桌子山”。后改“桌子”为“卓资”,意为卓有资产,一直延用至今。

化德县,1934年3月,设化德设治局,隶属察哈尔省。化德县名蕴含“以德化民,德政化民”之意,其名称是按崇礼、尚义、康保、化德依次排列下来的,四县联称为崇尚康德。

商都县,商都系满语,水漩之意,因境内不冻河水流湍急,回旋成纹而得名。

兴和县,沿用元朝的“兴和路”而来。

凉城县,西汉始置县,名为沃阳,因流 经过城的沃水(今弓坝河)而得名。北魏设凉城郡,辖参合、旋鸿二 县,始有 “ 凉城 ” 之名。

察哈尔右翼前旗,察哈尔,蒙古语,意为边,因地处边外而得名。

察哈尔右翼中旗,见上。

察哈尔右翼后旗,见上。

四子王旗,成吉思汗胞弟哈卜图.哈萨尔的第十五代系孙诺延泰,其有四子分牧而居,故称四子部落。四子王旗称谓由此而来。

——————————————————————————————————————————————

兴安盟,因地处大兴安岭山脉中段而得名,“兴安”满语意为丘陵。

乌兰浩特市原名王爷庙,因清朝第三代札萨克图郡王鄂齐尔在此建立家庙而得名。蒙古语,意为“红色的城市”。

阿尔山市,阿尔山全称“哈伦阿尔山”,是“热的圣水、温泉”的意思。因泉得名。

科尔沁右翼前旗,科尔沁,为明代蒙古族部落名,意为“带弓箭的近卫军”。

科尔沁右翼中旗,见上。

扎赉特旗,扎赉(lài)特,系蒙古语,为古代蒙古族部落的名称。据《满洲地名考》:“扎赉”为洼地之意。

突泉县,清末,1909年(清宣统元年),于醴泉镇设置醴泉县。1914年1月,因与陕西省醴泉县重名,奉令更名为突泉县,因城内有一四季流水的清澈泉眼而得名。

——————————————————————————————————————————————

锡林郭勒盟,“锡林”,蒙古语指高原上的平野,“郭勒”,蒙古语河川。锡林郭勒盟得名于锡林河(郭勒)。

锡林浩特市,1983年改阿巴哈纳尔旗为今名。锡林,系蒙古族部落名,意为“山丘”或“草原”。锡林浩特意为“草原之意”或’山城”。

二连浩特市,市名得自境内额仁淖尔盐地,“二连”系“额仁”的不同译音,意为有花纹的,“浩特”,意为城市。

阿巴嘎旗,1959年设旗。因部落名而命名,系蒙古语“叔叔”之意。

苏尼特左旗,苏尼特部落是从蒙古国腹地迁来,日行夜宿而得名,“苏尼”指夜,“特”指数量词,表示多;清初设旗。苏尼特,系蒙古族部落名。蒙语称东为左。

苏尼特右旗,清初设旗。苏尼特,系蒙古族部落名。蒙语称西为右。

东乌珠穆沁旗,珠穆沁系蒙古语,意为葡萄山之人,沁,意思是“人”。清崇德元年--1636年分设乌珠穆沁旗左右翼二旗,1945年解放,1949年7月设立东部联合旗,1956年析置西乌珠穆沁旗,沿用至今。

西乌珠穆沁旗,见上。

太仆寺旗,清为太仆寺左翼牧场,1956年12月析置太仆寺旗,沿用至今。

镶黄旗,系汉语,原为清代八旗之一,以镶黄边旗帜颜色命名。

正镶白旗,系汉语,以清朝旗帜颜色的名。1956年设置正镶白旗,沿用至今。

正蓝旗,清康熙十四年,原蒙古察哈尔部被编入蒙八旗,因旗号为纯蓝色而得名正蓝旗。该地处清八旗蓝旗辖区,故得名,沿用至今。

多伦县,源于蒙古语“多伦诺尔”,意为“七个湖”,因曾有七水泊而得名。

——————————————————————————————————————————————

阿拉善盟,1979年将甘肃省的额济纳旗、阿拉善右旗,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阿拉善左旗划入内蒙古自治区,设立阿拉善盟。

阿拉善左旗,阿拉善是贺兰山的音变,贺兰山系蒙语同汉语的混合音,蒙语的“政王”字发音为“阿拉格”故阿拉善也含斑驳的意思,1696年设阿拉善左旗。

阿拉善右旗,见上。

额济纳旗,额济纳是“亦集乃”音变而成,来源于羌语,意为戈壁、沙漠、瀚海。

每天更新干货内容,资料搜集校正不易,欢迎打赏点赞收藏关注!!!

2 阅读:504
评论列表